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丹薇
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處于幼兒階段,孩子的各種行為尚沒有成型,他們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對幼兒的教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啟蒙教育,它在一個人的身心全面發展、良好性格的形成以及各種優良習慣的養成上都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良好的傾聽習慣是人際交往中重要的精神品質,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感知語言魅力,也可以顯示出傾聽者所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對于處在大班的小朋友來說,家庭和幼兒園是他們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培養他們形成各種良好生活習慣的場所。傾聽習慣僅僅依靠幼兒園來培養是不夠的,家庭也應該做出一定的努力來促進大班幼兒傾聽習慣的養成,只有家庭和幼兒園協調配合,實現家園共育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出幼兒的發展潛力。在下文,針對大班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筆者從家庭、幼兒園以及家園相結合的角度展開敘述。
一、家庭方面
家庭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幼兒的成長之路來說也是如此。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庭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各方面意識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響。一個明理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幼兒的發育時期,家長們起著引導、教育等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應當既是孩子的老師又是孩子的朋友。大班幼兒們傾聽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家長們耐心的引導與源源不斷的幫助,為了培養大班階段幼兒的傾聽習慣,家長們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方面,我們生存在一個聲音的世界,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要貫徹在生活中。家長們要引導幼兒觀察世界、發現世界,通過一些日常的活動來鍛煉他們的專注能力,進而激發他們的傾聽潛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們應該盡可能地引導幼兒去傾聽,無論是幼兒園路途中聽到的汽笛聲、車載音樂聲,還是公園游玩時聽到的嬉鬧聲、噴泉流水聲,亦或是在家里聽到的動漫人物對話聲、講故事聲等等,各種各樣的聲音素材都可以得到很好地利用。處在大班階段的幼兒正是愛聽故事、看圖書的年紀,聽故事、讀繪本等可以作為良好的鍛煉方式,像《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童話故事,家長們都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出來,在講述的過程中也可以搭配一些背景音樂,既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他們專注地傾聽,也可以通過提高他們的傾聽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傾聽效率。
另一方面,家長們要以身作則,用行動來給孩子做榜樣,言傳身教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教育方式,這會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幼兒養成傾聽習慣。家長們應該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以一種平等的視角去和他們相處,對于他們的要求和問題,都應該耐心地去回應和解答。家長們在和孩子交流時,要盡可能地做到仔細傾聽他們的想法,分析他們的觀點,然后做出正確的引導,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使是簡單的聊天,家長們也要給予大班幼兒目光的注視,配合一定的肢體動作、語言等,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在被傾聽。當他們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時,他們自己也成為了一個樂于傾聽的人。
案例分析:為了在家庭中培養大班幼兒的傾聽習慣,家長們要有目的性地在家庭中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可以帶領孩子一同去制造聲音,然后分辨不同的聲音,這是最直接鍛煉他們傾聽習慣的方法。另外,家長們在和幼兒日常的對話中語速要適當地慢一些,方便他們傾聽和接受。在入睡前,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聊天,讓他們自己來回顧一天當中所發生的事情,在回顧時,家長們可以適當地詢問孩子:“某某當時是怎么說的呢?”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幼兒把一天當中發生的事情描述出來,而且從側面也可以看出他們傾聽得認真與否,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培養和鍛煉。
二、幼兒園方面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師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啟蒙教育的作用。處在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聽覺集中時間比較少,幼兒教師如果可以在這一時期抓住幼兒的性格特點,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引導,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好幼兒聽覺集中的時間,使得幼兒傾聽習慣的養成更加容易。對于大班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從幼兒園方面來說,幼兒教師主要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幼兒教師們要注意和幼兒交流時的語氣、用詞等,并且可以積極地踐行鼓勵式教育方式。大班階段的幼兒有著很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他們在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上還不是特別地清晰、有條理,幼兒教師們也應該以身作則,在與幼兒交流時,要處在平等的角度,傾聽他們的聲音,在聽完他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后,教師可以重新幫助他們梳理一下,然后復述出來。孩子一種行為的形成很多時候是在模仿身邊的人,教師在交流時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并且用心地去傾聽他們,那么幼兒在交流過程中也會學著教師的樣子去傾聽,這也是身教的一種方式。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是很愿意執行教師所提出的要求的,所以,如果在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想糾正或者引導大班幼兒,那么他們應該以一種溫和且易接受的方式去表達,有必要運用一些“啊哈、嗯哼、嗯吶”等俏皮活潑的語氣助詞。當教師發現幼兒的進步時,也不要吝嗇自己的夸獎,可以適當地鼓勵他們。
另一方面,對于幼兒園的各種教學相關活動,教師應該選擇一些適合大班階段幼兒的,具體到教學活動的內容應該與幼兒的傾聽興趣相關聯,教學活動的選材也應該貼合大班階段幼兒的生活環境以及他們動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相較于小學而言,幼兒園的氛圍更加輕松和舒適,大班階段幼兒們沒有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壓力,他們在教師的帶領下快樂地學習和玩耍。各類幼兒園活動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可以激發出大班幼兒們的興趣,使他們參與進來,進而激發出他們的傾聽欲望,讓他們能夠主動、自覺地去傾聽他人。
案例分析:在幼兒園生活中培養大班幼兒傾聽習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常用講故事、做小游戲等形式來發掘幼兒的潛力。就幼兒園舉辦各種益智類小游戲來說,教師可以仿照“你畫我猜”的游戲,改編出“你說我猜”。首先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大致描述一下這個游戲,趁著幼兒的熱情正濃,為他們講解清楚規則,接著正式開始游戲。“你說我猜”的小游戲,教師可以把題目設置成大班幼兒比較感興趣的事物,像《迷你特工隊》《小豬佩奇》《熊出沒》等動畫片中的角色,他們耳熟能詳,所以描述起來也更加簡單。在前一位幼兒描述題目的過程中,后一位幼兒就要專注地傾聽,進而復述給下一位幼兒,直至小組的最后一位幼兒根據自己傾聽過后的感受、想法猜測題目。看似由說話到傳話最后到猜題目,實則與大班幼兒的傾聽習慣關聯很大,幼兒在小游戲中專注地傾聽,時間一長,他們慢慢地就可以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三、家庭同幼兒園相互配合
在培養大班幼兒傾聽習慣的過程中,家庭和幼兒園有著共同的目標,僅僅只在家庭中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或僅僅依靠幼兒園的老師來培養他們形成傾聽習慣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二者共同配合才可以最大化地激發出大班幼兒的各種潛能。在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們的積極支持和配合,給幼兒教師們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幫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家園共贏,最終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的目的。
一方面,幼兒園應給予家長合理、科學的教育建議,突出強調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師們可以選擇定期組織家長交流會,疫情背景下可以以線上交流的形式為主,通過這樣的機會向家長們講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舉辦各種教學活動的初衷等,進而強調傾聽習慣在幼兒以及以后的成長階段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長對于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重視程度,從而提高他們參與和配合幼兒園工作的積極性,推動家園共育。除此之外,由于大班階段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各不相同,教師還可以選擇家訪、電訪的形式,實現和家長一對一地溝通,在溝通時把孩子的狀況一一介紹和分析,然后和家長一同商談培養傾聽習慣的針對性方法。教師可以對家長提出一些要求,在幼兒園放學以后,可以由家長來監督大班幼兒傾聽習慣的養成。
另一方面,家長應該積極給予教師回應,并且能夠主動配合教師的工作,將家庭與幼兒園緊密相連。部分家長有著一定的固有思想,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他們奉行著“一切都交給老師”的原則,認為把孩子交給幼兒園,就可以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學生,他們自己就不需要插手教師的工作了。對于大班幼兒的培養,離開家庭和幼兒園哪一方都是不合理的,教師負責教育引導工作,家長們也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該監督的時候監督,該教育的時候教育。家長們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積極地輔助教師進行教學工作,這樣一來,幼兒在幼兒園學習到的知識、方法等在家庭中便得以鞏固。
案例分析:在家園共育過程中,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家長是幼兒園教育之余的輔助者,是幼兒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幫手。為了更好地培養大班幼兒的傾聽習慣,教師可以把對大班幼兒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延伸到家庭中。家長可以監督大班幼兒傾聽繪本故事,教師為班級幼兒選擇合適的繪本故事,并協助幼兒和家長制定好每天閱讀的范圍和標準,可以請家長每天通過發朋友圈、在家長群上傳信息等方式進行打卡,來記錄孩子的完成情況,同時還要對孩子聽繪本故事時的專注程度做出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了解到在家時孩子傾聽習慣的養成狀況,實現家庭和幼兒園共同促進大班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養成,也能夠有力地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家庭和幼兒園在相同目標的指引下,通過雙方共同配合,可以有效地促進對大班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對于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任重道遠,這需要家長和老師長期堅持下去,從幼兒時期就致力于孩子傾聽習慣的培養,從而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及其他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