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鵬
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近年,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堅持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探索出了符合類型教育特點的“線場模式”,即在企業真實場景中,以解決真實問題、完成真實任務為導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從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辦學模式。河南機電職業學院智能工程學院依托“線場模式”,立足崗位育人,聚焦“線場”育才,將人才培養定位于“紅匠”,著力培育又紅又專的能工巧匠,在實踐探索中努力打造“紅匠”思政育人品牌,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黨建引領學生管理,擦亮“中國紅”底色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為此,學院在學生管理方面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來塑造人格、塑造靈魂、塑造生命,不斷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從而夯實“紅”的基礎。
發揮“大黨建”引領作用。在校企合作之初,智能工程學院黨總支率先行動,第一時間開辟黨員教育陣地,最大程度拓展黨員學習空間。校企雙方把黨支部建到車間里,把黨小組設在產線上,凝聚了校企黨建力量,形成了校企黨建聯盟。學生管理團隊攜手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共建“紅匠工作坊”,綜合考查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主要表現,評選“紅匠先鋒”“紅匠標兵”“紅匠榜樣”,推薦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將黨建引領落實到學生管理體系中。此外,“紅匠工作坊”既抓黨員學習教育,又抓團員實踐活動,以黨建帶團建,以黨工助學工,在2021年思政工作評比中被評為學校“思政樣板間”。
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學院圍繞“紅匠”育人目標,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黨總支主要負責頂層設計,教學黨支部具體負責課程思政建設,學生黨支部具體負責思政課程建設。同時,學院從馬克思主義學院遴選優秀思政課教師擔任思政專員,聘請合作企業能工巧匠為兼職教師,與班級輔導員共同組建“紅匠”思政育人團隊,合力開展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此外,學院依據黨政聯席會議制度、校企聯席會議制度,自上而下、由內及外地全方位調動各方育人力量,構建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大思政”格局。經過不懈努力,學院2021年獲評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一課程獲批河南省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項目。
營造“大學習”濃厚氛圍。為做好思想引領和意識形態工作,學生管理團隊積極推動網絡育人與實踐育人同頻共振,借助新媒體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防止學生在“數字世界”和“虛擬空間”中迷失方向。學院在校企合作開發運行的“線場育人”平臺“占據高地”,上架大批專業技術課程,上傳大量紅色教育視頻,使線上“大學習”能夠隨時隨地進行。線下“大學習”主要通過舉辦精品活動、系列活動,做好應時教育、應景教育,讓思政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2021年以來,學生管理團隊以“講一個紅色故事”“唱一首紅色歌曲”“跳一支紅色舞蹈”“寫一封紅色家書”“訪一處紅色基地”“辦一場紅色運動會”“觀一次紅色圖片展”的“七個一”主題活動獻禮黨的百歲生日,讓學生沉浸式感悟黨的初心和使命,學院團總支被授予“河南省教育廳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
“線場”統領人才培養,描繪“工匠藍”的本色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這不僅需要大量能夠突破“卡脖子”技術的拔尖創新人才,還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線場模式”指導下,學院與世邦工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博眾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世邦線場課堂”“博眾線場課堂”,扎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多措并舉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線場”工匠進課堂。學院從合作企業評選出的模范員工中遴選符合教育教學要求的工程師作為“線場”工匠,讓他們結合自身成長案例對學生開展職業素養培訓和職業技能教學,幫助學生沿著“線場”工匠的成長軌跡闊步前行。同時,學院每個月都會通過企業組織開展的職業素養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推進“線場”思政教育,每一學期都會表彰一批在品德品行和技術技能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學生在這種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能夠主動發揮自身優勢,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從而在“線場”快速成長。學院2019級學生軒晨明經過“線場”淬煉改變人生,還未畢業就已經拿到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制造工藝研究所的入職資格。
“線場”文化進課程。學院把合作企業特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從優秀企業文化中提取思政元素、思政案例,融進課程、滲入教學,增強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提升學生對職業的自豪感。世邦工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礦山設備研發制造,其“創造價值、共享價值”的企業價值觀念為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責任意識提供了豐沃土壤。博眾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服務于全球智能制造產業,將其踐行“中國制造2025”的使命擔當融入思政教育,很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奮斗意識。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下,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學院學生在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支援企業復工復產,校企雙方共同書寫了齊心抗疫的絢麗篇章。
“線場”實踐進課表。在“線場模式”下,學院基于崗位能力開發“線場”課程,一個技術崗位對應一項核心技能,學生在崗位上練就技能,可以獲得企業頒發的職業技能證書。此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步納入課程教育,學生在思政實踐活動中提升素養,可以獲得學院頒發的職業素養證書。三年期滿,德技雙強,學生即可獲得校企聯合認證的“紅匠”證書。近年,學院培養的優秀畢業生和職業技能大賽獲獎選手都曾在“線場”實踐歷練。
雙創提領內涵發展,渲染“更出彩”主色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經濟發展的引擎。發現和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潛力的優秀人才,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是學院“紅匠”思政育人的重要目標之一。學院以眾創空間為基底,以線場課堂為基地,充分利用校內平臺,深入挖掘企業資源,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創業意識。
通過科研引領、技能訓練,培養創新精神。學院斥資建設機器人創新應用中心,開辟大學生眾創空間,專門用于創新精神培養和創新能力訓練。同時,學院依托雙創平臺,推行“雙導師制”,生活導師負責日常事務,學業導師負責技能教育,學生在校內河南超硬材料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工業智能云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參與科研項目,跟隨博士科研團隊從事課題研究,提高了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通過承接項目、駐廠包線,提高創造能力。學院聯合三家企業注冊成立河南明華智能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創辦河南袖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依靠創業公司來提升學生創造價值的能力。在公司運營上,教師主要以資金、技術、管理、知識產權等形式入股分紅,學生主要以學習、實訓、生產、駐廠包線等形式獲取報酬。學院教師帶領學生從事產品研發和加工制造工作,以此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通過積累經驗、參加大賽,增強創業意識。學院以創業為引領,以創新為支撐,積極帶領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實踐訓練和大賽演練,讓他們嘗試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承接合作企業的小項目、小任務,幫助他們以技術支持、技術服務的形式積累創業經驗、創業資本。此外,學院還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等,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為學生今后創新創業奠定基礎。
“紅”在于錘煉品德品行,“匠”在于鍛造技術技能。河南機電職業學院智能工程學院致力于培育德技并修的新時代“紅匠”,推動教師、課程、考核在思政育人體制上轉變,推動學校、企業、社會在思政育人機制上聚合,全力打好“黨建、線場、雙創”三張牌,逐步構建起高質量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學院培養出的畢業生職業技能過硬,綜合素質突出,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作者系河南機電職業學院智能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