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功
傳說古時因氣候炎熱,當地居民多發瘡癰(感染引起的皮膚潰瘍),醫圣張仲景創立了“五味消毒飲”為村民診病。由于療效明顯,此方在民間廣為流傳,并收錄于《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時至今日,該方仍被臨床廣泛應用。
“五味消毒飲”由金銀花、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5味藥組成,別看組成少,方中的每味藥都大有來頭。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既解上焦熱毒,又解血分(血液)熱毒,為主藥;蒲公英利尿通淋,可瀉下焦濕熱,配伍紫花地丁,清血分熱毒;野菊花清肝膽之火、中焦之熱、氣分熱結(一般以實熱為多);天葵子入三焦,清三焦之火。中醫認為,瘡疔毒多由臟腑蘊熱、火毒結聚所致,金銀花清氣血熱毒為主,紫花地丁、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各有清熱解毒之功,配合使用,清解之力非常強。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五味消毒飲”中的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可直接抑制金葡菌等。從抗菌范圍及相應強度結果分析,野菊花作用最佳、紫花地丁作用最次、其余三味各有側重。現代中醫臨床常將此方應用于急性乳腺炎、急性腮腺炎、肺炎、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體炎等疾病的治療中。
●急性乳腺炎。中醫稱為“乳癰”,是哺乳期婦女常見病。多由乳汁瘀滯所致。早期乳腺炎多有乳汁淤積結塊現象,乳房局部脹痛和硬結,皮膚微紅或不紅,惡寒發熱等癥。可用五味消毒飲加皂刺、路路通、柴胡。五味消毒飲中蒲公英為治乳癰首選藥物,路路通通乳散結、柴胡疏肝理氣。
●急性腮腺炎。中醫稱“痄腮”,是一種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多由外感風熱溫毒所致,兒童多見,表現為腮部腫大與疼痛,伴有怕冷、發熱、咀嚼不便等癥狀,如睪丸有紅腫疼痛,應注意并發睪丸炎。可用五味消毒飲加菊花、大青葉、板藍根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若腮腺漫腫而遲遲不消可加昆布、海藻;若睪丸腫痛可加龍膽草、荔枝核。
●肺炎。中醫稱為“風溫”,多由外邪侵襲肺衛、肺失清宣所致。表現為咳嗽、發熱、痰多質黏色黃、咯吐不爽。可用五味消毒飲加紅藤、魚腥草以清熱解毒,加牡丹皮、桔梗宣肺化痰,加玄參、瓜蔞清熱瀉火。
●急性中耳炎。中醫稱“耳濕”“耳疳”,多由外感風熱,郁而化火,聚于耳膜所致。臨床表現為耳內疼痛、耳鳴、聽力減退,常伴有發熱、頭痛、食欲不振等。可用五味消毒飲加生地、牡丹皮以清熱解毒、涼血散淤。
●急性扁桃體炎。中醫稱“乳蛾”,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表現為發熱、咳嗽、咽喉腫痛、吞咽不利、扁桃體紅腫。可直接使用五味消毒飲,或加牛蒡子、山豆根、浙貝母、桔梗,以起清化熱痰、祛痰排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