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珍
摘? 要:勞動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在體驗生活活動之際,幼兒會形成勞動認知,掌握勞動方法,發展勞動能力,逐步提高勞動水平。基于此,教師可以以幼兒園生活活動為依托,應用多樣化的策略融入勞動教育,促使幼兒獲得應有的發展,提高幼兒勞動教育的效果。文章結合教學實踐經驗,闡述幼兒園生活活動中的勞動教育融入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生活活動;勞動教育;融入策略
《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明了勞動教育之于幼兒的重要性,要求教師以一日生活、區域活動、戶外活動等為依托,融入勞動教育,尤其為幼兒提供勞動機會,促使幼兒建構勞動認知,掌握勞動方法,發展勞動能力。與此同時,《指南》闡明了幼兒教育的生活性,指出生活是幼兒成長、發展的沃土。勞動教育是具有生活性的活動,存在于生活中。對此,在實施幼兒教育時,教師要以《指南》為指導,以幼兒園生活活動為依托,以教育環境、教育活動和教育評價為入手點,應用多樣化策略融入勞動教育,使幼兒通過體驗生活活動,潛移默化地受到勞動教育的熏陶,為有效地參與未來生活做好準備。
一、依托幼兒生活,營造勞動環境
勞動環境是勞動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幼兒勞動機會的實踐表現。簡單地說,良好的勞動環境能夠在調動幼兒勞動積極性的同時,促使幼兒獲得勞動機會,積極體驗勞動。因此,教師可以依托生活活動,營造良好的勞動環境,順其自然地融入勞動教育。
例如,筆者所在幼兒園基礎設施良好,活動空間充足。筆者立足園區優勢開辟種植區,依據每日教學任務安排種植時間,確保幼兒每天可以有1小時以上的時間在種植區進行勞動。廣闊的種植區、充足的種植時間,為幼兒創建了良好的勞動環境。筆者根據規定的時間,將幼兒帶進種植區,引導幼兒進行播種、養護。尤其在養護期間,筆者將全體幼兒分成不同小組,設定具體的養護任務,驅動幼兒合作養護植物。在進行植物養護時,幼兒會與小組成員通力合作,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利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記錄,也會依據具體情況,為植物澆水、除草,確保植物健康成長。在幼兒的參與下,植物茁壯成長,勞動環境也因此變得更好。如此做法,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勞動環境,還使幼兒獲得了日常勞動的機會,便于幼兒積累豐富的種植、養護知識。另外,很多幼兒還因此感受到生命的奧秘,增強生命認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識。
二、依托幼兒生活,創設勞動活動
《指南》指明了活動是幼兒教育的“靈魂”,要求教師以一日生活、五大領域等為抓手,創設多樣活動,引導幼兒體驗,促使幼兒發展。教學實踐證明,有效的活動便于幼兒實現“做中學”,建構良好認知,發展相關能力。對此,筆者依托幼兒生活,創設多樣的勞動活動,促使幼兒體驗,助推幼兒發展。創設的具體勞動活動如下。
1. 創設值日活動
值日活動是幼兒進行勞動的載體。值日活動中的勞動內容多種多樣,如晨間的養護,餐前、餐后的清潔,午休期間的穿脫衣服等。對此,教師應該把握時機,立足不同的勞動內容,創設相應的值日活動,促使幼兒體驗勞動。
例如,立足餐前、餐后階段,筆者設定值日生安排表,引導幼兒輪流參與值日活動。接著,筆者圍繞收拾學具、清潔地面、擦拭桌子等勞動內容,設置值日生職責,具體如下:用餐前,請整理桌子上的學具,將其整齊地擺放于材料箱中,并認真擦拭桌面,整齊擺放桌椅板凳和餐具;用餐時,請監督、幫助其他幼兒進餐,保證桌面干凈;用餐后,請擦拭桌椅板凳;等等。在如此職責的驅動下,幼兒自覺踐行良好的值日行為。踐行值日行為的過程,也是幼兒體驗勞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筆者認真關注幼兒,及時且有針對性地給予幼兒幫助,助力幼兒掌握勞動方法,如整理學具的方法、擦拭桌椅板凳的方法等。實踐證明,幼兒通過不斷地體驗值日活動,獲取了多樣的勞動方法。同時,一些幼兒也因此增強了責任意識,學會承擔責任,踐行責任,便于提高自我發展水平。
2. 創設游戲活動
《指南》倡導幼兒教育游戲化。游戲是幼兒的“生命”。通過體驗游戲,幼兒不僅能夠形成積極情感,還能夠順其自然地建構認知。由此,教師可以以日常生活為依托,關注幼兒,了解其勞動情況,并就此創設游戲活動,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例如,通過日常觀察,筆者發現大部分幼兒缺乏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如沒有人主動擦桌子、午休時將鞋子雜亂地扔在地上等。基于此,筆者以“我能為他人做什么?”為主題,創設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筆者故意碰倒一杯水,使水灑在桌子上,但是并沒有及時擦桌子,而是引導幼兒思考他們可以做什么。通過思考,很多幼兒說:幫助老師擦桌子。于是,筆者給這些幼兒提供機會,為他們發放抹布,鼓勵他們幫助老師擦桌子。同時,筆者立足幼兒的良好表現,對其進行表揚,借此調動其勞動積極性。接著,筆者按照如此方式,繼續制造其他“意外”,如將閱讀區書架上的繪本弄得亂七八糟,將各種學具隨意地扔到地面上等。幼兒面對這些“意外”,積極思考,探尋各種方法,并進行實踐。在幼兒的幫助下,成功解決了一個個“意外”,同時幼兒也因此感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筆者也趁機引導幼兒與小伙伴合作,探索“自己還能幫助誰?”“能怎樣幫助他人?”等。在探索的過程中,幼兒集思廣益,總結出自己可以幫助的對象,以及不同情境下幫助他人的方法。筆者將此活動成果拓展到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遷移活動認知,主動幫助他人。通過體驗游戲和日常活動,幼兒增強了主動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順其自然地鍛煉了幼兒的勞動能力。
三、依托幼兒生活,實施勞動評價
《指南》指明了教育評價具有激勵、促進作用,要求教師用好教育評價。勞動教育貫穿幼兒教育始終。幼兒在不斷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受到勞動教育的滋養,不斷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使幼兒了解自身勞動情況,自覺查漏補缺,由此不斷地完善自我,實現勞動教育價值,驅動幼兒有效發展。
例如,在晨檢階段,筆者創設養護活動。在活動中,筆者制訂“小園丁”計劃,為幼兒指明養護方向,同時發放觀察記錄表,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在記錄表的支撐下,幼兒細心觀察、認真記錄,切實體驗勞動,同時鍛煉觀察能力和記錄能力等。觀察、記錄的過程,也是幼兒進行自主反思的過程。通過自主反思,幼兒能夠了解自身情況,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改進。
在幼兒進行觀察、記錄時,筆者也建立了記錄表,了解幼兒的勞動情況,并有針對性地實施評價。在進行教師評價時,筆者采用賞識法,重點贊賞每名幼兒的良好表現,肯定幼兒的勞動進步之處,借此使幼兒獲得滿足感,形成積極的勞動情感。同時,筆者還發現幼兒勞動中存在的不足,繼續以日常生活為依托,對其進行指導,提高勞動水平。
四、結束語
在生活活動中融入勞動教育,可以使幼兒建構勞動認知,掌握勞動方法,發展勞動能力,實現以勞育人。鑒于此,在實施幼兒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以《指南》為指導,以幼兒園生活活動為依托,以環境、活動和評價為抓手,應用多樣化策略融入勞動教育,助推幼兒發展,提高幼兒教育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治軍. 如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滲透勞動教育[J]. 學周刊,2022(2).
[2]王立敏. 從“自發”到“自覺”:回歸生活的幼兒園勞動教育[J]. 智力,2021(24).
[3]王歡歡. 讓勞動成為幼兒健康成長的階梯: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 文理導航(下旬),2021(6).
[4]梁夢姣. 幼兒園生活活動中的勞動教育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1.
[5]胡韶榮. 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中勞動教育開展研究[D]. 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