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麗芬
小學語文低年級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在于識字,如果你認真學習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學段目標與內容》就不難發現,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先認后寫,多認少寫,早日進入閱讀,在大量的閱讀時鞏固識字、拓展識字、提升識字。這是根據學生識字的規律、認識的規律、學習母語的規律,還有本身漢字的特點來設計的。在早期對寫的要求太多,會壓抑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很有可能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很會說,很會編故事,但是如果讓他們寫起來就會很難,會限制他們的思維。不少的書面作業內容比較精細,比如一年級的拼音字母里的半圓曲線等線條并不好寫,一年級的學生肌肉骨骼的發育還不完全,把這些精細的筆畫填在指定的位置里并不容易,也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以把時間還給學生,還給家庭,由學生自主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做自己時間的主人,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與態度,健康成長。但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并意味著教師就可以不管不顧,簡單放手。低年級正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的關鍵時期,若此時不加以引導,解放出來的時間白白浪費,勢必會影響學生日后的發展和學習。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教師可以留讀的作業、說的作業、手工制作的作業,以鞏固學生的學習。
一、讓學生制作拼音卡、字卡,在玩中學,寓教于樂
教完拼音字母a, o, e以后,我布置學生回家制作a, o, e的四聲字母卡,并和爸爸媽媽玩抽讀的游戲。制作的方法是:把一張A4紙一分為四,各寫a, o, e的四聲,這一課難點在于學生會把第二聲和第四聲搞混掉。通過抽讀游戲,可以讓學生分清第二聲和第四聲。教完聲母b, p, m, f后,讓學生做b, p, m, f的拼音卡。通過前面a, o, e, i, u, ü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分清第二聲和第四聲了,這一課的教學難點在于聲母和韻母的拼讀。回家后讓學生和家長做“聲母、韻母找朋友”的游戲。家長拿一張聲母卡說:“我的朋友在哪里?”學生拿出韻母卡說:“你的朋友在這里。”然后讓學生正確拼讀聲母、韻母組成的音節,在游戲中不斷鞏固拼讀的能力。到了后面學習復韻母、鼻韻母的時候,學生會把一些聲母和復韻母搞混掉,這時候可以通過拼音卡玩比較有挑戰的“過家家”的游戲。比如家長說“茶杯”,學生用拼音卡拼出茶杯的音節;家長說“我和弟弟搭積木”,學生用拼音卡拼出我和弟弟搭積木的句子。學生回家后通過抽讀拼音卡、找朋友、過家家等游戲,不斷強化鞏固,在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就正確掌握了所有的拼音。
學習生字同樣也可以讓學生制作字卡。把一張A4紙一分為四,分別寫上需要掌握的生字或者部首(也可以買網上出售的與教材配套的生字詞卡),反復抽讀并熟記常用的字和部首,讓學生熟悉這些常用字的筆畫筆順。筆畫規則和筆順的熟練掌握在書寫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由于握筆姿勢不規范、筆順錯誤、筆畫不熟練而導致書寫不達標。所以在日常作業中,筆者讓家長結合語文教材幫助學生在家進行練習,讓家長也熟悉教材設計意圖,用好工具書。對于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區分,筆者讓學生將區分方法講給家人聽,這樣能夠使學生逐漸掌握學習方法。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組詞和詞語積累是基礎學習內容中的重點。為了讓學生能熟練組詞、豐富詞匯、巧用詞語,隨著學生掌握的字越來越多,可以讓學生用這些字做找朋友、開花組詞、拼成句子等游戲。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對“車”字組詞的方法,從不同類別的分支進行擴詞,布置語文實踐作業:給“花”“筆”等常用字進行思維導圖式組詞。學生根據筆的種類、筆的部件、筆的衍生物品列出詞語:鋼筆、鉛筆、油筆、彩筆、蠟筆、筆尖、筆桿、筆頭、筆架、筆袋、筆套等。通過這樣實踐作業的練習,學生能意識到組詞時應多角度思考,同時對思維導圖有了新的認識。這樣學生不用做書面作業,他們在游戲中就能記住生字,正確掌握生字的筆畫、筆順和部首,在快樂的游戲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讓學生回家講給家長聽,以說代寫,教學相長
開學初,我經常對學生說:爸爸媽媽不知道你們在學校學了什么,你們能不能回家當小老師,把你們上課學的內容分享給爸爸媽媽聽?我要求學生回家后主動把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講給家長聽。這項口頭作業的好處是可以讓學生上課時注意力更集中,因為他們只有認真聽,才知道老師上課講什么,回家才會復述給家長聽。家長通過和學生交流,就可以了解學生上課有沒有專心聽講,有沒有抓住老師上課時講的重點難點,并且可以不斷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雙減”背景下,我們不能布置學生寫優化設計等書面作業,但是我們可以布置學生完成讀的作業。教完zh, ch, sh, r,我讓學生回家,把書上第34頁、35頁讀幾遍,直到讀正確。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拼讀,如果學生能完成好讀的作業,這一課的學習任務就完成了。除了讓學生讀語文書,我還會根據教學進度設計一些讀的作業。教拼音的時候,我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找一些音節詞,讓學生回家拼讀給家長聽。教生字的時候,我會找一些開花組詞,讓學生回家讀給家長聽。教課文時,為了給家長和學生減負,我設計了以下兩種分層作業:表達能力稍弱的學生可以采取朗讀、背誦的方法積累詞語句子;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進行仿說,寫出更多充滿童趣的句子。例如,《明天要遠足》一課,課上學生仿說:“翻過來,哎——睡不著,那里的魚兒真的像老師說的那么多嗎?”我將學生的這句話進行共享,再讓其他學生嘗試讀一讀、說一說。有個學生續仿:“翻過去,哎——睡不著,那里的魚兒真的像電視上演的那么美味嗎?”課堂上我們調動學生的眼睛去觀察,就能讓學生進一步聯想,想到味覺的感受,又十分貼近生活。教口語交際的時候,我讓學生回家說給家長聽。有人會說,沒有寫出來,怎么知道學生說得好不好,有沒有符合要求。是的,大部分家長不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要說什么,說多少才能達到要求。為了更好地指導孩子完成說的作業,我會提供范本供家長參考。上口語交際課的時候,在課堂上大膽說和說得好的小朋友會得到老師發的小紅花。但課堂上時間有限,很多小朋友沒有得到說的機會,下課了經常有一堆小朋友圍著我,對我說:“老師,我還想說,我現在講給你聽,行嗎?”看著他們紅彤彤的臉蛋、可愛的表情,我怎么忍心拒絕?我會鼓勵他們繼續說,并找幾個說得好的錄下來,分享到家長群里,這樣家長就能大概知道口語交際和口頭表達作文要達到的要求,回家就能指導孩子進行口語表達和口頭作文的訓練。
三、讓孩子廣泛閱讀書籍,以讀促寫,博聞強識
孩子們的記性是非常好的,教過的生字,他們在課堂上描一個寫兩個,再加上老師不斷地開展抽讀字卡、開火車讀等教學活動,他們課堂上基本上能掌握這些生字的書寫。但是小朋友記得快,忘得也快,沒有了以前的一遍又一遍的書寫作業,我就讓孩子廣泛閱讀課外書,在課外閱讀中一遍又一遍地識字,在課外閱讀中將生字掌握。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廣泛的閱讀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摒棄假、惡、丑;有助于學生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溝通個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系等綜合素質。以前因為繁重的書面作業擠壓了孩子課外閱讀的時間,現在一、二年級的學生沒有作業和考試壓力,教師要趁著這段時間加強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為此,我給家長提出家庭閱讀建議,引導家長記錄家庭閱讀活動。(1) 堅持每天自主閱讀課外書30分鐘。建議家長關掉電腦,放下手機,陪孩子靜靜地閱讀,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2) 堅持每周逛一次書店或者圖書館。由家長帶著孩子到書店或圖書館里,自由閱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與孩子一起看完,并聊聊書中的內容。(3) 填寫閱讀記錄表,每隔兩星期評選出十個閱讀之星,在班級里給予表彰,以點帶面,在班級里形成愛讀書、讀好書的氛圍。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斯卡婭曾經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從低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興趣、習慣培養和方法指導,不僅可以為學生今后博覽群書播下良好的種子,還可以為將來成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自己找到更好的舞臺。
有的家長會說,低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但家長要騰出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是的,“雙減”要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減輕家長的焦慮情緒,但并不是要把家長踢出親子成長的范圍。沒有了家庭書面作業,孩子的課余時間更多了,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大。家長要主動加入孩子的成長之中,再忙也要騰出時間陪孩子,和孩子做做游戲,讓孩子快樂學習;聽孩子說說學習的收獲,見證孩子的成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在書香家庭的氛圍里博學強識。只要家校擰成一股繩,孩子就能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