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盛



時代發展,教育信息化逐漸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必然會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鼓勵教師積極探索混合式語文學習方式,充分利用好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優勢,由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一、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最早是兩位美國經濟學家莫林·拉赫(Maureen J.Lage)和格倫·普拉特(Glenn J.Platt)提出的。翻轉課堂自2000年提出,經過各國學者的探索實踐,2011年初步形成,至2012年國內開始有學者對翻轉課堂進行研究。翻轉課堂,所謂“翻轉”,是指教學過程的翻轉。教學過程主要包含知識點傳遞和知識點內化兩個方面。不同于傳統課堂的課上完成知識點傳遞,課下學生通過課后練習等方式進行知識的內化。翻轉課堂把知識傳遞過程放到課前,由學生自主完成。然后通過課上教師引導學生練習、合作探究等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化。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方式探究
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是翻轉課堂的兩個主體。課前準備階段、課上教學設計以及課后的評價機制是翻轉課堂的主要實施步驟。筆者將分別從教師、學生兩個角度,結合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階段來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與翻轉課堂的融合方式。
1.課前——知識傳遞
(1)教師活動
①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從學生學習的角度,提出通過學習要達到的基本要求。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明確哪些內容可以通過視頻教學取得較好甚至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哪些教學內容不適合通過視頻教學的方式呈現,從而可以避免一股腦將教學內容不加辨別地放在教學視頻中,造成教學視頻過長,枯燥乏味,不能達到預期學習效果。②確立微視頻教學目標。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明確哪些教學內容通過視頻的方式直接講授給學生,并有針對性地采用合適的媒體形式和教學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學視頻的時長,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自主學習。③制作、編輯、發布教學視頻。翻轉課堂實施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學微視頻的制作。翻轉課堂教學視頻時長應控制在15分鐘內,同時要多采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力求生動有趣。明確了高質量教學視頻的要求,教師可借助PPT錄屏等工具自行制作,也可根據教學需要有針對地整合網絡平臺的優秀教學視頻為己所用,然后將準備好的教學視頻提前發布在學校或班級學習平臺,以便學生完成課前的自主學習。④根據學生反饋,修改教學視頻。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視頻對教師自身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和教學水平要求很高,往往需要根據學生觀看視頻后的學習效果進行多次修改,才能最終制作完成。這個過程不僅僅是為了實現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契機。教師應該順應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習情境設計、教學資源提供、個性化指導、學習證據收集等方面的優勢,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2)學生活動
①明確學習目標。為了避免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觀看視頻前應明確相應的學習目標。帶著任務去學習,才能事半功倍。②觀看教學視頻。學生觀看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前,教師需要明確相關的學習策略。首先,保證安靜的學習環境。其次,把握自己的學習節奏。最后,培養獨立探究能力。③完成相關練習。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后,通過完成教師設計的相關練習來判斷自己的學習效果。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練習結果,可有針對性地修改教學視頻,學生自主重新學習教學視頻,以保證課前知識傳遞環節的有效完成。
2.課上——知識內化
信息技術手段是翻轉課堂實施的重要依據,因此有學者簡單認為視頻代替上課就是實行翻轉課堂。這種片面的觀點是由于對翻轉課堂理念和實施過程認識不清。課前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完成知識的傳遞,是翻轉課堂重要的實施環節。但課上針對教學內容和課前的學習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是翻轉課堂相較于傳統課堂的優勢所在。
翻轉課堂能夠更加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做到了差異化教學,兼顧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充分發揮翻轉課堂的這一優勢。筆者結合目前為止相關研究成果和自身翻轉課堂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與翻轉課堂融合的課堂教學設計提出自己的構思。
(1)教師活動
①發布基礎任務。翻轉課堂上課之初,為了充分了解學生對課前知識的自主學習情況,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課前學習內容發布基礎任務來檢查整體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學生進行差異化輔導。②確定問題。課前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由于個體差異會產生各種學習問題。教師要在上課前搜集整理并篩選有代表性的、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好問題,呈現在課上,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后,交流解疑。③組織討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上每篇閱讀課文都有難度較大,需要發散性思維的開放問題。這一類的問題就很適合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④總結反饋。課堂教學的最后階段,教師要對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合作學習和對知識的掌握等情況進行總結,并給出積極評價。在明確大部分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對于一部分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在做到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差異化輔導。
(2)學生活動
①完成基礎任務。課堂教學之初,學生通過完成教師發布的基礎學習任務,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可在課后,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夯實學習基礎。②交流答疑。對于自己課前觀看視頻產生的問題,學生可在課上提出,與其他同學交流尋求答案,也可以通過對教師呈現的其他同學的問題的思考與交流,進一步加深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掌握。③合作探究。翻轉課堂課上教學活動一般將學生分為小組,每組3到4人。先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然后分小組交流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提醒學生認真聆聽他人的觀點也是學習重要的一部分。學生之間交流、討論,然后一起進步、提高,這也是學生自身的發展過程。④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環節,其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以個人或小組成果展示的形式,進行辯論賽、小型比賽或者小組報告會等。
3.課后——多樣評價
所謂教學評價,就是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有效的翻轉課堂評價體系應該是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結合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樣評價方式,并輔以現代技術手段的高效評價體系。目前并沒有一個具有普適性的翻轉課堂評價體系,這有賴于今后學者的研究,做進一步的補充發展。
現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網絡伴隨著學生的成長。翻轉課堂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是對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語文學習方式的有效嘗試與探索。這種融合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讓技術促進教育的發展。而且能夠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個性化、創造性學習提供條件;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為教師打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教學環境;同時也讓家長成為學生學習的協助者,為家長了解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提供可視化的窗口。如何讓翻轉課堂與小學語文的融合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不斷地在教學中進行實踐與反思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