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我國是稀土大國,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是世界上稀土產量、消費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國家。稀土廣泛應用于電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境保護、農業等領域,經濟軍事價值尤為突出。為引導和促進稀土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涵蓋稀土開采冶煉、開發應用、產業布局、環境保護、進出口貿易等方方面面。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稀土產業鏈和工業體系。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問題也隨之而來,稀土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產業安全受到威脅,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受損。進入新時代,面臨新發展形勢,稀土作為我國的重要戰略資源,已成為我國應對國際風云變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迫切需要維護稀土產業安全,促進高質量發展。
一、我國稀土產業發展現狀
(一)稀土資源儲量全球領先,發展優勢較為顯著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儲量近1.3億噸,其中中國以4400萬噸的儲量占34%,位居世界第一。江西、四川、廣東、福建等南方省份的重稀土礦,與內蒙古等北方省份的輕稀土礦,共同構成“南重北輕”的稀土分布格局。其中,南方地區的離子吸附型礦床,具有品質高、儲量大、放射性低、提取工藝簡單的優點,尤其是富含的釓、鋱、鏑、鈥等元素具有壟斷性的國際地位。豐富的稀土資源儲量,使得我國在產業發展時擁有較大的成本優勢。
(二)產業鏈中上游發展快速,工業體系逐漸完善
自徐光憲教授提出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并進行產業化落地后,我國打通了稀土生產工藝的重要環節,稀土分離技術得到質的發展,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稀土資源的開采冶煉分離能力不斷提升,使得我國在稀土產業的中上游牢牢掌握全球話語權。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稀土產業鏈不斷延長,已形成集地質勘探、礦山開采、冶煉分離、金屬及合金、材料加工、裝備制造、產品檢測、科研教育、流通貿易等為一體的工業體系,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稀土工業體系。
(三)監管調控力度不斷加大,供需形勢日趨平衡
隨著國家對稀土資源越來越重視,對稀土產業的監管調控不斷加強。近年來,國內稀土開發政策收緊,通過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等手段調節供給,稀土出口市場得到良好控制、實現有序發展。目前,我國仍然是全球最大供給國,主導著全球稀土供給市場。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進口,從緬甸等國進口稀土原礦。在消費上,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新技術、新業態帶動稀土消費快速增長。我國稀土供需逐漸平衡,發展前景不斷向好。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市場話語權需加強
長期以來,我國以全球稀土30%多的儲量供應著全球70%多的市場。雖然我國在稀土供給上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定價話語權卻一直沒能掌握,甚至在2014年WTO稀土案中敗訴,使得我國稀土產業處于被動地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前期國內稀土供給市場混亂、部分企業惡意競爭以及對環保等重視不夠,部分國家從中得利。隨著稀土行業整合的不斷推進、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這些情況有了較大改善,但是我國在稀土市場的定價話語權依然偏弱,稀土價格波動較大,未能反映出真正的資源價值。我國出口了大量寶貴的稀土資源,卻不能換來公平的經濟效益。
(二)高端產品應用見失衡
我國有著世界上最為完整的稀土產業鏈,尤其是在開采分離冶煉等稀土產業的中前端有著較明顯的優勢,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我國稀土資源對外出口,主要是以原材料和中低級加工品為主,缺少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然而,在下游產業鏈中,技術創新有待突破,高端產品應用匱乏。在高性能稀土永磁等高端材料、重要元器件等下游高附加值產品和技術上,依然滯后于國外先進水平。高端技術專利大多掌握在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我國需要付出高昂的使用費用。我國以“白菜價”將稀土資源出口,再以“黃金價”從國外購買技術和高端產品,嚴重損害我國利益。
(三)可持續發展存隱憂
經過長期開采,我國稀土資源儲量不斷下降。而隨著未來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產業和國防軍工產業的發展,稀土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稀土作為重要的工業元素,未來全球競爭將更加激烈。長期以來,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以低價從我國進口了大量稀土資源進行儲備,我國稀土資源不斷流失,危害我國稀土產業安全。此外,我國在稀土資源儲備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對稀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隱患,亟需加快解決。
三、對策建議
(一)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做大做強稀土產業鏈
隨著世界各國對稀土產業越來越重視,將稀土產業安全提升為國家戰略,試圖降低對我國的進口依賴,全球稀土產業鏈面臨新的發展形勢,給我國稀土產業鏈安全帶來了嚴重挑戰。作為稀土大國,我國必須聚焦核心產業鏈,發揮稀土資源優勢,破解關鍵薄弱環節,提高產業韌性,激發稀土產業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體量優勢、集聚效應與規模效應,做大做強稀土產業鏈。
加大稀土產業園建設,促進稀土產業規模化發展。依托內蒙古包頭、江西贛州等稀土資源富集區,發揮資源稟賦,加強政策保障、資金支持、配套建設,持續推動稀土產業園區建設,形成規模化發展,發揮產業集聚優勢。重點做好稀土產業鏈下游新材料新技術研發和高端產品應用的產業基地建設,助力稀土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
繼續推動稀土行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目前,中國稀土集團這艘“航母”已經成立,下一步圍繞全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繼續進行優化整合,提升國內稀土行業集中度,增強國內稀土龍頭企業的影響力,擴大國際市場競爭力。通過進一步的整合,實現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保持稀土產品價格穩定,提升我國在稀土資源上的定價權。
(二)加強技術創新與應用,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
盡管我國稀土產業已有較大進展,但我國稀土產品在高端應用方面仍與國外先進水平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重要的元器件、零部件依賴進口,稀土材料及器件的產品質量穩定性、一致性、成材率仍達不到先進水平。稀土材料備受世界各國關注,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都將稀土列為重點研究領域,將稀土作為關鍵、戰略、危急材料。我國稀土行業發展必須以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為牽引,聚焦重點目標,加強技術創新與應用,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建議在中央預算內設立稀土產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專項,重點支持各稀土資源富集地利用資源優勢,實施創新能力提升、龍頭企業壯大、產業群打造、綠色發展示范、戰略優勢拓展等工程項目建設。同時考慮在國家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中設立稀土產業投資基金。如設立稀土永磁電機產業投資基金,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促進稀土永磁電機推廣應用,實施稀土永磁電機全面替代傳統電機專項計劃。鼓勵相關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落地,壯大下游深加工和應用領域。
加快推進創新平臺建設。以國家稀土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建設稀土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大數據與戰略研究智庫、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筑起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構建全鏈條的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格局。依托相關科技平臺,加速技術創新和高端產品應用,從而進一步擴大稀土資源優勢,積極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戰略優勢。
(三)深化對外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市場話語權
隨著我國對稀土資源的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逐漸收緊稀土出口。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為應對這種情況,紛紛謀求開辟多元化稀土供給渠道,以期降低對中國稀土資源的依賴。2021年,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要求政府對包括稀土在內的關鍵原材料的供應鏈脆弱性進行評估。美國與稀土供應國澳大利亞共同制定了“重要礦產資源”計劃,旨在支持美澳礦產企業共同勘探稀土礦。同時,美、日、澳、印四國在稀土方面開展合作,共享生產技術和開發資金,并謀求制定國際規則。此外,美國、日本等與稀土資源較為豐富的蒙古、越南展開對話,以期共同開采稀土資源。面對這種情況,我國應該利用產業優勢,深化對外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市場話語權。
探索建立以中國為核心的稀土礦產聯盟。積極鼓勵稀土供給國、需求國加入聯盟,與相關國家建立稀土多邊合作戰略聯盟,探索構建技術合作、供給平衡、金融服務等聯盟機制,增強中國在稀土資源配置方面的協調能力,提升國際市場話語權。在美國等國家試圖重構稀土中上游產業鏈時,利用產能優勢,通過增產、加大出口等方式,以成本優勢沖擊其產業鏈的發展。同時,探索通過聯合增產或者減產的方式,來調控國際市場的稀土價格,發揮稀土資源國的市場影響力。
不斷推動稀土企業“走出去”。我國在稀土開采冶煉分離技術上,處于國際市場的領先地位,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助力其他稀土資源國的礦產開發,更深入地參與全球稀土礦產的開發利用。如蒙古、越南、緬甸等國雖然稀土資源儲量較為豐富,但是在冶煉分離上十分落后,而中國作為這些國家的重要鄰國,可以支持國內稀土企業發揮技術優勢,進一步推動相關合作。
(四)優化稀土資源儲備,保障產業可持續發展
稀土儲備,是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保障稀土產業安全的重要措施。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均對稀土資源進行了儲備。目前我國已明確將會實行稀土資源地儲備和稀土產品戰略儲備。下一步,我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優化資源儲備,完善稀土儲備的運行機制,保障我國稀土資源安全,行業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研究出臺《稀土儲備法》。明確儲備規模、儲備方式、儲備機制,規范稀土資源地和稀土產品戰略儲備。充分評估國內外稀土資源稟賦條件、稀土集團核心競爭力、稀土市場供需變化以及技術發展等影響因素,明確稀土儲備各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的職責分工,做到儲備有法可依,形成高效暢通的儲備運行機制。
設立專門的稀土儲備管理機構,設置資源儲備專項補貼基金。政府發揮稀土戰略儲備的主導作用,鼓勵企業參與商業儲備,對參與商業儲備的企業進行專項補貼,形成多種儲備方式相結合的儲備模式和機制。加強稀土戰略資源儲備地的評估劃定,對南方離子型重稀土實行高度儲備,對部分礦區實行封存;對北方相對儲量大、價值低的輕稀土,以商業儲備為主。
(五)制定稀土目錄清單,預置對外反制裁工具
在經貿摩擦過程中,美國制定的對華加征關稅清單,包含各個行業,但是卻把稀土排除在外,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度非常高,不能脫離進口中國稀土。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2021年礦產品摘要》,美國稀土化合物和金屬主要進口國為中國,依賴度達到80%,并且在該報告中詳細寫明了對各類稀土化合物和金屬的進口依賴度。我國作為最大的稀土資源進出口國,必須要掌握稀土資源發展的主動權,充分利用好稀土這一反制工具,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制定稀土資源重要等級清單。加強對各國稀土需求信息搜集,分析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稀土各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需求依賴度,按照依賴度進行重要性分級。制定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對我國具體稀土資源種類的需求等級清單,根據具體發展態勢進行動態更新。在與對手發生貿易沖突或其他摩擦時,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采取措施,限制對其具體種類的稀土資源和產品的出口。利用等級清單,做好“卡脖子”工作,配合打好反擊戰。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