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川
一日晚間,我批閱學生日記。當看到滿滿一頁的“上課不說話”時,我驚嘆許久。這是干什么呢?我定睛細看,一行文字躍入眼簾:“因晚自習說話,寫‘上課不說話一百遍以示警誡。”那工工整整的書寫,足見他對自己違反課堂紀律一事的重視,平平常常的五個字道出了他糾錯決心之強烈,讓我頓生佩服之情。他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故事,在我的腦海浮現……
這名學生姓端木,在過去一年多的初中生活中,他干過吸煙、翻墻上網等大事,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更不用說了。曾經的他是一個讓我頭痛的學生。
記得有一次,當他父親得知他又一次翻墻上網的事后,來到學校,嚴厲地警告他:“再有上網情況,我決不輕饒。你試試看!”目睹如此暴躁的父親,再看他面對父親時那雙膽怯的眼睛,我心里一軟,想:對他的教育,我決不能再用這樣的懲罰。“多表揚、少批評,努力尋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這句話從我心頭流過,我堅定地對自己說:“對,就這樣做。”
從哪里著手呢?我開始細細地觀察他,尋找他身上的優點。功夫不負有心人,好長時間我才發現了一點眉目:初二男生的聲音已經開始變化,他的聲音啞啞、略帶磁性,算是不錯的音質,我決定從這點入手。
一次課上,我選了一段比較簡單的文字讓他讀。他的聲音不是很高,是處于變聲期的青春男孩兒的聲音,很好聽。我及時鼓勵說:“同學們聽聽,端木同學的聲音多美,這是他獨有的音質,很好!”學生充滿善意的笑聲讓他的臉紅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只要是需要讀的課文,我就選容易的讓他讀,不斷地表揚他。也許是一次次成功的喜悅,他寫的字也變得工整了。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他。雖然期末考試他的語文成績依然不理想,但我沒再聽到學生反映他給班級找過大麻煩。在我看來,他已經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了,是值得欣慰的事。
新學期開始,排座位時我們以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幫扶一名后進生。他進步很快,學習勁頭更大了。不少學生在日記中表示對他的變化刮目相看,甚至有學生開始擔心他會在學習上超越自己。我把“有同學把你當作自己學習上的對手”這一信息傳遞給他,給他打氣,讓他一定要堅持下去,克服自己的不足。他聽后重重地點了點頭。
課堂內外我繼續關注他,只要是有利于他發展的機會,我都努力為他爭取。學校招聘廣播員,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他。我建議他毛遂自薦,他不敢。我就鼓勵他說:“在我們學校,有你這樣音質的播音員很少見,你一定要把握這次展現自己優勢的機會……”在我的不斷鼓勵下,他終于鼓起勇氣走進廣播室的選拔大廳,慶幸的是他被錄用了,找到了發光的機會!成為廣播員的他就像變了個人,以前那個總是闖禍的他再也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充滿陽光的青春男孩兒。
端木的成長讓我明白:教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愿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做一顆為學生成長鋪路的“雨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