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新修訂的內容中,課程目標的修訂突出了“素養型”,修訂的目的主要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語文課程培育的核心素養強調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強調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強調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新的課程標準站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為語文學科“教什么”“學什么”定內容,同時為“怎么教”“怎么學”找路徑。這個路徑就是學科實踐。
傳統的語文學習重視的是“學”,是效法、模仿,著眼于語文知識的獲得;而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基于學科實踐的語文學習,重視的是“習”,指通過反復練習使知識運用更熟練,在熟能生巧的基礎上對語文知識做有效的遷移,重在語言實踐的過程。新課標的修訂實現了由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的升級與轉型,引導語文教學從知識本位走向素養本位。
習,在目標導向中體現
傳統意義上,我們習慣將每課時的目標稱為“教學目標”,這樣表述的主體是教師;而基于學科實踐的目標,我們應該稱之為“學習目標”,表述的主體是學生。立足學科實踐的學習目標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后應該達到的質量標準。這個目標對教學活動設計起指導作用,并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例如,《搭船的鳥》一課的原目標為“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體會作者對翠鳥外形、捕食所進行的細致觀察”?;趯W科實踐的理念,目標中“體會”一詞導向不清,如果修改為“閱讀描寫翠鳥的段落,細致觀察其他動物的外形和動作,并嘗試運用顏色詞或動詞寫個動物片段”就體現了實踐性。這里的“閱讀”“細致觀察”“嘗試運用”體現了語文學科實踐的特點,體現了對語言文字的運用,體現了“觀察”這個習作知識點在學科中的價值,從而把實踐性在目標設定中落到實處。
學科實踐,指的是運用該學科的概念、思想與工具,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的典型做法。以《搭船的鳥》修改后的學習目標為例,基于學科實踐的“學習目標”,行為主體是學生,是學習者;使用的行為動詞可觀察、可測量,突出實踐,如“細致觀察”“嘗試運用”;行為條件有影響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如“細致觀察其他動物”,體現的是知識的遷移;表現程度用以體現學生達到目標的基本表現標準,如“寫個動物片段”,是基于三年級學生的水平而設定的可達到的合理目標。目標體現的是“習”的行為,突出練習,突出遷移運用。通過《搭船的鳥》一課中學到的習作知識“細致觀察”,學到的表達知識“運用顏色詞或動詞描寫動物”,以目標為導向,突出學科實踐,用語文的方式學習語文。
習,在問題線索中貫穿
基于學科實踐的教學在確定了突出“習”的學習目標之后,要把學習目標轉化成待解決的問題,嘗試形成問題鏈,形成問題矩陣,引導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不斷梳理,形成知識結構。好的問題是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問題,同時是學科問題、單元問題和課時問題的交織,更好地突出學科實踐。就學科而言,問題指向學科的本質與課程的價值,指向學科課程的關鍵和核心;就單元而言,問題指向單元最主要的學習任務和目標,是單元學習的重點,問題的呈現使學習任務更清楚,效果更可測;就課時而言,問題指向本節課的目標和重點。
以《楊氏之子》為例,在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問題梳理、提煉出主問題,也就是核心問題——從哪里可以看出楊氏子“甚聰惠”?在研讀核心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梳理出這樣的問題鏈:誰“呼兒出”?孔君平為什么說“此是君家果”?你能背誦出含有“君”字的詩句嗎?楊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學習課文之后,教師繼續以問題深化學習,問學生:你能以“? ?氏之? ?”為開頭,用一兩句文言文向新朋友介紹自己的特點嗎?用含“君”字的古詩體會孔君平的涵養,體現了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積累運用之特點;用“? ?氏之? ?”的語言學用,體現了以“習”為目的的學科實踐?;趩栴}的語言實踐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從學習知識到建構知識框架,都在嘗試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素養得到發展。
習,在情境創設中體驗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以學習任務群為組織方式的課程內容學習特別強調情境創設。相互關聯的學習任務群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其特點是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罢Z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做了這樣的提醒: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識字內容,選擇適宜的學習主題,創設學習情境。“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做了這樣的要求:緊扣“實用性”特點,結合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進行教學?!拔膶W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有這樣的表述:根據學段學習要求,圍繞多樣的學習主題,創設閱讀情境?!八急嫘蚤喿x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這樣表述: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在不同學段創造適宜的學習主題和學習情境。以上教學提示均強調“情境”,說明了“情境”之于語文學科實踐的重要性。
基于生活實際的情境是進行學科實踐的重要載體,問題往往從情境中產生,在情境中實踐,在情境中習得。知識轉化為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情境,將教學內容中包含的知識點轉化為教學材料的具體情境,讓學生以學科的方式學習至關重要。比如,在學習總分寫法之前,教師可讓學生到菜市場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有了情境體驗,以“菜市場真熱鬧”為主題,學生會有三個角度的總分表達:從關注人物角度進行總分描寫,賣豆芽、豆腐的阿姨,賣辣椒、茄子的奶奶,賣水產品的大叔如何吸引顧客;從關注地點的角度進行總分描寫,菜市場東邊、菜市場西邊、菜市場門口各個攤點熱鬧非凡的交易場景;從關注聲音的角度進行總分描寫,叫賣聲、汽車喇叭聲、人們的喧嘩聲和討價還價聲……總分表達因為有了情境體驗而更鮮活、吸引人。
總之,學科實踐導向要在語文新課程標準實施中讓語文實踐活動基于語文、通過語文、為了語文,加強實踐活動與語文學科的關聯。在踐行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科實踐為支點,加強“習”的實踐豐富性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作者系南陽市油田實驗小學副校長,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中原名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教育家書院首批研究員,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