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昌



老相機的收藏和投資在國際上已越來越受到藏界的關注,但其在國內的影響力尚未真正體現,這為大家提供了很好機會。
老相機收藏受關注
照相機的發明,給人們留下了逝去歲月的記憶,帶來了影像世界的革命。100多年來,照相機技術的變革發展迅速,機身、鏡頭、構件和取景器等部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進步。初期簡單的機械裝置已為電子部件所取代,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日新月異,照相機也跨入了數碼時代,傳統的機械式照相機面臨嚴峻的挑戰,逐步淘汰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大量傳統照相機畢竟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收藏老相機之風,百年之前即在世界收藏范圍內得以肯定,近年來更是受到集藏者和投資者的青睞。國內收藏老相機的風氣正悄然升起,不少精耕細作的品牌相機更是體現出獨具魅力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那么,如何來確定老相機的界限呢?對于這個問題,藏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主要對時間的界定范圍的判定差距不小。古典派主張的期限是100年之前的老相機,而近代派主張的是40年之前出產的品種;現代派更是寬松,凡是2000年之前生產出來的相機都可歸入。從目前收藏的情況分析,近代派占據主流,即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出品的相機皆為老相機,也是近期投資的主流方向。
其實,無論是投資還是集藏,存世量少、年代久遠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機永遠值得關注,其價值的體現能夠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如20世紀30年代末出品的蔡司超級依康太C型相機市價目前為5萬元左右。同樣,20世紀50年代出品的德國萊卡M3相機,在20世紀80年代的價格約為8000元,但到了21世紀20年代初的市價已接近4萬元,這說明老相機出品的年代越悠久,其市場價格也越高。在老相機市場中,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國產相機是近年來初入門投資者和集藏者的重點目標,因為其具有貨源較豐、入手容易、價格實惠、品類多樣和膾炙人口等優勢,深受藏家的歡迎。實際上,作為當時的“技術活”,國內生產相機的廠商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哈爾濱、杭州、南京、大連、青島和武漢等地均有相機廠家。這些廠家也推出了不少被國人所驕傲的名牌產品,如久負盛名的上海品牌有海鷗、東風、上海和紅旗,北京品牌則有大來、長虹、天壇和長城,天津品牌有幸福、七一和晨光,南京品牌有紫金山和長江,廣州品牌有廣州、珠江和五羊,哈爾濱品牌有熊貓和孔雀,大連品牌有友誼,而杭州品牌則有西湖等。
當然,也有一些國產相機品牌已在許多人的腦海中流逝,且因功能相對簡單而被淘汰,因此名聲并不響亮。但作為老相機收藏的一部分,收藏者和投資者是千萬不可忽視的。如天津照相機廠于1956年9月開始生產的幸福-1型相機,當年售價為29元,是一款模仿德國ALTISSA相機產品,到1959年共產7.5萬臺。有趣的是,作為銷售商的上海冠龍照相材料商店居然在1959年向市場推出一款“勞動”牌120型簡易相機,在模仿日本FUJIPET相機的基礎上,對相機鏡片進行了科學性改進,當時的零售價為39元,總產量1萬臺。此外,上海孔雀照相機材料器材廠在1958年也推出了“孔雀”牌相機。但這些相機功能較簡單,類似20世紀80年代市場上出現的廉價傻瓜機,沒多久就被功能更加完備和先進的產品所取代。不過,這些相機能夠留存至今的已不多,功能及配件保存完好的可能就更少了,已經屬于國產古董級相機,但目前的市場價格并不高,基本在500~2000元之間,估計投資潛力尚存。
集藏投資有其技巧
此外,對于集藏與投資老相機的參與者,應該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品相至上
任何藏品的品相都是非常關鍵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價格的高低。對老相機的品相主要把握兩個方面——外觀的機身和內部的機械裝置。從外觀上看,磨損程度、機身的完好性是直觀的視點,機身是否存在著碰傷、零件缺少和外殼貼皮的完好性,都會影響到交易價格。而鏡頭更加需要重點關注,購買時檢查鏡頭有沒有霉變和劃傷,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從內部機械裝置看,快門的靈活性、鏡頭裝卸的正常度、后蓋能否開啟自如和膠卷轉軸的有效性,需要一一查驗。如果帶有電路裝置的,還應該仔細查驗,看一下是否存在著失靈的現象。
第二,發行年代與鑄造量
發行年代越久遠,通常價格就越高。不少19世紀出產的古典相機,現在的價格已十分昂貴,上萬美元的交易價格屢見不鮮。當然這里面還有一個產量的因素,制造量少的老相機價格更是高不可攀。即使是近年來發行的一些限量版老相機,由于數量有限,往往會出現不低的成交價,其中包括紀念版和研制品,投資者和集藏者一旦有機會遇到,應該毫不猶豫地搶占先機。考慮到這類相機的特殊制造量,后市漲升的空間廣闊,因此除非賣主報出天價,如果價格適中或略高,可不必拘泥于平時討價還價的差額,否則一旦與之失之交臂,極可能再難遇到。
第三,謹防贗品或翻新貨
隨著近年來老相機價格的不斷攀升,市場上已出現了仿冒的贗品。對于初入道者而言,這類贗品的誘惑力很大,主要是價格便宜、成色好。但只要多看多學,辨偽的難度不大,畢竟贗品不可能用真的零件,在很多細節上都能夠輕易識別。不過一些人在品相不好的老相機上,通過翻新手法變造的相機,識別就有一定難度,收藏和投資時應特別小心。但如果從結構上認真觀察,依然可以看出端倪,畢竟這類變造貨都存在著在結構上大動“手術”的情況,只要了解真品的結構,通常不難分辨。
第四,不要忽視附件
這是一個細節問題,許多人不會太在意,但實際上老相機如果附件齊全、包裝仍存,那么可以在出讓時提升價格,尤其是如果能夠得到發票、說明書和原包裝,可以形成錦上添花的效果。其中發票的購買時間和保修卡等,記載著該相機購買的年份和編號,是價格升值的重要依據,千萬不要忽略。
老相機的收藏和投資在國際上已越來越受到藏界的關注,但其在國內的影響力尚未真正體現,這為投資者提供了很好機會。目前在一些二手市場依然有不少老相機廉價出售,投資者不妨多留意,覓“金”的機遇不小。此外,也可以到拍賣行的民品拍賣或到典當行尋覓,其中的拍賣品和絕當品價格往往也很低廉,是淘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