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萬龍 王凱
近日,國家檔案局正式通知北京市檔案館,“根據專家驗收意見,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北京市檔案館)已達到《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建設與管理辦法》的建設和管理要求,同意通過驗收。”至此,經過三年多緊鑼密鼓的籌建和試運行,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北京市檔案館)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驗收的保護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北京市檔案館自2019年初承擔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建設任務以來,在國家檔案局的有力指導下積極開展工作,按照“邊建設、邊使用”原則穩步推進,檔案保護工作有序開展,課題研究、技術培訓持續進行,技術設備運行正常,運行經費保障有力。一是有效使用購置的紙張脫酸處理設備等110多套,有序開展受損檔案修復、仿真復制、照片錄音錄像檔案數字化搶救等國家重點檔案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已搶救修復了國家重點紙質檔案10萬頁、脫酸10萬頁,照片數字修復1600余張,仿真復制檔案2800件,錄像檔案數字化1300小時,數字化搶救中央黨校圖書館70年前珍貴講課錄音,為香山革命紀念館等單位高仿真復制120多件。二是深入區域內國家綜合檔案館專題調研檔案保護工作和檔案保護現狀。在國家檔案局立項課題3個,其中《綜合檔案館紙質檔案酸化現狀及脫酸研究》課題已順利結題。先后舉辦6期檔案保護技術培訓班,獲得參訓人員的廣泛好評。為區域內檔案館提供檔案保護業務咨詢和指導,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三是完成了對物理、化學、生物三個實驗室的改建,配備試驗設備并投入使用;制定了《保護中心管理辦法》《保護中心技術規范》。四是組建檔案保護技術專家委員會,逐步建立聯席會商工作機制,設立紙質檔案搶救修復部、珍貴檔案仿真復制部、照片檔案保護部、錄音錄像檔案保護部等七個部門。

至2020年底,保護中心已基本建成。2021年進入試運行階段。2022年7月29日,國家檔案局組織專家對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北京市檔案館)進行了現場驗收,并對驗收準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下一步,北京市檔案館以保護中心正式通過驗收為有利契機,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國家檔案局要求,對標對表全國“十四五”檔案事業發展規劃,著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首善標準。堅持把保護中心建設成高水平檔案搶救保護服務機構、高水平檔案保護技術研究機構,加強檔案保護技術人才培養和儲備、加強檔案保護技術成果推廣和應用的“兩高兩強”發展方向,繼續完善保護中心建設,在保護中心的運行、發展及區域檔案保護方式等方面繼續探索,制定保護中心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做好頂層設計。二是強化區域協同。充分發揮保護中心的特色與專長,加快構建區域內檔案保護服務體系,在為區域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工作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培養高素質檔案保護技術人才的同時,積極帶動區域內的檔案保護研究工作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質量成果。三是加強統籌協調。與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四省區市檔案館協同聯動、同向發力,共同做好華北地區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的各項工作,實現保護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