馬傳剛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目標之一是建立“外大于內”的董事會結構,即在董事會成員中,外部董事人數要大于內部董事。目前,有的地區已基本實現“外大于內”的目標,比如浙江省、江蘇省;有的地區提前實現了區域內所屬國企“外大于內”的改革任務,比如青海省、寧夏自治區、江蘇省鹽城市。
公開信息顯示,在“外大于內”的實踐中,無論各級各類地方企業還是中央企業,在外部董事的遴選、任職條件、聘任、待遇和考核評價上,已經固化為“外部董事雙軌制”,即專職外部董事和兼職外部董事并存。盡管中央企業沒有專門任命兼職外部董事,但是近幾年來,國務院國資委任命了部分已退休人員擔任外部董事,該部分外部董事實際上就是兼職外部董事。
作為中央企業出資人的國務院國資委,在《董事會試點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管理辦法(試行)》中,將專職外部董事界定為“國資委任命、聘用的在董事會試點企業專門擔任外部董事的人員。專職外部董事在任期內,不在任職企業擔任其他職務,不在任職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任職”。
作為省屬國企出資人的四川省政府,在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省屬國有企業董事會改革建立專職外部董事隊伍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建立專職外部董事隊伍,不僅身份“專職”,能力“專業”,履職“專管”,還要求職責“專用”。
因此,從中央及地方出資人的角度看,外部董事的專職指的是身份專職,也就是說外部董事只能為出資人專用,受委派到出資企業專門擔任外部董事職務,不得在其他出資企業和出資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任職。
至于兼職外部董事的“兼職”二字的含義是不難理解的。兼職外部董事是指除在任職公司中擔任外部董事職務以外,同時在其他單位任職的人員。在諸多地方出臺的有關外部董事管理制度中,均是這么界定兼職外部董事的。例如,《寧夏自治區屬國有企業外部董事選聘和管理辦法》第三條、《北京市國有獨資公司外部董事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都是這樣規定的。

所以,在出資人眼里,專職外部董事與兼職外部董事的區別是很明顯的;同時,對二者的管理體制機制也有較大區別。
在外部董事的眼里,專職和兼職沒有多大區別。因為大多數地方的外部董事管理制度規定,專職外部董事基本上同時擔任兩家或兩家以上企業的外部董事,也就是說,在出資人管理的出資企業范圍內,專職外部董事實際上是兼職的,一般同時兼任兩家或兩家以上的職務。比如,四川省外部董事管理制度規定,每名專職外部董事服務2~3戶企業;湖南省國資委規定,在省屬企業擔任專職外部董事的,同時任職的公司不超過3家。
國務院國資委雖然沒有這方面的制度規定,但從具體實踐看,基本上也是這樣做的。例如,公開信息顯示,作為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的李連華先生,在2022年2月被免職退休之前,同時擔任鞍鋼集團和中煤能源集團的專職外部董事;作為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的吳曉根先生,目前仍同時擔任國家電網和華潤集團的專職外部董事。
因此,對外部董事而言,專職外部董事基本上是兼職的,只在一家企業任職的專職外部董事微乎其微。也就是說,專職外部董事一直在干著兼職的活兒,同時效力于2~3家企業的專職外部董事是常態。從兼職企業職務的數量來理解,專職外部董事與兼職外部董事是一樣的,只不過兼職外部董事同時效力的單位可能不在出資人監管范圍之內而已。
在任職企業眼里,無論專職還是兼職,外部董事的薪酬都是由出資人承擔,任職企業不需要支付這筆費用。
在任職企業眼里,無論專職以及兼職,任職企業與外部董事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或聘用關系。
在任職企業眼里,無論專職抑或兼職,外部董事的權利都一樣,都擁有知情權、參會權、表決權、提案權、建議權、質詢權、調研權以及其他董事權利。
在任職企業眼里,無論專職還是兼職,外部董事都負有忠實義務:保護企業資產安全;維護出資人和企業合法權益,如實向出資人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并保證所提供信息的客觀性和完整性;保守企業商業秘密;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和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企業財產;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為本人或他人謀取利益;不得經營也不得為他人經營與企業同類或關聯的業務;不得讓企業或與企業有業務往來的單位承擔應當由個人負擔的費用;不得接受任職企業和與任職企業有業務往來單位的饋贈;等等。
在任職企業眼里,無論專職還是兼職,外部董事都負有勤勉義務: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履職;出席董事會及專委會,在了解和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獨立客觀認真謹慎地就董事會會議、專門委員會會議審議事項發表明確意見;熟悉和持續關注企業生產經營和改革管理情況,認真閱讀企業財務報告和其他文件,及時向董事會報告所發現的董事會應當關注的問題,特別是企業重大損失和重大經營危機事件;自覺學習有關知識,積極參加出資人、任職企業組織的有關培訓,不斷提高履職能力。
在任職企業眼里,無論專職還是兼職,外部董事的職責都是一樣的:外部董事要按照出資人要求認真履職,忠實維護出資人權益,正確行權,勤勉敬業;貫徹執行中央以及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關于企業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決議;依法參加任職企業董事會會議,就會議討論決定事項獨立發表意見,并為此承擔受托責任;督促和支持經理層執行落實董事會決策;主動研究和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重大事項;向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報告履職情況和企業情況;履行《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法》和企業章程等規定的其他職責。
專職外部董事與兼職外部董事的不一樣,主要體現在身份、契約關系以及薪酬等三個方面。
一是身份迥異。
專職外部董事一般都具有企業領導人員身份,具有比較重的行政官員色彩,特別是由企業領導人員轉任的專職外部董事。例如,國務院國資委規定,專職外部董事職務列入國資委黨委管理的企業領導人員職務名稱表,按照現職中央企業負責人進行管理。專職外部董事在閱讀文件、參加相關會議和活動等方面享有與中央企業負責人相同的政治待遇。
不過也有例外,通過市場化招聘的專職外部董事,職業經理人的色彩更濃一些,一般沒有企業領導人員身份。湖南省國資委、聊城市國資委、煙臺市國資委等出資人,曾招聘了一批專職外部董事,但這些專職外部董事的身份不是企業領導人員。在任期內履職評價好的,有可能轉為企業領導人員,也有可能繼續是非領導人員身份。
而作為市場化選聘的兼職外部董事,在出資人體系內,一律不具有企業領導人員身份,而屬于市場專業人士。
二是與出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不同。
專職外部董事作為出資人委派的代表,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遴選、聘任、發放薪酬,并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專職外部董事雖然與任職企業無聘用關系,也不在任職企業領取任何薪酬,但專職外部董事均與出資人或出資人指定的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與出資人形成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出資人或出資人指定的單位負責管理專職外部董事的人事檔案、組織關系、社會保險、薪酬發放等諸多事務。
兼職外部董事與出資人之間沒有勞動合同關系,其僅與出資人簽署任期聘用合同,出資人對兼職外部董事的組織、檔案、社保等事務一律不予管理。
三是薪酬差距較大。
專職外部董事的年度薪酬,在參照任職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的基礎上,一般打一定的折扣。同時,專職外部董事還享有任期激勵薪酬,在任期屆滿時,經過考核予以兌現。通常來說,不同地區與行業差距較大,有的專職外部董事的薪酬可能高達上百萬元,不過,少的一般也不會低于一二十萬元。
相比較而言,兼職外部董事的薪酬就少得多了。擔任一家企業的兼職外部董事,目前普遍的標準就是年度薪酬(補貼)三五萬元,且是含稅的,能夠達到十萬元水平的,屬于鳳毛麟角。至于任期激勵薪酬事項,則對兼職外部董事不適用。
不過,不同身份的專職外部董事的薪酬也存在區別。由于國家對企業領導人員有限薪的規定,參照企業領導人員薪酬標準的專職外部董事的薪酬,也會受到影響。而市場化選聘的專職外部董事,其薪酬一般不受限薪的影響,薪酬水平多是根據與出資人談判的結果而定。
目前的專職和兼職狀況的產生和存在是有原因的,歸納起來可能有三個方面。
一是專職外部董事制度解決了部分企業領導人員的出路和待遇問題。企業現職領導人員由于年齡原因,需要退出企業領導人員崗位,但是,維持這些人員政治及經濟待遇不變的出口在哪里?專職外部董事正好是個不錯的過渡性選項,退出企業領導崗位的人員擔任專職外部董事后,既可以繼續享受政治待遇,又可以繼續拿著高薪,同時有相對比較自由的時間。
二是兼職外部董事制度緩解了出資人外部董事經費負擔較重的問題。為保持外部董事的獨立性,外部董事的薪酬一般不由出資企業承擔,而是由出資人籌集和支付,該筆資金主要源于財政預算。在專職外部董事薪酬水平較高的實際情況下,如果出資人任命的外部董事全部是專職的話,對財政來說,這筆資金是比較大的負擔。鑒于兼職外部董事薪酬較少的實際,通過建立兼職外部董事制度,既解決了“外大于內”的問題,又緩解了外部董事經費緊張的問題。
三是傳統習慣思維使然,認為外部董事制度的形式重于實質。國企建立外部董事制度的“靈感”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出資人對外部董事的選聘條件、薪酬水平、履職要求以及考核評價也與獨立董事基本趨同。上海、北京等較早任命外部董事的地區,在設計外部董事制度時,確立了兼職和專職外部董事制度;稍后以及最近幾年才建立外部董事制度的地區,照貓畫虎、照搬照抄了早期的做法,以至于形成了目前的專兼職外部董事并存的雙軌制。另外,也不排除有的地方認為外部董事只是個擺設、像個花瓶的可能,聘請一些兼職的外部董事湊數交差。
上述種種因素,造成了目前專職外部董事和兼職外部董事共存的雙軌局面。
國有企業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實現“外大于內”的目標,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董事會運作,以及發揮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作用的重要抓手。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迫切需要一支復合型專業化的職業外部董事隊伍。這支隊伍在法律、財務、金融、生產經營、戰略管理等方面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外部董事崗位職能職責認識深刻,對現代公司治理要求把握準確。因此,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推進外部董事制度建設:
一是通過市場化選聘外部董事的方式,逐漸淡化專職與兼職的區分。此舉有助于把真正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選拔出來,發揮外部董事在董事會中優化決策和監督制衡的作用。慎重通過以企業現任領導人員轉崗的方式產生外部董事。
二是強化外部董事履職盡責。嚴格要求外部董事在任職企業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督促外部董事盡到忠實和勤勉義務,監督外部董事履行應有職責,避免外部董事不出勤、不出力、不盡責現象。
三是以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結果確定外部董事薪酬。出資人要嚴格按照外部董事的德能勤績等方面,對外部董事進行年度履職評價和任期評價,并以此作為薪酬水平確定和續聘的依據,實現優勝劣汰。
目前,國有企業外部董事制度建設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外部董事制度的執行須繼續堅持市場化方向,從外部董事遴選、聘任、履職、薪酬、考核、評價、退出等各個方面不斷予以完善。要通過外部董事制度的不斷推進,真正達到制衡內部人控制、規范董事會運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的,從而使得外部董事制度真正成為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手段。
作者系武漢精測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