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悶頭練?埋頭游?跑了個寂寞?運動要多看數據,才算是練得明明白白。
時下,不少人開始佩戴運動手表,配合運動App使用。運動手表真的可以幫助人們提高鍛煉效果嗎?有了運動手表后,如何科學運動?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運動量怎么計算
擁有了運動手表,還需要每天每周堅持一定的運動量,才能達到健身效果。
《 健康中國行動 》倡議,鼓勵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如健步走、慢跑、騎自行車、太極拳等),或者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如跑步、快速爬山、登樓梯、網球單打等)。此外,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動,達到每天6 000~10 000步的身體活動量。
適度、科學很重要
很多專家表示,目前民眾在參加體育鍛煉時還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學指導。一些人因運動量過大,產生機體不適應,導致身體疲勞、關節受損等;一些人因運動方式不當,運動項目選擇不對,造成意外損傷甚至猝死;有的人每次鍛煉的運動量不夠,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達不到促進健康的目的。運動應該像吃飯一樣,膳食平衡、營養搭配。
此外,《健康中國行動》提出中小學生需保證充足的體育活動,減少久坐和視屏(觀看電視,使用電腦、手機等)時間。課間休息,要離開座位適量活動。每天累計至少1小時中等強度及以上的運動,培養終身運動的習慣。
根據心率控制運動量
運動心率,即人體在運動時保持的心率狀態。不管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都需要保持一個合適的心率,才能達到較佳的運動效果。保持最佳運動心率對于運動效果和運動安全都很重要。如果運動心率過高,會對身體健康不利,導致運動中或運動后惡心、頭暈、胸悶,糖尿病患者則會使血糖急劇降低,而且減脂效果也不好;運動心率低對身體沒有危害,但是鍛煉效果不好。
其實,找到有利于心臟健康的運動并不難,難的是怎樣掌握好運動的“度”。當你開始運動之前,最好為心臟健康做個“運動設計”。心臟不好的人不僅應該考慮哪些運動對心臟有好處,還要考慮什么樣的運動適合自己,并“設計”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
對于一般人來說,運動的最佳時間選擇下午3時至晚上9時,長短控制在半小時到1小時。鍛煉強度的控制可以根據下面的方法來計算。
一般人最佳運動心率控制區域計算法:(220-現在年齡)×70.8%=最大運動心率;(220-現在年齡)×70.6%=最小運動心率
心臟有問題的人最佳運動心律控制區域計算法:晨脈×71.8%=心率控制上限;晨脈×71.4%=心率控制下限
如果在有氧運動時控制好心率,不僅可以保護和增強自己的心臟功能,還能最大限度地燃燒脂肪,達到很好的塑形和減脂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內容只是一般規律,在實施中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不同時期的健康狀態、環境、季節、心情等,對選擇運動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說炎熱的夏季三伏天,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均要相應降低,心率指標也要相應降低,以保證安全。
總之,在運動中自己學會數心率(脈搏),用來控制運動量非常必要。它不僅為參加運動的人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也有益于保證運動的健身效果。我們可以練習摸手腕部的橈動脈或下頜骨(下巴)的頜下動脈來數脈搏。如果條件允許,佩戴可以顯示心率的運動手表當然更加理想。
想要瘦身,該怎樣運動
想要通過運動瘦身,首先要了解自身的基礎代謝率。影響人體基礎代謝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僅限于性別、年齡、體重、身高等。一般來說,女性每天的基礎代謝量大約是1 200卡路里,男性大約是1 600卡路里。需要減肥的朋友,在了解了自己的基礎代謝量后,需要讓自己的消耗量盡量大于攝入量,一般建議每天至少多300~500大卡。即在保證了健康合理的飲食的狀況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如果需要增加肌肉含量,也可適當進行無氧的力量訓練。
運動手表如果利用得當,可以激勵你少坐、多動、常鍛煉,每天保持運動的好習慣。比如可以利用工作間隙多走動走動,多乘坐公共交通而不是自行駕車,這樣都可以避免久坐不動。
運動手表+App,有利有弊
如今一些運動手表配合自身研發的App一起推出,進入App有很多運動課程可供選擇學習。這種新型的在家運動相比于傳統的健身房,具有一定的優勢。
1.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想練就練。
2.很多健身App都可以實時記錄運動時長、步數、距離等數據。
健身App相對于傳統的健身房,也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健身App中的訓練視頻是由專業健身教練拍攝,動作示范雖然都是準確規范的,不過在用戶跟隨訓練的時候,健身者多多少少會不自知的出現誤差,動作不規范,而且沒有糾正機制。如果長期錯誤練習下去,未能得到及時糾正,很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傷害。此外,健身App可以自主安排,不過缺乏監督,可能使用戶容易中斷健身計劃,無法保證健身的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