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喜桂 張錦華
教師培訓是新時期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和緊迫要求,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新時期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總體要求以提升培訓質量為主線。要提升培訓實效,可從三個強化入手。
一、強化細節管理,保障培訓實效
(一)建立班級群
培訓管理過程中,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或師訓寶APP交流群等,構建溝通的橋梁,提示、督促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方便學員反饋急需解決的問題,支持學員之間交流學習體會,保障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
(二)安排座位
培訓時安排學員上課座位并要求學員按座位就坐,不準自行更換座位。這樣可以隨時抽查學員在崗情況,防止學員遲到、早退,提高出勤率,有效提高培訓質量。
(三)嚴格考勤
在培訓管理過程中嚴格執行教育主管規定的考勤制度,確保培訓管理過程有序、規范,使培訓達到最佳效果。借助微信平臺,采用微信動態二維碼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考勤。
二、強化互動分享,推動培訓實效
(一)任務前置式
授課專家講座前,先布置任務,指定專人或某一團隊在特定時間完成特定的內容,任務效果能在本學科起到引領作用。
(二)互動式
在培訓過程中,授課專家對學員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問進行現場解答。這種互動式的培訓方式既解答了學員的疑惑,又能幫助參訓學員理解所學課程的內涵。
(三)實踐式
授課專家指導學員圍繞某一問題進行示范實踐。在“學校中層干部的溝通技巧與形象設計”專題中,授課專家就坐姿、站姿、走姿、握手、穿著等禮儀讓學員邊實踐邊學習。
(四)討論式
授課專家為加深參訓教師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將參訓教師分組,各小組帶著教育教學問題進行討論,共同研討學習,在討論中相互啟發,將專家講授的內容應用于實際的教育教學中。
(五)分享式
學員圍繞授課專家布置某一問題進行自由發言。授課專家在進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探討”專題講座時,提出“你對情景問題如何進行教學”的問題。每間學校派出代表發言,在分享交流中碰撞火花,學習他人的長處,產生新的經驗,獲得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
(六)現場式
授課專家根據培訓內容需要,采用走進教學現場的培訓形式。授課專家在新入職教師培訓中,根據學員所在學段安排學員到相應學校聽課,聽課后根據教學行為圍繞培訓內容進行討論并分組匯報。
三、強化訓后反思,提升培訓實效
(一)專題感悟
在培訓過程中,充分利用班級QQ群、微信群以及師訓寶APP交流群等,要求每位學員對當天培訓的內容進行反思,寫出專題感悟。這既幫助學員回顧了培訓內容,又加深了對所學專題內容的理解。
(二)分組分期制作美篇
在培訓過程中,根據培訓時長分組制作美篇。小組根據布置的任務,把當天培訓內容和感觸及時進行梳理,制作成美篇,及時發布在班級QQ群、微信群或師訓寶APP交流群,供大家課余翻閱交流。分組分期制作美篇模式有效助力學員進行多向交流,極大激發參訓者學習興趣,實現培訓質量的整體提升。
(三)優化作業增強培訓實效
我們提倡布置的作業網上不可復制且有獨創性。學員通過完成作業,能加深對培訓內容的理解,由知識的接受者變為知識的傳授者、設計者、管理者,真正為教育教學服務。
(四)反思匯報
培訓結束后,我們要求參訓教師對所學理論認真進行反思,給全校或教研組教師上匯報課。學員這種反思匯報,由原來被動接受培訓的內容轉向主動構建新知識、新理論,培訓的內容由量變到質變,從關注理論走向主動檢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讓教育思想得到洗滌,教學理念得到了革新,對教育教學的發展看得更高遠,專業精神、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得到全面提升。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