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鍇
“雙一流”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面向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引領性工程、標志性工程。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推動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在‘雙一流建設中晉位升級,加強‘雙一流大學第二梯隊建設”。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工程學科入選河南省“雙一流”創建工程,這是學校的重大發展機遇,也是省委、省政府賦予學校的重要使命任務。當前,全校上下正在抓住機遇、扛牢責任、錨定一流,集全校之力,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全力推進水利工程一流學科創建,著力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河南省“兩個確保”奮斗目標實現和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
夯實辦學基礎,突出學科優勢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是新中國興辦的第一所水利院校,學校伴隨著新中國水利水電建設事業的發展而發展壯大,建校70多年來,始終堅守治水興國初心使命,堅持水利水電辦學特色,以服務國家水利水電事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學校三分之二學科專業與“水”密切相關,為國家培養了45萬余名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養特色,已成為國家水利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水利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水利行業發展進步的重要支撐,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普遍贊譽。
一流學科是一流大學的核心和基礎,建設一流大學離不開一流學科的支撐。學校水利工程學科是河南省遴選的11個“雙一流”創建學科之一,以其顯著的行業特色和區位優勢,在中原地區乃至全國水利行業處于領先水平,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早在1951年建校之初,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就把水利工程設置為核心學科專業,1978年獲批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13年獲批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20年獲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A類,是河南省重點建設學科之一;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B等級,全國排名第十。學科擁有黃河流域水資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平臺、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點實驗室等16個省部級創新平臺;擁有2個院士工作站、11個省級創新團隊,其中有6位特聘院士,培養了以水利部三任部長為代表的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20萬余人。學校依托該學科相繼成立了水利行業監管研究中心、河南河長學院、“一帶一路”水利水電產學研戰略聯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等產教科教融合發展平臺,建成5個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獲批金磚國家網絡大學水資源與能源領域中方牽頭單位,建成金磚國家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烏拉爾學院,以及學校海外辦學機構——孔子學院、華禹學院。學科堅持“立足中原、面向世界、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定位,在水工結構工程、水資源管理與水災害防治、農業節水、水生態與水環境治理、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等領域具有良好的科技創新基礎,近年先后參與三峽、小浪底、南水北調、大藤峽、白鶴灘、溪洛渡、東江—深圳供水等重點水利工程的研究、設計、施工和監理工作,承擔國家級項目7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8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78項,在國家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大江大河大湖治理保護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聚焦一流目標,優化創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雙一流建設要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推進“雙一流”創建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立足自身獨特的辦學歷史、辦學優勢、辦學特色、辦學實力,面向世界水利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水利行業重大需求,從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六個方面開展一流學科建設,確立了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治理體系改革、明確學科方向、夯實人才培養基礎、匯聚高端教師隊伍、構筑科學研究高地、提升社會服務水平、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八個重點建設任務,明確了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災害監測與防控、智慧水利四個重點方向,力爭產出一批標志性成果,解決一些“卡脖子”問題。同時,通過水利工程一流學科建設輻射和影響帶動其他學科相互支撐、交叉融合、協同發展,發揮涉水高校優勢,深度對接蘭考智力幫扶工作,綜合學校在涉水規劃、農村污水治理、“雙碳”相關技術開發應用、農業節水、水美鄉村和數字鄉村等方面已有成果,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及鄉村振興縣域試點工作。
水利工程一流學科創建的總目標是以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為重點,著重建設技術創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研究水平;以引進、培養造就高水平創新型師資隊伍為根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科技條件資源配置,強化科研實踐活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夯實學科發展的人才基礎;以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用水安全、滿足民生水利需求為目標,解決國家、行業、地方水利建設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提升學科聲譽和社會影響力。通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合作交流能力的全面提升,建設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學科。到2025年(第一個建設周期)學科達到國家“雙一流”水平,力爭入選國家第三輪“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堅持需求導向,提升創建成效
水利事關戰略全局、長遠發展、人民福祉,對民族發展和國家興盛具有極端重要性。當前,我國治水走到了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著力破解新老水問題的新階段。“雙一流”創建工作實施以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總體部署為重要遵循,深入貫徹認真落實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深度對接國家“江河戰略”、鄉村振興、美麗中國建設,圍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河南省“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等十大戰略實施和水利行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明確優勢特色和服務方向,不斷提升“雙一流”創建成效,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服務支撐國家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一是牢牢抓住學科建設這個龍頭,進一步明確水利工程學科方向,優化資源配置,面向未來發展方向和國家戰略重大需求,創新學科組織模式,強化學科協同效應,推動水利、地質、環境、測繪、信息、管理等學科交叉融合、集群發展,打造以水利工程一流學科為核心的學科生態體系。二是瞄準一流、對標一流,以超常規的戰略規劃、戰略舉措,出臺《一流學科創建方案》《“雙一流”創建學科人才引進辦法》,采取“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團隊+平臺+產業”的建設模式,下非常之功、恒久之力,突出學科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強化建設績效。三是建強一流團隊,構建高水平人才隊伍,引進歐洲科學院院士劉俊國牽頭“雙一流”創建工作,學校還計劃與劉先林、鄧銘江等院士進行深入合作,同時實施高層次人才、高水平團隊引育工程和“學科方向帶頭人+創新團隊”的師資梯隊培養培育模式,鍛造承擔重大項目、獲取重大成果的能力,為學科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四是打造一流平臺,依托學校現有的45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平臺,深化整合創新資源,加快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為“雙一流”創建提供重大平臺支撐。目前,學校正在打造水利數字孿生平臺,加快推進“華水號”衛星發射及開發利用,重點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退化、水工程安全、水災害五大水問題,助力智慧水利建設。五是深度融入黃河實驗室建設,發揮學校研究基地主力軍作用,緊密依托水利工程學科,以數字孿生黃河與工程為基礎,實現水旱災害防御與水工程安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環境水生態保護修護的研究及相關技術的應用。六是全力參與省科學院重建重振,牽頭產業學部智慧水利研究,參與基礎學部的災變監測研究、未來學部的智能裝備和制造研究。七是與全國七大流域相關機構和中國電建集團、三峽集團、南水北調集團水利行業三大領軍企業共同成立水利水電創新聯盟,開展行業、企業難點技術研發和課題研究,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八是積極發揮學校作為金磚國家網絡大學水資源與能源領域中方牽頭單位以及“一帶一路”水利水電產學研戰略聯盟牽頭單位的引領作用,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境外80多所合作高校和學術機構合作育人、合作科研,提升水利工程學科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當前,我國“雙一流”建設已從“統籌推進”邁入“深入推進”新階段。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作為“雙一流”創建高校,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心懷“國之大者”,扎根中國大地,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征程上勇于創新、敢于爭先,朝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奮斗目標不懈前進。
(作者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
責編:向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