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丹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笨梢姡處煈獙W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心理咨詢。與傳統咨詢方式不同,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中,咨詢師會先了解來訪者的心理情況,再利用多種治療手段來緩解來訪者的不良情緒,以便來訪者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在我國,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已經應用在多個領域,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目前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將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活動用于解決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能夠幫助學生聚焦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讓小學生收獲快樂的童年。
舒緩學生心情,開啟正向的治療活動
許多學生在形成心理問題后,不愿意找教師進行咨詢,一方面怕其他同學將自己看作“另類”,另一方面也會形成新的心理壓力,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而在走進心理咨詢室后,學生往往也放不開,難以真正向教師表達自己的心理問題,獲得教師的精準輔助。所以,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活動中,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心理問題存在的普遍性,幫助學生舒緩情緒,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出現的心理問題,其他人也有可能會出現,以便學生在接受自己的同時更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治療。
例如,學習壓力大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許多學生迫于較大的學習壓力,會形成焦慮、煩躁的情緒。有一天,我的辦公室就迎來了這么一位學生。在剛走進辦公室時,他還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心理問題。在看到學生的窘狀后,我先對他說:“現在的生活和學習節奏變快,許多人都會有一些心理問題,就連父母、老師也會有困擾自己的心理問題……”在聽到我的話語后,學生緊皺的眉頭稍稍放松。隨后,他向我說:“老師,其實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心理問題,我看別的同學好像都沒有這樣,就是每次一到測驗、考試的時候,我就睡不著覺,飯也吃不下去,平時還記得的知識也想不起來。”面對學生描述的癥狀,我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有了判斷。之后,我對學生說:“你這是考試焦慮癥,許多同學都存在這一問題,只是焦慮的程度不同,……”讓學生認識到這一心理問題的普遍性,以便學生在未來的心理治療活動中能夠以平和的態度來對待,并在短期內集中解決這一心理問題。
教師先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問題的一般化現象,幫助學生舒緩情緒和心理壓力,再鼓勵學生描述自己的癥狀,能夠更加迅速地判斷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讓學生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治療。
改變傳統結構,建立正確的咨詢目標
在傳統心理咨詢活動中缺乏咨詢目標,咨詢者往往根據來訪者的描述和具體情況做出相應反應,因此,即便咨詢者做出了較多努力,但最終的效果仍不明顯,究其根本是來訪者沒有清晰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而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活動中,咨詢目標是較為明確的,來訪者可以基于充滿希望的目標做出相應改變。所以,為了根本上提升心理咨詢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樹立正向的改變目標,提升學生改變現狀的信心。
例如,有一名學生的性格相對散漫、好斗,成績差,不僅在課下不認真完成作業,在課上也會打擾教師,影響其他同學聽課;而這名學生本身也想要得到改變,希望在課堂上管住自己,認真地聽講,在課下與其他的同學和平相處。因此,在這名學生進行咨詢時,我便先了解這名學生的情況:“你有什么事情嗎?最近遇到了什么問題呢?”讓學生從描述現狀出發,逐步打開心扉。之后,我開始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你想要獲得怎樣的改變呢?”“當目前的情況有所好轉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使學生基于問題的引導,開始對目標進行籠統描述。隨后,我繼續對學生提出:“目前,你最關心的內容是什么?”“你最希望得到改變的是什么方面?”“在我們這次的談話中,我們討論出什么,會讓你覺得這次的對話是有效果的呢?”等問題,以便學生逐步獲得清晰、明確的正向目標。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治療時,教師應將焦點放在“學生期望事件如何發展”上,讓學生不再糾結問題本身,而是為問題的解決做準備,從而讓學生的心理問題在短期內得到有效緩解。
把握學生實際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在沒有出現問題之前,學生也曾有過美好、輕松、歡樂的時光,這些時光的存在,能夠成為學生后續解決心理問題的“鑰匙”,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健康心理的狀態,從而走出困境。因此,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活動中,教師也應當積極為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幫助學生打開心扉,早日掙脫現狀。但是,教師也要認識到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狀況,解決的方法也各有差異,對此,教師要建立與學生良好的溝通,從而針對性地為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心理問題解決的效率。
例如,一名學生較為自卑、敏感,很少與其他同學一起玩耍,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也總是默默待在一旁,不積極參與班集體的活動。在與她進行交流時,我先讓她尋找例外事件:“在以往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沒有玩得好的朋友呢?你們在一起都做過什么事情呢?”“在以前的學習活動中,你是否獲得過成功的體驗呢?”使學生捕捉例外情境。之后,我再為學生提出“在當時你是怎么做的呢?”“當時的做法中,有沒有能夠解決目前問題的方法呢?”等問題,引導學生探索發生例外的原因,從而在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后,學生再進行正向遷移,嘗試應用以往的方法來解決當前的情況,不斷削弱自卑、敏感的心理。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例外事件,并讓學生從例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能力,促使學生基于以往的“成功經驗”,有效改善心理問題。
布置恰當作業,走出心理問題的陰影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準則。在實際創建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活動時,教師也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心理治療的具體情況,從而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為學生布置恰當的作業,以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有效解決現階段的心理問題。此外,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指導的效果,教師也要讓學生記錄心理的變化過程,以便教師與學生一起及時調整治療心理問題的方法。
比如,在治療一名具有過度消費心理、攀比心理的學生時,我先采用“奇跡式詢問”“等級式詢問”等方式,建立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幫助學生找到緩解過度消費心理、攀比心理的方法。在與學生進行對話時,我讓學生用筆記錄下心理變化的過程,以便學生在一次心理活動結束后,可以明顯認識到自己的變化。之后,根據學生的表現,我又為學生布置了作業,并讓學生記錄日常生活中過度消費心理、攀比心理的變化過程。在下一次開展咨詢活動時,我對學生記錄的內容進行了評價,了解到學生已經開始緩解過度消費心理和攀比心理,從而認識到目前的心理治療方法是科學有效的。對此,繼續按照之前的方法,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治療。
教師引導學生記錄心理的變化過程,并圍繞學生的實況,為學生布置作業,查看學生完成作業時的心理變化過程等,能夠提高心理治療的針對性,讓學生真正地基于焦點解決短期心理。
做好后續會談,形成持續的治療效果
當學生已經按照作業的要求,向著正向目標進行努力后,學生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轉變,在后續的咨詢活動中,教師便可以從此出發,采用引出例外、放大例外的方式,建立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將目光放在成功上,關注出現成功的原因。但是,也并非所有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變化,當學生說自己沒有好轉或者沒有變化時,教師也不要反駁學生,而是要肯定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細節,以便捕捉學生微小的變化,幫助學生建立改變現狀的信心。
例如,在對情緒較為暴躁的學生進行治療時,教師便可以抓住后續會談的機會,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改變,幫助學生強化治療心理問題的信心。在會談中,我先請這名學生講述自己近期的變化,“我覺得我近期沒有改變,我的情緒還是不穩定,總是對一件小事就不耐煩,也容易以暴躁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朋友”,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我也以“點頭”“微笑”等微表情,表達肯定的態度。之后,我繼續對學生進行引導:“說說你近期和朋友、家人相處的情況吧!”讓學生以相對客觀的角度,講述自己近期的生活。當學生說道:“我的同桌將我的課本弄到了地上,但想到他也不是故意的,而是還幫我把書撿了起來,我也就沒有跟他計較。”我意識到這名學生已經有所改變,只是自己不曾察覺。于是,我放大這一事情,向他提出:“以往有沒有同學弄掉你東西的情況呢?當時你是怎么做的呢?”讓學生回顧之前的做法。隨后,我讓學生比較兩次的事情,促使學生在比對中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以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繼續努力,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活動中,教師在后續會談中引導學生關注成功體驗,并對學生的做法進行贊賞,能夠讓學生肯定自己的行為,使學生在未來也可以繼續努力,促進自身的轉變。
總而言之,盡管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活動在許多領域都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能夠有效緩解心理問題。但是,教師也要認識到,我國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研究仍舊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健全的應用體系。因此,在之后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活動時,小學心理健康教師應當繼續完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程序,開發多樣化的技術,以便真正基于科學的途徑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不再拘泥于問題本身,而是應用科學的方法有效緩解心理問題,收獲更加健康、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