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梁廣發



“崗課賽證”融通模式是指“以崗定課、以賽促課、以證融課”。它以就業崗位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要求作為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就業崗位對人才規格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通過技能大賽所體現的行業發展趨勢,促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生職業能力測評改革;根據“1+X”職業等級證書考核要求設置漸進式課程體系。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的改革十分重要,它不僅牽引著課堂教學方式和內容的變革,也推動著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深化,特別是學生職業能力的測評方式改革非常重要。
根據“崗課賽證”育人模式,我們開展學生職業能力測評改革,采用CIPP評價模式(CIPP Evaluation Model),不僅關注目標達成程度(行為結果),還關注目標是如何篩選出來的,以及目標是怎樣達成的(行為過程),從以目標為中心轉向以決策為中心。
一個完整的CIPP評價模式包括四個步驟:背景(Context)評價、投入(Input)評價、過程(Process)評價、結果(Product)評價。首先需要對專業課程背景評價,根據崗位實際、大賽方向、企業調查明確專業發展現狀和相關需求,分析專業目標的合理性,確保課崗對接。其次,對專業的校內外資源分析,進行投入評價,選擇最合理、高效的課程方案。第三,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理念,將課程教學與技能競賽、職業崗位要求、“1+X”證書典型工作任務緊密結合,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性綜合性評價,增加技能競賽、1+X證書、崗位實踐等考核項目的比重。將學生參加的技能比賽等級、獲取的1+X證書、崗位實踐企業考核合格成績轉換為相應課程的學分。最后,對課程實施的效果進行終結性評價,在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的過程中,監控“崗課賽證”融通實施過程,將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結果及時反饋,督促教師不斷優化教學,對下一輪課程實施方案提出建議。學生職業能力測評過程中對學生的基本素養、專業能力、職業素養評價,有以下幾點變化:
一、注重教學過程的評價
技能大賽試題的設計理念是基于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因為典型工作任務代表著職業的專業化水平。而技能訓練項目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個體在完成真實性任務的過程中,必有生生互動、小組協助。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討論項目完成方案設計、項目難點及其分解、經驗交流及分享等。將大賽評價方式引入課程,將技能大賽訓練操作中的安全規范化、操作標準化、功能實現流程化引入課程實訓;將技能大賽訓練題庫引入課程教學;將技能大賽評分標準引入課程考核,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突出了過程性評價(表1)。根據評價標準和評價量表開展自評、他評、師評,完成了基本素養、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的過程性評價。
二、評價內容多元化
“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下,實訓學生職業能力測評內容將按照企業考核員工的職業素養要求,按照5S/6S/7S等規范來完成考核。這樣評價內容體現了多元要求。每次上課前首先要確認每組的設備耗材是否完整,有問題及時上報。每次課程結束之前進行實訓室的衛生打掃,以及所有設備設施的歸位檢查,完成 “清掃”環節。同時在上課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實訓場所的干凈整潔,保持“整理”“整頓”“清掃”這三個“S”工作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與團結合作的能力,同時能夠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養成企業崗位要求的“職業素養”。
按照“崗課賽證”融通要求,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的課程內容不僅有根據崗位需求設定的核心課程,也有技能競賽項目課程化后的實操內容。“1+X”證書考核和理論與實操,不再是單一的一個科目一張試卷的理論考試。通過項目化教學、分組教學,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賽,營造團結競爭的學習氛圍,評價則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操作標準、安全規范、語言表達、探究創造性完成任務效果等。核心課程學生職業能力測評內容構成細目表如表2。
根據企業技能標準制定了“物聯網工程實施與運維”“1+X”證書各級別考試內容和評價標準,制定的《物聯網工程實施與運維綜合實訓》課程典型任務有:(1)智能安防;(2) 智能樓宇系統項目;(3) 智慧工業園項目;(4) 智能魚塘養殖項目;(5) 智慧農場的應用。每一個典型任務都是按照以下三個流程完成:首先選擇設備安裝部署,然后搭建網絡,最后實現云平臺監測。每一個項目的學生職業能力測評按照“課程評價細目表”中基本素養、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的模塊測評。
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崗課賽證育人模式下,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的主體將多元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學生、教師、行業、企業等參與。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評價的主體。現在,由于采用多元的過程性評價,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學生職業能力測評中。
技能競賽項目本就是以企業崗位能力作為要求而展開的命題競賽,將比賽項目課程化,其訓練題庫作為教學測試內容,其評分標準按照企業考核標準制定,作為學生職業能力測評標準,評價主體可以是學生、教師、行業企業專家等,評價標準統一,評價主體可以多元,能夠很好地檢測出學生真實水平、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改革效果。
學生在校企合作單位參加頂崗實習,每個學生由一名企業師傅指導,并且由企業師傅對學生實習情況打分評價,企業采用學徒制方式評價學生,對學生在崗位上的職業素養、工作態度、出勤率、專業技能、安全規范評分,使得企業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
四、通過測評結果反饋,完善“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
“崗課賽證”育人模式,還在實際探索中,特別需要通過評價結果的反饋去豐富、完善和發展。通過學生職業能力測評,促進了 “以學生為中心” 的課程建設,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個性化、高參與度的學習體驗。通過測評,促進了教師改變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采用過程性評價去契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評價,還促使教師深入調研就業崗位需求,根據《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準確定位專業,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評價,引導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從而促使專業良性發展。近幾年我校學生在職業技能比賽中獲獎等次大大提升,考取證書的通過率也大大提高(表3),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效果。
展望未來,辦好有質量、類型特色突出的職業教育是我們的使命,我們將繼續探索適合中職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育人模式,繼續探索如何更加深入推進學生職業能力測評改革,特別是改革學生職業能力測評方式,為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