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謳東
特殊教育是提升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尺,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窗口。融合教育是當前殘疾人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殘疾人參與社會人際交往的基礎。《“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用較大篇幅闡述了“十四五”期間融合教育推進思路,“高水平的融合”將成為“十四五”期間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標志。辦好融合的特殊教育,絕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學校的事,需要多方聯動、多維賦能。
一、多方聯動,為融合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行業內都有一定了解,但要使融合教育這個小眾的教育門類被大眾了解、接受、關心、支持,必須廣泛宣傳。一是殘聯、教育、民政等各相關部門,要利用好與殘疾人有關的幾個重要節日,如全國愛耳日、全國助殘日、國際盲人節、國際殘疾人日等重點宣傳,弘揚扶殘助殘社會風尚,倡導全社會尊重、關愛、幫助殘疾人。二是通過報刊、電視、微信等一系列傳統和現代媒體,加大融合教育宣傳力度,讓社會認識融合教育,了解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學校和社會應該為融合教育提供怎樣的基礎設施設備。三是普通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要互相支持,利用家長課堂和社區小課堂,宣傳融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營造和諧的融合教育環境。
二、政府主導,為融合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就濟源市特殊教育現狀來看,2021年全市6~15歲學齡殘疾兒童入學率超過99%。入學率有了,但教育質量離國家的教育愿景和家長的教育期待還有很大差距,離接納的、發展的、公平的、有質量的平等教育還有距離。首先,承擔融合教育的教師絕大多數來自普通學校,他們對于康復理念、補償手段等所知甚少,有的空有一腔愛心,卻無從下手,科學的個別化教育、開發普特學生兼顧的融合課程更是無從談起。其次,就教育目標而言,在高考、中考指揮棒下,分數依舊是教師的最大追求,而特殊學生的教育往往與分數無關。最后,就教學工作量而言,有隨班就讀任務的班級并沒有因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而考慮多配備師資,同樣的工作量,同樣的班級學生數,教師根本無暇顧及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保證安全不出問題即可,從教師重視程度、教師精力、專業素養等方面來看,特殊學生被邊緣化是必然的。融合教育只有融合之形,并無融合之實。
在義務教育政府辦的大背景下,融合教育涉及頂層設計層面的教育政策和制度、教育理念層面的教育目的與價值、教育實踐層面的學校轉型與課程教學等,各級政府應該針對隨班就讀政策保障、教育理念、師資配備、資源建設等問題,從醫教、康教、科教等多方面著手,給予支持和保障,讓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進得來、學得好”,真正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三、教育牽頭,為融合教育提供專業支持
教育部門和學校必須擎起大旗,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推動區域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建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推動區域融合教育專業化發展
國家七部委聯合出臺的《“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大力推進國家、省、市、縣、校五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濟源市特殊教育學校以“普特融合、教康融合、優化師資、提升質量,為特殊需求學生提供適性的教育康復服務”為目標,積極籌備區域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計劃于2022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成為區域特殊教育發展規劃的智囊團,可以為有特殊需求的兒童提供入學咨詢、個案管理、教育心理診斷等多種服務,滿足具有個別差異兒童的特殊教育需求,推動區域內融合教育的專業化發展。
(二)加強融合教育師資培訓,多維度提升融合教師專業素養
特殊教育教師成為精通康復訓練的康復型教師,還是成為資源中心的指導教師,抑或是成為融合教育學校中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精進的資源室教師等問題,直接關系到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是融合教育發展中必須明確的首要問題,需要思考并有效落實。
特殊教育學校作為區域特殊教育的主陣地,要從單一的教育教學功能轉向專業指導的多重復合功能,因此提升區域內融合教師的專業素養至關重要。一是成立市級特殊教育指導團隊,指定專業督導人員,定期巡回各校,為特教教師和普通班教師提供咨詢與輔導服務,為特殊教育學生提供鑒定安置服務,使之接受適合的特殊教育服務。二是通過培訓,提升普通班教師融合教育素養,透過正向支持的班級經營,營造接納友善的教育與服務。三是提供家長親子教育,增進教養職能,鼓勵家長與特教教師合作,家校共育,有效促進特殊青少年成長。同時,學校要爭取教育局的支持,形成培訓評價機制,融合教育學校校長、資源室教師、融合教育教師、資源中心教師、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每年都必須學夠相應的培訓學時,從而提升融合教育專業水平。
(三)針對實際開展教育研究,促進區域特殊教育質量提升
開展教育研究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每個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都是一個問題、一個課題。因此,教師要結合教育實際,將問題轉化為課題,與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結合,從資源整合、方案制訂、課程研發、教育質量評估等方面,開展基于實踐的個案研究、群體研究,或者就某一個層面、某一個理念開展研究,促進融合教師素養提升,提高融合教育質量。
濟源市特殊教育學校目前擁有兩個市級課題和一個正在進行的河南省基礎教育專項課題。目前,學校正在積極籌備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信息化促進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研究”課題組,以“STEAM教育對特殊學生多元智能的挖掘與發展研究”為子課題開展信息化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發展中的作用的探索,為推動區域內特殊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努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大愛,就沒有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在我國尚處于初始階段,需要多方聯動、政府主導、教育牽頭形成保障體系,讓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能夠真正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基礎教育專項課題“區域性殘疾兒童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研究”的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21ZJ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