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沅
美國知名高校斯坦福大學流傳著一個名詞,叫“斯坦福狂鴨癥”。說的是,一只悠閑的鴨子在湖面上逍遙漂過,但水面之下,其實鴨掌在瘋狂擺動。很多孩子,其實就是這樣的“斯坦福狂鴨”,表面風平浪靜,內心卻翻滾著不為人知的焦慮、壓力、自卑、壞情緒。
一、班級學生情況
我班是九年級畢業班,共51人(無廣州市戶籍生即借讀生人數過半)。其中男生29人,女生22人,住宿生17人。初一升初二時,調整過部分學生,現為年級A層班級。
我班學生是年級里選拔出來的成績優秀生,都很重視學習,家長對孩子有高的期望,學校對班級有高的要求,孩子們面對的升學壓力很大,借讀生壓力尤其大(到2020年,政策規定高中借讀生學位僅為8%)。
二、學生出現的主要心理問題
1.自負
雖然社會上一直強調,不要單純地以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可事實上,家長、老師眼中的優秀生仍然就是成績好的學生,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已然是一種榮耀。這些孩子一般素質好,理解能力強,思維敏捷,在大人們的夸贊聲中長大,習慣了受表揚、獲獎勵的環境,不愿正視自身的不足,往往自視過高,甚至不把老師放在眼里。而一旦考試遇到挫折,就把指責老師教得不好作為發泄的方式。
2.焦慮
在無數次的考試成績比較中,這些孩子超過了其他人成為了優秀生,而在優秀生的群體中這種比較仍在繼續,大到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小到每一次測驗、常規的聽寫默寫都在比,領先的想保持優勢,落后的想逆襲,優秀生們處于無處不在的競爭壓力之中,容易造成情緒不佳,焦慮,吃不香睡不好,身體逐漸出現亞健康的狀況,如果得不到家長、老師及時的心理疏導,可能出現抑郁癥。
3.自卑
作為年級的優秀生,潛意識里已經把自己當作是成功者,當面對不理想的分數或排名時,心理落差很大,這時就會走向自負的另一個極端——自卑,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否定自己的一切包括家庭。雖然現在每個優秀生幾乎都有一兩樣文體特長,可是大多數也是被家長從小硬逼著學來做進入名校的敲門磚的,并不能讓學生引以為豪,也就談不上通過發展興趣特長來增強自信心了。
三、對策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速,手機(網絡)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學生越來越不愿意跟老師面談,老師也經常找不出更多時間與每個學生開展深入的談話。而作為班主任,如果缺少與學生的思想交流,思想工作便無從談起。
所以,從學生初一入校起始,我便要求他們使用《每日計劃本》(反思本),利用每天簡短的書面交流,及時了解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成因分析,確定下一步思想工作的方法,進行“點對點”的疏導,為他們“量身定制”解決心理問題的指導策略。部分學生實例如下:
1.成績長期不理想,自信心漸失
建議:每天小結一下學習狀態,找到做得好的方面,鼓勵保持下去。
生1:“今日狀態不是很好,整個人恍惚中度過……
(第二天)今天在學校完成了部分作業,成功利用空余時間。”
師:“相信你今天也能做到!”
2.苦于在家時間全用于寫作業,沒有時間進行自主復習,考試時心里不踏實,影響發揮,產生焦慮情緒
建議:犧牲一些在校的課余休息時間來寫作業,以保證在家有較完整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生2:“今天在學校,一下課就寫作業。回家就有好多時間復習,開心死了……今天,充實!”
師:“我也為你感到開心。”
3.離不開手機,每天總要玩一段時間游戲,否則渾身難受(手游上癮),不準家長碰自己的手機,為此經常與家長發生矛盾沖突,家長非常焦慮
建議:回家先寫作業,同時將手機放在自己能看到但不能隨手拿到的地方。(另外,私下與家長保持聯系,如果孩子出現更嚴重的上癮癥狀,家長應該馬上帶孩子去專業心理醫生處就診)
生3:“1.手機新的歸宿—客廳;2.一口氣把作業寫完……”
師:“你已堅持了6天,很棒,保持!”
4.精力好的時候總是擠不出時間來背書、梳理復習,而晚上等做完作業后已困乏,記憶效果很差
建議:家離學校近,上學途中幾乎不耗費精力,可早睡早起,完成上述任務。
生4:“嘗試了10點睡覺,5點起床的方法。(PS:5點起床都是用來做背書、復習之類的作業,看完還能補二十分鐘覺)”
師:“中午一定要保證充足的休息。”
5.容易受周邊人和事的影響,學習狀態因此波動
建議:多關心國家時事,開拓心胸。
生5:“這幾天陸續有同學請病假離開,同學離開的一瞬間卻有些五味雜陳……有些傷感,惆悵!”
師:“近期流感在全國各地流行,現代醫學技術已完全能做到對癥治療,他們很快就會回來的。”
6.住宿生感到孤獨,想找人傾訴
建議:想說什么就寫什么,及時排解不良情緒。
生6:“問個問題都難,一堆人堵著……”“不上第九節課等飯吃,餓死我了。”
“居然還要跑800?”“期末復習天天打了雞血一樣。”
師:“老師明白那種心情。”
7.害怕當眾暴露自己的弱項,不愿參加集體運動
建議:不必強迫自己馬上參加集體活動,可以循序漸進地從參加小范圍活動開始,逐步適應活動氛圍,直到緊張情緒基本消除。
生7:“我后悔周五沒去跑1000米,我之所以不跑1是有點頭暈2是我害怕狀態不好……很多熟人盯著,怕他們說。”
師:“這次沒跑沒關系,下次上場前如果感到緊張,跟老師說一聲,先去旁邊練練跳遠,適應一下。”
三年來,學生從最開始不知道寫什么、被迫寫,到現在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充分體現出師生間的相互信任。通過有針對性的溝通交流和疏導教育,引導了很多學生正確地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調節、自我突破,促進了優秀生在巨大的學習競爭壓力下,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起到了預防學生產生心理障礙和適當矯正學生心理偏差的作用。
家長、老師們要更多地關注優秀生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多交流、多疏導,“小鴨們”才能成長為學識淵博、心理素質好的有用之才。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