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新聞報道呈現出全新的樣態,熱點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的發力“破圈”更是顛覆了大眾對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傳統報道方式的認知,給專業化體育媒體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文章總結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各類媒體在報道方式上的創新和突破,分析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冬奧會相關熱點話題發力“破圈”的傳播規律,結合報道北京冬奧會的具體案例和實踐經驗,用獨家體驗、獨家觀點和獨家資源在堅守專業性和尋求熱點話題“破圈”之間搭建起橋梁,旨在尋找到全新媒體環境中專業化體育媒體在報道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時的準確定位和發力方向,通過再造內容價值,提升從業者自身在這場媒體大戰中的用戶價值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冬奧會;互聯網社交媒體;熱點話題;“破圈”;專業化體育媒體;報道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0-0107-03
隨著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新聞報道在數字化互動方面開啟了嶄新的時代。根據國際奧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賽事期間共有6400多萬人使用奧林匹克網站和手機應用關注冬奧會,奧林匹克社交媒體平臺關注人數增加超過千萬,創下歷史紀錄。主要社交媒體平臺奧林匹克頻道的觀看人數比平昌冬奧會增長58%,抖音海外版上#OlympicSpirit(奧林匹克精神)主題標簽的視頻瀏覽量超過21億次。在奧林匹克官方網站上,粉絲給他們支持的奧運選手發出4700萬條虛擬助威。正如國際奧委會電視和營銷服務首席執行官兼常務董事蒂莫·盧姆所說,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在傳統媒體與社交媒體之間,形成了很有意義的歷史轉換。
“破圈”,指某個人或某件作品突破某一個小的圈子,被更多的人接納并認可,是某種文化形式和文化內容在不同網絡群體之間流動分享的現象。基于互聯網社交媒體的高度發展,“破圈”也成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期間各大媒體競相發力的手段。尤其是以抖音為代表的商業性網絡媒體,它們基于巨型流量池和豐富的資源,以“破圈”為手段,打造“冰雪健兒+體育明星+體育名嘴+體育創作者+演藝明星”的跨界聯動,以制造熱點話題為核心,推出多檔自制欄目和線上直播,在讓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熱度蔓延全網的同時,也形成了熱點話題制造和傳播的成熟鏈條。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是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每個比賽日都會有豐富的焦點人物和事件,網絡媒體庖丁解牛,一方面通過事件現場廣泛尋找生動細節,另一方面通過自制欄目深入挖掘背后故事,經過“破圈”形成話題,而話題“暢游”流量池后熱度飆升,最終在全網形成熱點。比如,中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谷愛凌奪得兩金一銀,是本屆冬奧會上的絕對明星和全網的頂級流量。其在首鋼大跳臺拿下自己的冬奧首金后,互聯網媒體首先通過分解現場細節,迅速制造了#谷愛凌奪金、#谷愛凌挑戰極限1620、#巴赫谷愛凌碰拳等一系列話題,獲取了現場的第一波流量。此后互聯網媒體又迅速搶占第二落點,挖掘#谷愛凌的手機屏保是奧運金牌、#谷愛凌五環美甲等話題,將第二波流量收入囊中。待賽后新聞發布會結束,其基于谷愛凌的采訪,又將話題內容進一步豐富,生成了#谷愛凌和媽媽相互激勵、#谷愛凌叫蘇翊鳴好弟弟、#谷愛凌決賽前夜彈鋼琴解壓等話題,讓流量繼續上升。此后,該話題開始了在網絡平臺上的“破圈”之旅,#群星發文祝賀谷愛凌(體育“破圈”演藝)、#谷愛凌三觀太正了、#谷愛凌在海淀黃莊學奧數(體育“破圈”教育)、#谷愛凌回應國籍問題(體育“破圈”政治)、#谷愛凌的足球天賦有多高(冰雪“破圈”足球)、#谷愛凌想吃北京烤鴨(體育“破圈”美食)等話題實現了體育與不同領域話題的“破圈”,最終將一個焦點新聞事件從各個維度解剖,完成了在全網的熱播。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破圈”是一種創新的新連接,是主體與更多客體發生連接、產生新的關系,最終形成一個豐富的價值網絡。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傳播報道上,無論是央媒,還是商業性網絡媒體,都在使用“破圈”的方法去改變內容的生產和表現方式,從而重構全新的價值結構。“破圈”是大勢所趨,對專業化體育媒體來說,也需要在其中轉變新聞的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并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
隨著全球互聯網從“門戶時代”發展到“社交時代”,各類媒體的生產方式也發生了轉變,在此前處理和傳播海量信息的基礎上,發展為制造海量話題,并通過“破圈”使話題在網絡上發酵傳播。在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報道中,專題化體育媒體既需要適應全新的生產和傳播方式,抓住熱點話題帶來的流量,又需要明確對體育的專業解讀依然是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報道“破圈”重構的全新體系中的核心所在,并搭建起熱點話題與自身媒體價值之間的橋梁。作為地方專業化體育媒體,天津廣播電視臺體育頻道(簡稱天視體育)以新聞專題節目《你好,冬奧!》和相關新媒體平臺實現大小屏聯動,對專業化體育媒體如何在全新的生產和傳播方式下報道冬奧會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從熱點話題到獨家體驗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期間,話題在互聯網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火爆的流量之下,用戶圍觀熱點、獲得信息、發表觀點,但唯獨無法獲得關于話題的現場體驗。在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期間,深入賽事一線進行現場報道一直是持權專業化體育媒體的最大優勢。因此,在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將熱點話題與現場體驗相關聯,也是專業化體育媒體的首要報道策略。
不過,在新的傳播環境下,用第三人稱視角去描摹現場細節、采集現場聲畫的傳統的報道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專業化體育媒體也必須在表達上進行突破。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中,天視體育用沉浸式報道的方式搭建起熱點話題與用戶需求之間的橋梁。
“沉浸式新聞”一詞最早于2010年由尼諾·德拉佩納等人在《沉浸式新聞:為第一人稱新聞體驗設計的沉浸式虛擬現實》一文中提出,是一種能讓觀眾獲得新聞故事中描述的事件或情形的第一人稱體驗的新聞報道形式[1]。沉浸式新聞能通過運用3D游戲和虛擬現實技術,為用戶創造一種親臨現場的在場感、真實感和沉浸感。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報道中,天視體育雖然沒有使用VR視頻技術,但抓住了沉浸式報道的核心,即第一人稱體驗。結合社交網絡媒體上的熱點話題,記者深入相關新聞現場,用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報道,在選題上熱點化、在內容上故事化、在形式上劇情化、在表達上口語化、在制作上網絡化,在冬奧會的新聞大戰中用最便捷的方式生產出了一批緊跟熱點話題、符合網絡傳播規律和受眾口味的情景劇、Vlog作品,《美食+科技,絕了!天視體育記者探營冬奧媒體餐廳》《冬奧“黑科技”再度來襲!天視體育記者體驗睡眠艙》《冬奧閉幕,濃情告別!其實不想走,其實還想留!》等報道在微信視頻號等社交媒體平臺收獲了較高的瀏覽量和點贊量。在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沉浸式、體驗式報道也將成為大型國際性體育賽事前方報道的主流趨勢。這對前方記者的采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對新聞事實的闡述能力,應該更重視對沉浸感的營造能力。用戶不再需要第三者的畫外音表述或是新聞事件報道,而是需要借助營造的沉浸感直接參與到場景中來獲取關于新聞事件的信息[2]。相比于用短鏡頭、蒙太奇敘事的能力,應該更重視用場景調度和長鏡頭敘事的能力。蒙太奇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改變了報紙新聞時代人們通過文字接收信息的方式,而沉浸式新聞則更進一步,不再借助蒙太奇的鏡頭語言,“長鏡頭+固定機位”的呈現方式成為人們展現沉浸式新聞畫面的主要方式[3]。
同時,前方記者也應具備使用手機、穩定器、微型麥克風、手機編輯軟件進行拍攝、編輯并快速產出作品的能力,拍攝設備、編輯設備的小型化,讓記者單兵作戰在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報道中成為可能并漸成趨勢。
(二)從熱點話題到獨家觀點
熱點不缺,觀點稀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新聞報道在互聯網社交媒體平臺上出現的問題。因為熱點基于新聞事實,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新聞大戰中,新聞現場幾乎沒有死角,在互聯網社交媒體上,海量新聞事實也呈蔓延狀傳播。而觀點則是眾多新聞事實進行排列組合后呈現的新樣態,甚至是眾多新聞事實經過思考后催化出現的新產物,具備原創性、深刻性、專業性,因此也是專業化體育媒體在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新聞大戰中脫穎而出的獨家秘籍。
熱點引人關注,觀點則獨具魅力,這種魅力來源于深刻性,而深刻性則需要依靠結構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單一的語言的力量。這種結構是指如何去建構這個片子中的相關人物、相互關系,更多地去思考與這個事件相關的、同它發生關系的一些存在。其實一個人孤立的存在是不深刻的,只有當他和社會發生了某種關系,才能從他的身上揭示出社會的某種存在,這就是深刻所在[4]。
在新聞現場,如果只聚焦于事件和人物的核心部分,那么報道的事實是簡單的、單一的。如果能夠在現場尋找、挖掘與核心人物和事件相關的豐富關系,甚至通過前后方配合把核心事件放置于更宏大的背景之下考慮,那么這種復雜的結構承載的內涵一定是深刻的。因此,在冬奧會比賽現場,除了關注谷愛凌的奪冠時刻,還需要聚焦那些給谷愛凌提出各種刁難問題的國外記者。除了關注蘇翊鳴的創造歷史,還要聚焦和他并肩作戰、給予他激勵的教練佐藤康宏。在前后方配合方面,前方要給后方提供更豐富的現場內容和關系,而后方則需要給前方提供更宏觀的觀察視角,兩者合力一起搭建起更宏大的背景、構建起更復雜的結構,從而一起使報道內容走向深刻。
使熱點話題演變為獨家觀點的另一個方法是彰顯專業性,這是專業化體育媒體的特長所在。國際大型綜合體育賽事雖然引發全球關注,但由于自身的專業性極強,體育仍然屬于小眾傳播,因此,當各種相關專業的信息令人眼花繚亂時,受眾更需要專業的、權威的解讀,這也是專業化體育媒體自身最大的社會價值所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上,中國隊運動員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憑借最后一躍左轉雙周偏軸轉體1620的超高難度動作逆轉奪冠。“#谷愛凌封神的1620有多難”也成為當時互聯網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熱點話題。需要注意的是,搭建熱點話題與獨家觀點之間的“專業性”并非指詳細的原理闡釋、縝密的邏輯推導和具有說服性的案例分析,這里的專業性是指由記者的專業報道帶來的與眾不同的視角和更深一層的故事。解讀“#谷愛凌封神的1620有多難”這一話題時,天視體育新聞報道團隊的專業性沒有僅僅放在對動作本身難度的解讀上,而是轉換另一個視角,將難度解讀為谷愛凌與法國選手苔絲·勒德之間的激烈競爭,在故事里、細節中、人物上,“1620到底有多難”得到了更為充分、具象、形象的解讀。
(三)從熱點話題到獨家資源
互聯網讓整個社會的信息進入共享時代,尤其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通過大量的轉發、轉載,獨家消息幾乎不可能存在。不過,專業化體育媒體可以憑借平時的積累,從熱點話題入手,挖掘出更深厚、更豐富的獨家資源,給用戶帶來獨家報道。
相比于活躍在互聯網社交平臺上的其他媒體或內容制作方,專業化體育媒體在平時便深耕體育資源,在冬奧會這樣的國際大型賽事新聞大戰中,平日的深耕也到了開花結果之時。天視體育從北京冬奧周期伊始便在冰雪項目上展開布局,依托周播的冰雪類欄目,對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學校體育、體育文化、體育產業等進行了深入的采訪,積累了大量冰雪運動的相關資源。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報道中,一旦相關熱點話題出現,天視體育便能第一時間在獨家資源庫中進行挖掘,把全網的熱點話題變成獨家的深入報道。比如,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式熱場環節,全國十座城市群眾上冰雪迎冬奧成為熱點,天視體育及時推出了《開幕式十城聯動短片天津篇》創作幕后故事的報道,制作了反應天津人民參與冰雪運動的短片《津門大爺在家建冰場,我和冬奧有個約會》,進一步深入挖掘了熱點話題。當閆文港在雪游龍為中國鋼架雪車奪得銅牌、創造歷史后,天視體育報道團隊又通過前后方的通力合作,赴閆文港家中對他的親朋好友觀看比賽的場景進行了記錄,為閆文港突破歷史這一熱點話題增加了新的獨家內容。當北京賽區冬奧頒獎廣場首次啟用,運動員接過美麗的頒獎花束時,天視體育新聞團隊又拿出“冬奧頒獎花束天津造”的儲備資源,將“網紅花束”的熱點話題轉化為獨家報道。
在重大事件的報道中,傳統媒體尤其是平面媒體都有備稿的習慣,為的就是在重大新聞發生后第一時間帶給受眾更全面、更深入、更及時的報道。在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信息傳遞的速度和話題熱度飆升的速度更快,要想在短時間內帶給受眾獨家報道,資源庫中豐富的儲備就更具意義。因此,在大型國際運動會的報道中,備稿也應該成為專業化體育媒體在新聞大戰中的常規戰術。
在互聯網從“門戶時代”轉向社交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專業化體育媒體在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報道中面臨全新的挑戰與機遇。挑戰在于當熱點話題“破圈”密集來襲時,如何自如應對不被湮沒。機遇在于激烈的競爭中,專業化體育媒體的社會價值更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彰顯。在這樣的情況下,媒體的內容質量、品牌信譽、用戶體驗的友善度,都將是參與競爭的關鍵因素。因此,專業化體育媒體也要再造自己的內容價值、用戶價值和社會價值,通過各種方式將熱點話題轉化為提供給用戶的獨家體驗、獨家觀點和獨家資源,從而在這場媒體大戰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 劉佳媛.媒介融合視閾下沉浸式新聞的思考與展望[J].新聞傳播,2020(13):10-11.
[2] 張馨文,羅相如.沉浸式新聞的敘事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20(3):75-76.
[3] 常江,徐帥.非虛構的“浸入轉向”:虛擬現實與影像紀實[J].新聞大學,2019(3):71-84.
[4] 徐泓.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陳虻,我們聽你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92-93.
作者簡介?劉國浩,本科,主任編輯,研究方向:體育新聞、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