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利
思想政治學科是學校做好德育工作的核心學科,以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對高中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和法治意識素養更多體現在學生的思想和意識方面。而公共參與素養的提升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行為準則意識,也是培養思想政治學科素養的最終落腳點。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對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有重要的價值。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從公共參與素養的內涵,培育高中生公共參與素養的意義、路徑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一、公共參與素養的內涵
公共參與是現代社會治理最基本的規范,能夠體現社會治理的公共性、多元性,培養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公共參與素養指公共參與的主體將自身的價值認同付諸社會實踐,并能夠在參與過程中不斷深化自身參與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正向作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中的公共參與素養是指學生在具有強烈家國情懷意識的前提下,合理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承擔社會責任,強化公共服務精神,將課堂知識與公共參與實踐結合,由此促進自身和社會發展。思想政治學科中的公共參與素養側重于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育高中生公共參與素養的意義
公共參與素養的培育,能夠增強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豐富有序、理性參與公共事務的經驗,使高中生具備對話協商、表達訴求等解決公共事務的能力。
(一)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
高中生的生活范圍主要在學校。傳統的教學形式不太重視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培育,導致部分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出現實踐能力弱、社會責任感不強等問題。課標將公共參與素養列入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培養模式,既強化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又加強了對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和提升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有利于為國家培育實踐型人才
學生公共參與素養的提升,歸根結底要落實到為國家建設培養人才,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更多課堂之外的社會活動,增加學生的社會經驗,使學生了解社會和國家,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將來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三、高中生公共參與素養的培育路徑
新時代、新課程、新教材,教師應與時俱進,注重以培養能夠為國家復興做貢獻的時代新人為教學目標之一,以此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公共事務,提高其本領,增強其膽識。
(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新教學方式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素質的引導者,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素養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和參與精神。
一方面,學習教育新理念。教師的教育理念對學生公共參與素養的培育有重要影響,教育理念直接影響教育方向,更新教師教育理念,是滿足新時代對教育要求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樹立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將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相結合,引導學生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提高政治課堂質量,發揮公共參與素養的培育價值。另一方面,注重綜合素養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應緊跟時代潮流,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引下,提高自身的公共參與素養和專業知識素養,不斷豐富自己的公共參與認知,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公共參與能力。
(二)重視理念宣傳,強化學生公共參與意識
素養提升的第一步是讓學生認識到素養的重要性,深化學生對素養的認知。在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把高中生培養成有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新時代合格公民,是教育的根本。
一方面,加強公共參與理念宣傳。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校園活動承載著一個學校的文化,在校園內設置圍繞核心素養主題的相關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強化學生社會參與意識,深化參與認知,使其養成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習慣,同時將公共參與理念滲透到校園活動中。如學校開展“聯合國模擬大會”、模擬聽證會、每學期常規化的教學懇談會、校政對話日、學生評教等活動,學生都踴躍參與,在活動中不知不覺提高對公共參與的認知。另一方面,重視線上平臺,把線上平臺作為高中生開展公共參與素養培育的重要陣地,提高培育學生公共參與素養的效率。比如,每年兩會前夕,學校組織學生為全國兩會寫微議案、微提案,已經成為加強學生公共參與實踐的一種常態。
(三)投身社會實踐,增強學生公共參與能力
學生公共參與素養的培育需要課堂內外、校內外多方合力,有效增強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
一方面,組織實踐活動,重視實踐活動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學校要為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平臺和機會,主動與社會建立聯系,確保獲取公共信息的渠道暢通,同時要開展與政治學科相關的活動,如選定研究主題、組建學習小組、參與社會調查、進行自主探討,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開發思維,提升公共參與素養。另一方面,創新課程設計,編寫校本活動課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探尋適合學校的課程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尤為重要。學校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探究分享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把教材知識、公共參與素養和學校實際結合起來,使思想政治課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讓學生在校本課程學習過程中提高公共參與能力。
總之,在新時代、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科公共參與素養的培育需要多方努力,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強化社會實踐參與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培育學生公共參與素養,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下的議題式教學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2021YB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