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偉
一、基礎設施公募REITs發展現狀
(一)政策體系初步構建
近年來,圍繞基礎設施公募REITs制度建設,形成了由國務院及有關部門進行頂層設計,地方政府推動落實,交易所、行業協會執行保障的政策監管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證監會等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推進基礎設施不動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等政策文件,明確了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資產類型、稅收政策、擴募規則等內容。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專項政策,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無錫、南京、西安等地,為公募REITs提供了優質的基礎設施項目來源。交易所、行業協會先后發布了基礎設施公募REITs業務辦法,審核關注事項指引、發售指引、擴募規則等配套規則。隨著各項政策舉措不斷落實,基礎設施公募REITs政策體系逐步形成并日益完善。
(二)產品運行平穩有序
成功上市發行的基礎設施公募REITs,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實現了平穩上市、平穩交易、平穩運行。我國的基礎設施公募REITs均為契約型,采用“公募基金+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形式,實現了基礎資產證券化。現有的12只REITs項目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涵蓋高速公路、倉儲物流、產業園區、市政設施等傳統基礎設施,并將進一步拓展至保障性租賃住房、水利設施、新能源、5G等領域,相關數據顯示,REITs項目上市以來平均漲幅超20%,單項目日均成交金額約2400萬元,平均流通換手率約1.98%,市場流動性較好,價格發現功能較為有效;合計募集資金458億元,帶動了超3000億元的新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通過優先支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基礎設施補短板,有效助力了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產融結合和地方經濟發展。
(三)市場功能逐步發揮
伴隨著市場參與主體日益多元化、專業化,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建設在提高資產管理水平、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降低債務風險等方面的功能愈發凸顯。發行成功的12只公募REITs,其基礎資產項目企業實現了在不增加債務的情況下收回前期投資,改變了原有自建自持不動產的重資產運營模式,推動融資所得資金更廣泛地投入到日常經營管理,助力企業在新形勢下提高運營管理效率。通過進一步擴容試點范圍,公募REITs可以為5G、云技術、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投融資服務,充分引入社會資本滿足新型基礎設施投融資需求,也為國有資本在未來的退出提供新的渠道。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公募REITs,盤活了大量存量資產,降低了銀行債務風險,從整體上降低了宏觀杠桿率。
二、當前基礎設施公募REITs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配套制度尚不完善
從國際成熟經驗看,稅收優惠、估值方法、投資者保護和國有資產募集流程等對公募REITs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但我國現階段公募REITs市場依然面臨較明顯的制度約束。稅收優惠方面,盡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稅收政策的公告》,重點減輕了設立環節的稅負,但該政策多為“提綱挈領”,部分細則仍有待實踐中完善。國有資產方面,政府需要公開掛牌方式轉讓基礎設施,達到公募REITs持有基礎設施項目完全所有權或特許經營權,但整個過程周期冗長,容易遭遇惡意摘牌等風險。在交易、估值配套方面,目前缺乏對公募REITs會計認定、估值方法等方面的規范和指引,在現有估值方法下,評估價值相較于凈資產溢價率較高,由此帶來的估值偏差將影響項目收益,并最終影響市場有效運行。
(二)優質資產依然稀缺
在國內疫情沖擊、國際局勢動蕩的背景下,優質資產稀缺,市場面臨“資產荒”,公募REITs成為眾多投資者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新選擇。目前公募REITs項目多位于國內一線城市,或者經濟較為發達的區域,底層資產具備持續穩定現金流,這吸引更多投資者提高公募REITs配置需求。但是,除去原始權益人戰略自持的部分以外,市場規模特別是流動規模仍然比較有限,優質資產項目稀缺性明顯,此外,優質資產的稀缺性也使得REITs上市后整體上處于高溢價交易狀態。盡管首批上市公募REITs已經解禁超百億市值的限售份額,可流通份額擴大了一倍左右,一定程度促進了市場交易活躍度和市場流動性,但對解決資產稀缺依然有限。
(三)產品結構較為復雜
相比較國際REITs產品,我國公募REITs在現有法律制度下,采用“公募基金+ABS”的交易架構,涉及了諸多交易環節和交易主體,造成了代理層級多、代理鏈條長、代理成本高的局面。一方面,盡管基金管理人與ABS管理人大多要求為統一控制人,但在持續運營過程中,多個層級的管理人架構帶來了流程復雜、效率低下,責任不明確等問題,亟需予以簡化。另一方面,公募REITs在發行、運營和退出的各個環節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門,復雜的產品結構增加了政府各部門監管、協調、溝通的管理成本。
三、推動REITs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專項立法,完善制度體系
強化公募REITs的制度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針對公募REITs法律、稅收和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制度。首先,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加快公募REITs專項立法,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簡化交易結構,加快修訂完善公募REITs涉及的《信托法》《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夯實REITs業務法律法規基礎。其次,應出臺針對性、系統性稅收制度安排,進一步細化公募REITs在發行、運營、退出等階段的稅收政策,完善稅收優惠體系。最后,推動完善配套規則制度,完善發行詢價機制,建立健全及時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監督處罰機制,優化國有資產REITs發行流程,不斷推動公募REITs市場發展壯大,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擴大試點范圍,做大底層資產
圍繞優質資產項目,積極推動擴大試點范圍。首先,穩中求進擴大REITs試點規模。聚焦條件成熟的重點項目,加快水利基礎設施REITs試點和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落地,大力推動清潔能源、數據中心等新興領域納入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持續擴大產業園區、高速公路、倉儲物流、生態環保等行業基礎設施REITs規模。其次,推動擴募規則有效實施,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REITs)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新購入基礎設施項目(試行)》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業務指引第3號——新購入基礎設施項目(試行)》等文件,強化內幕信息管理和利益沖突防范,嚴把項目質量關,壓實參與機構主體責任。
(三)培育專業群體,提升投資水平
加大培育服務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公募REITs市場主體的綜合水平。在發行人方面,積極開展公募REITs規則培訓活動,為發行人提供REITs產品、規則、市場等情況的交流培訓。在投資者方面,持續開展公募REITs產品的宣傳教育工作,使投資者充分了解其產品特點與差異,促進投資者做好風險防范。繼續鼓勵保險機構、銀行理財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募REITs投資,推動成立由基礎設施REITs發起人、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律師事務所等各類市場參與的REITs產業聯盟,常態化組織相關交流活動。
(四)健全監管機制,推動平穩發展
統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證監會、銀保監會、證券交易所等有關職能部門,建立公募REITs綜合監督管理機制,明確職責分工、聚焦關鍵流程,圍繞公募REITs發行、運營和退出的各個環節,實現全流程監管,進一步減少信息溝通成本,同時避免出現監管真空,切實保障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