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煬 陳福
摘 要 茶葉是湖北省恩施州的主要經濟作物,茶產業已經發展成為恩施州的支柱產業。為加快恩施州實現由茶葉大州到茶葉強州的轉變,采用實地調查、文獻研究、歸納總結等方法分析了恩施州茶產業發展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大茶園的標準化建設力度,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積極探索深加工領域,加強品牌建設和保護力度,全面深化茶旅融合發展,注重人才培養,強化技術支撐”等對策。
關鍵詞 茶產業;優勢;對策建議;湖北省恩施州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4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ㄊ校┙粎R處。恩施州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是原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湖北省確立的西部地區優勢茶葉產區。截至2021年底,恩施州茶園總面積達到12萬hm2,年產干茶約13萬t,綜合產值近200億元。其茶葉種植規模、產量和產值均居湖北省第一位,是湖北省當之無愧的茶葉第一大州。同時,恩施州是首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全國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截至目前,恩施州所轄的恩施、鶴峰、巴東、咸豐、利川、宣恩6個縣市已成功入選“2021年度中國茶業百強縣”,已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茶業企業1 340家,覆蓋全州8個縣市60多個鄉鎮。目前,茶產業已成為恩施州的第一大特色產業,帶動了83萬茶農增收致富。
1? ?優勢
1.1? ?自然條件優越
恩施州位于云貴高原東延武陵山余脈與大巴山之間,境內絕大多數地區屬于低山或二高山。北緯30°穿境而過,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少嚴寒,夏無酷暑,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常年云霧繚繞。同時,由于地處山區,現代工業相對較少,因而空氣質量好,本地區平均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數量高達2萬多個,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清新空氣富氧離子含量標準的20倍,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土壤肥沃且呈酸性,有機質含量和pH值等都十分適宜茶樹生長。此外,恩施州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現的唯一擁有獨立硒礦床的高硒區,硒礦儲量約50億t,被譽為“世界硒都”。硒作為人體所必須的一種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增強機體活力、抗衰老、防癌、抗癌、抗輻射的作用,同時對多種疾病都有著不錯的防治效果。硒與茶的珠聯璧合孕育了特色鮮明的恩施硒茶。據統計,恩施州現有茶園的80%為富硒茶園,富硒為恩施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1.2? 文化底蘊深厚
自唐代起,恩施州就是著名的江南貢茶之鄉,茶圣陸羽的茶經中就記載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中“巴山峽川”即指今天的恩施一帶,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歷史。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恩施州孕育了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具體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1)以“罐罐茶”“油茶湯”為典型代表的特色飲茶方式;2)由“白鶴茶”“泡兒茶”“油茶湯”“雞蛋茶”組成的獨特茶禮;3)膾炙人口的茶歌,如《六口茶》《姐妹采茶》《茶山姑娘》等;4)歷史悠久的制茶文化,其中最為典型當屬“恩施玉露”。其采用獨特的蒸汽殺青工藝并沿用至今,是我國現存的唯一傳統蒸青綠茶。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恩施茶文化賦予了恩施州茶產業獨特的競爭優勢,也為恩施州茶產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內涵。
1.3? 品牌效應凸顯
近年來,恩施州在茶葉品牌打造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初步形成了“恩施玉露茶”“巴東金果茶”“伍家臺貢茶”“利川宜紅茶”的恩施四大名茶。其中,“恩施玉露”憑借獨特的制作技藝和優良的品質,先后獲得“中國十大名茶”“湖北省第一歷史名茶”“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目前,“恩施玉露”和“利川宜紅茶”(以下簡稱“一紅一綠”)已經發展成為恩施州重要的茶產業區域共用品牌,其生產地域范圍覆蓋全州8個縣市的91個鄉鎮、街道和開發區。在2018年中印兩國最高領導人武漢東湖非正式會晤中,“一紅一綠”被選為國事活動茶敘用茶,首次以最高規格展示在世人面前;在2019年武漢“軍運會”上,“一紅一綠”作為獨家的紅茶和綠茶類供應商再次亮相世界舞臺,其影響力和知名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4? 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來,恩施州委、州政府采取多項措施加強對茶產業的支持力度,成立了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茶葉宣傳、銷售和市場拓展等,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地客商來恩施州投資發展茶產業。恩施州各茶葉主產縣市先后出臺貸款貼息優惠、生產加工補貼、鮮葉收購獎補、物流補貼等優惠政策助推茶產業發展。
2? 存在的問題
2.1? 茶園經營管理粗放
茶園是茶葉生產的源頭,直接影響茶葉品質與產業前景[1]。目前,恩施州絕大部分茶園的種植經營主體為小農戶,由于缺乏統一規范的概念和標準,以及茶農的專業素質有限,導致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等的不合理使用,影響了產品的質量安全。此外,茶樹品種搭配不盡合理,一些茶區品種多而雜、品種老化、盲目引種等問題比較嚴重。一個區域內往往是多個茶樹品種并存,在采摘時又沒有做到分批分類,茶鮮葉呈現出“大雜燴“的不合理現象,這必然會影響成茶的品質。
2.2? 龍頭茶企數量不足
目前,在恩施州1 000多家茶葉加工企業中,真正的大型茶企可謂是鳳毛麟角。許多廠家還停留在小作坊式生產,企業的資本十分有限,設備也極其簡陋;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不夠,制茶技術多年沒有更新;各茶企之間相互視為競爭對手,缺乏溝通交流;生產加工標準大相徑庭。這就造成行業面臨一種“小企業做不大、大企業難做強”的困境,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很難真正地發揮。
2.3? 茶產品結構單一
恩施州茶產品以綠茶為主,其次是紅茶?,F有產品種類不夠豐富,以初級產品為主,附加值較低。茶葉的采摘主要集中在春季,夏秋兩季茶鮮葉由于加工設備缺乏、技術水平限制等原因,大部分不能被有效利用。每年春茶結束后,絕大部分茶園直接進入漫長的管護期。這種現狀造成茶葉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而有研究表明,夏秋茶的化學成分如茶多酚的含量比嫩度較好的春茶還要高,通過技術分離和深加工純化以后,可以對富集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加以利用。茶葉的深加工不足嚴重制約了恩施州茶產業整體產值的提升。
2.4? 茶葉市場秩序不規范
市場秩序是市場管理主體、經營主體和消費主體的各自行為及交換客體的質量與數量作用于市場及其客觀后果的總和。目前茶葉市場最大的秩序問題在于茶葉品牌的規范管理問題。1)由于本地區茶葉資源豐富,茶企眾多,因而除恩施四大名茶品牌之外,還存在大量雜而小的茶葉品牌,茶葉品牌市場呈現“百家姓”的局面。產品的質量、包裝等五花八門。2)在品牌的保護方面也存在較大漏洞。以“恩施玉露”為例,由于近年來“恩施玉露”品牌聲譽和價值的不斷提升,部分企業、商家及個體戶以次充好,擅自使用或偽造“恩施玉露”地理標志名稱進行虛假宣傳。這種亂象嚴重損害了“恩施玉露”的品牌形象,也損害了正規茶企和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2.5? 茶旅融合綜合效益不高
茶產業和旅游業具有極強的關聯性,兩大產業融合發展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各茶產區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目前,恩施州依托自身的產業優勢,建立了一批以茶基地為載體的鄉村旅游景點。但從整體來看,恩施州茶旅融合還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文化挖掘不深、旅游產品單一等不足,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如何使新發展路子出成果、見實效是后期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2.6? 茶產業人才和技術力量薄弱
由于地處山區,恩施州所轄各縣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較為落后,人才流失十分嚴重,加上長時間以來對茶產業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視不足,導致本地區嚴重缺乏較為專業的茶葉加工、銷售、品質管理和茶園管理等方面的相關人才。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自己專門的研發機構,生產技術落后,創新能力不足。另據恩施州茶葉協會的調查顯示,全州只有極少數茶農接受過系統專業的生產指導。
3? 對策
3.1? 加大茶園標準化建設力度
優質高效的茶園基地是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為此,需從以下2個方面加以改進。1)建設無公害茶園。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茶葉的用藥管理,使茶葉用藥及農藥殘留逐步達到合理標準。農業監督部門要加強對農藥市場的監督,對于不合格農藥要從源頭控制。此外,加強技術培訓和推廣,普及茶葉病蟲害綜合防治的相關知識,大力推行物理、礦物、生物等病蟲害防治方法,推行“豬-沼-茶”等生態立體循環發展模式。2)加快實施茶葉品種改良。要堅持因地制宜、因品而異的發展原則,對于不同的茶區、不同的茶葉品類,選擇最適合的優良品種。推進構建“特定地域、特定品種、特定品牌”的科學發展格局。
3.2? 大力培育龍頭企業
1)加大扶持力度。政府應對全州茶企的經營發展狀況進行摸底,對地理位置恰當、有一定經營規模、經營能力和擁有注冊商標、獲得相關部門的茶葉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密切關注企業的發展變化,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提供資源、技術、培訓、法律等服務。發揮自身的紐帶作用,協調處理好企業與農戶、合作社、金融部門等之間的關系。加大在征地、貸款、項目申報等方面的政策傾斜。通過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幫助企業發展壯大。2)完善市場準入制度??茖W地制定茶葉企業進入該行業的標準和要求,從而避免形成多而小、小而雜的畸形行業格局。對于布局不合理、生產不規范的工廠和企業進行取締,規范市場秩序。通過企業兼并、重組、聯合等方式進行資源整合,壯大企業實力,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3.3? 積極探索深加工領域
加快提升茶企全面自動化和連續化水平,支持開展標準化廠房和清潔化加工流水線建設,對茶企加工設備進行更新換代[2]。在保證綠茶、紅茶等基礎茶類產量和質量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袋泡茶、速溶茶等新產品。研究夏秋茶原料新的利用方法,生產黃茶、白茶、抹茶、茶美容片、茶降脂片等茶保健品和茶食品,最大程度地發揮中低檔茶的經濟價值。形成多類生產、多元開發的產品生產格局,實現產品結構優化,滿足市場的差異化需求,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3.4? 加強品牌建設和保護力度
1)加強品牌建設。恩施州茶葉種植面積廣闊,各茶葉主產區的產品優勢不盡相同。因此,品牌建設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在符合市場定位的前提下,在每個茶產區重點發展1~2個品質有保證、口碑較好的茶葉品牌。采取區域整體開發策略,通過組建茶業集團和整合茶葉品牌的方式實現包裝、字母商標、產品質量等級、防偽標簽、公共廣告用語及產品價格等要素的統一,努力改進當前本地區茶葉品牌數量多、類型雜、規模小的現狀。重點發展幾大核心實力品牌以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已經獲得區域共用茶葉品牌授權的企業,要加強監管和指導。同時,政府和企業要加強合作,利用各種茶葉博覽會、展銷會等線下途徑和抖音、快手、主流媒體等線上平臺做好品牌的宣傳推介。2)注重品牌保護。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品牌管理制度,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對不符合生產標準的廠商要依法整治或取締,對假冒偽劣的廠商依法追究責任,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良好的市場秩序,確保產品經得起社會和公眾的檢驗。
3.5? 全面深化茶旅融合發展
1)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的基礎設施是茶旅融合發展的基礎條件,要根據地區發展實際,完善交通、住宿、餐飲、娛樂等基礎配套設施,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2)加強文化滲透。有計劃地修建一批茶樓、茶館、茶文化博物館等;舉辦各種茶文化活動,如茶藝表演、茶歌比賽、茶詩會等;引導游客參與茶葉采摘、沖泡、制作等體驗活動,增強游客的參與度和認同度,凸顯茶旅游相對于其他觀光游的優勢和特色。3)拓展融合模式。依托茶鄉優越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打破傳統的“茶園觀光+農家樂”的發展模式,推進茶產業與休閑、度假、教育、養生等產業的深度融合。例如,借力“仙居恩施”的區域發展背景,圍繞綠色養眼、生態養生、休閑養心,打造高端康養度假村發展休閑度假游;對接學校發展以夏令營、冬令營為主要形式的研學旅游;創建“工農業旅游示范基地”發展工業旅游。此外,可以大力發展親子游、周末游、節慶游等多種旅游業態,豐富旅游產品的供給類型,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3.6? 注重人才培養,強化技術支撐
恩施州茶產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強化產業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加以落實。1)做好人才引進。通過引進先進的管理制度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來恩施州工作和發展,建立長效機制,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2)注重人才培養??赏ㄟ^與臨近的湖北民族大學的農學、園藝學、旅游管理等專業合作,聯合培養茶葉生產、加工、營銷、旅游等方面的人才。同時,對現有茶產業從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普及先進的生產理念和生產技能。加強黨支部建設,充分發揮基層干部在茶產業發展及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為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3]。3)借助外力發展。通過引導本地茶企和科研院所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聯合建立研發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4? 結語
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恩施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著眼未來,恩施州要立足自身優勢,認清發展不足,理清發展思路,大力推進產業朝著標準化、品牌化、集群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使茶產業真正成為恩施州第一大富民產業,生態產業和健康產業。
參考文獻:
[1]? 向唯,廖勇,鐘世泉,等.宜都市茶產業發展成效瓶頸及應對策略[J].南方農業,2021,15(23):199-200,216.
[2]? 吳穎,王程安,岑利央,等.寧波市海曙區茶產業現狀及建議[J].茶葉,2022,48(1):50-53.
[3]? 劉丹鳳.鄉村振興視角下茶葉產業發展研究——以河南信陽毛尖為例[J].福建茶葉,2022,44(4):1-3.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2-05-05
作者簡介:周煬(1994—),男,湖北巴東人,在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