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靈
隨著英語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英語課堂不再是語言知識的輸入,衡量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標準也不僅僅是學生掌握了多少英語知識,新課改后的英語課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因此,我國教育部在2014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養成”。英語課程改革從“關注學科育人價值,關注學生思維發展,關注學科核心素養”這三個動向出發。關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研究也越來越多,核心素養是基于課程標準對教育教學目標的要求下,結合考慮人本理念、學生立場等方面的因素,把教育目標進行升華了。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育人。學生不僅僅要學習文化知識,全面發展變得更為重要,不僅僅是讀書,更要成人。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反思是教師通過上完一堂課后回顧自己的課堂教學,把教學過程和先前的教學設計進行對比后的全面思考,是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經。本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以外研社新標準(三起)五年級下冊第七模塊第一單元“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 eight o??clock every morning.”為例,進行教學反思研究。
1. 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概念
英語核心素養有四個維度,即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語言能力即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的這五個方面的語言知識、語言意識、語感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各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是學生思考、辨析問題的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表達等活動。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是之前的課程目標里缺少的,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對原來課程目標的補充。文化品格的重點在于理解各國文化的內涵,對比各國文化的差異,汲取精華,尊重差異,加深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學習能力主要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情感策略。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目的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我們要緊抓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就能抓住教育的根本。
2.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讓教師回顧自己的教學過程,并結合學生課堂的表現和課堂效果來反思本節課的優缺點,教師可以通過寫本堂課的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論文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本文的教學反思包括教師課后對自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的反思。
閱讀課是小學英語高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閱讀課中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目前小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局限性比較強,教學反式經常以對話式,背誦課文等為主。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重視每個教學環節,只有精心設計好每一步,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英語閱讀課更需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來進行教學反思,通過高質量的教學反思來促進日后的英語教學。
3.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達成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用英語思考的能力是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外研版小學英語課程設置中,高年段的英語課程設置主要是對話課和閱讀課占了大部分,詞匯的學習貫穿在對話和閱讀中,在師生或生生對話、自主閱讀和教師輔助閱讀中操練詞匯,因此閱讀課顯得尤為關鍵。外研版小學英語高年段的課程如談論天氣、周末的計劃、購物等學生熟悉的話題來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外研社新標準(三起)五年級下冊第七模塊第一單元“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 eight o??clock every morning.”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聽、說、讀并在情景中運用句型“My father/mother goes to work at...”來表達自己父母去工作的時間;運用句型“He/She is a / an...”來描述某人的職業;能夠理解并運用常用的口語表達“What does he / she do?”;能夠進行角色扮演。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般會通過職業歌曲“Be what you wanna be”讓學生熱身,讓學生說出歌曲里的職業單詞,然后通過Brain storming的方式帶領學生復習學過的職業類單詞。在新知呈現時,教師通過讓學生觀看一段自己每天來學校工作的小視頻來談論自己來學校上班的時間,從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句型。然后教師通過提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進入Part 1和Part 2的課文學習,指導學生通過看圖說句子、連線等活動操練重點句型。拓展環節,教師先讓學生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描述自己父母的職業及每天去工作的時間后再進行書寫。
筆者認為,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同時,英語核心素養指出學習能力中的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情感策略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筆者在核心素養理論的指導下,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利用課前聽與本課教學內容職業相關的英文歌、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并得到了較滿意的課堂效果。筆者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特別關注了英語核心素養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包括學生的思維、觀察、記憶等。
筆者課前的熱身歌曲“Be what you wanna be”不僅考查了學生的聽力能力,也復習了職業類的單詞,聽完歌曲后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這些職業類的單詞,之后請學生觀察這些職業類的單詞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職業類的單詞大部分是以-er或-or結尾。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設計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通過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做好新課的準備,不僅復習了舊知,也掌握了本課的新單詞。新課呈現、重點句型操練、拓展環節等都緊扣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使得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接下來,筆者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閱讀,讓學生閱讀后找出大明、芳芳的父母親的職業,以及他們每天去工作的時間。核心素養指出,要想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的培養變得至關重要,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本節課要讓學生會運用“My father / mother is a /an... My father / mother goes to work at...”來表達自己父母的職業和去工作的時間,因此,筆者把“time, job”這兩大主題位于中間,繪制出Daming??s father, Daming??s mother, Fangfang??s father, Fangfang??s mother這四個分支,讓學生的思維在有序的可視思維網絡中不斷延伸,這樣讓學生更清晰直觀地理解文本內容,更好地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為后面的寫作輸出做鋪墊。
4.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重建課堂策略
核心素養指出,要想讓學生有發展,學生必須具備學習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例如,在操練句型“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時,利用了擊鼓傳花的游戲,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先交代清楚游戲規則后再讓學生自行進行游戲;游戲內容上可讓學生用“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的句型談談自己的父親平常是幾點去工作的,不需要機械地重復文本中大明的父親的工作時間,這樣可以留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和展示自我的機會。
語言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創造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但是在閱讀課中,每一個活動的設置都應追求高效、實用,不能讓文本中的單詞、句型的操練變成機械式地疊加。筆者在本節課的重點句型操練的環節設置的活動偏多,難以落實學生完成的質量,筆者應對此進行改進。
小學英語的主要教學目標應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因此教師要在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前提下,積極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熱情。但是,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不僅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要為他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培養語感、積累知識。因此,如何將快樂學習與知識技能高效融合,筆者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努力探索。
5. 結語
培養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關鍵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把這些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用核心素養來指導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良好的反思思維,讓教師把課堂教學實際和教學設計對比后優化教學思路,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