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云南省花椒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花椒產業已成為許多種植區域的支柱產業。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16個市(州)均發展有花椒產業,種植面積達30.03萬hm2,干花椒產量87 512.5 t,產值達52.39億元;從種植面積和產量看,金沙江流域的昭通、麗江、楚雄3市(州)是重點區域。為進一步加快云南省花椒產業發展,通過對當前花椒種植和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結合云南省花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良種培育、優化市場環境、加強品牌建設和技術升級、豐富資金來源、推行綠色農業等對策。
關鍵詞 花椒產業;現狀;問題;對策;云南省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47
花椒為蕓香科花椒屬小喬木,是一種較常見的調味料。云南省早在戰國時期就有食用花椒的記錄,且在很多醫學典籍中,花椒被作為藥材記錄在冊,具備溫中行氣、驅寒祛濕的作用,能有效緩解胃痛、腹瀉、嘔吐等病癥。花椒主要產自陜西省、云南省、四川省、河北省、山西省等地,其次是湖南省、湖北省及青海的部分地區等。對于大部分花椒種植區來說,花椒產業已成為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加快花椒產業發展,能提高村民經濟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條件,有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本文對當前云南省花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以期為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發展現狀
1.1? 種植現狀
云南省是我國花椒原產地之一,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滇東北、滇西北、滇中金沙江流域及滇東南巖溶石漠化地區。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16個市(州)均發展有花椒產業,種植面積達30.03萬hm2,干花椒產量87 512.5 t,產值達52.39億元。從種植面積和產量看,金沙江流域的昭通、麗江、楚雄3市(州)是云南省花椒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種植面積分別為10.15萬hm2、6.58萬hm2、4.63萬hm2,產量分別為42 675.6 t、22 128.8 t、8 600.0 t,其種植面積共占云南省花椒種植總面積的71.13%,產量占云南省花椒總產量的83.88%[1]。
1.2? 加工企業現狀
據2020年云南省花椒產業加工情況調查,該省花椒加工企業3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5家,從事花椒生產經營的合作社512家,其中示范社22家,主要生產產品為花椒粉、花椒精油、保鮮花椒。花椒加工業已初具規模和基礎,但與國內其他花椒產業強省相比,云南省花椒研發和加工企業數量較少,產品規模較小,對整個產業的輻射性、帶動性不強。從企業品牌建設上看,截至2020年底,在“三品一標”認證方面,現有“峨山大龍潭花椒”“魯甸青花椒”“永善花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個,注冊商標22個,著名商標1個。2014年以來認定的云南名牌農產品有419個,涉及花椒的只有2項,分別為“一馬平川”青花椒(云南泰瑞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和“坤太”蘸水(宣威市太坤調味品廠)[2]。
2? 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優良品種
云南省有豐富的花椒種質資源,為花椒良種選育奠定了物質基礎。云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自2004年成立以來,在花椒種質資源收集、良種選育、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云南省累計推廣花椒良種約0.80萬hm2,竹葉花椒約1.30萬hm2,但與甘肅省、陜西省等花椒產業強省相比,云南省花椒育種研究起步較晚,在育種手段和育種成效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如甘肅省選育的秦安1號花椒被列為全國林木良種,陜西省選育的省級良種獅子頭、無刺椒和南強1號等已開始大范圍推廣應用[3]。而當前云南省花椒產業面臨花椒育種速度與生產發展需求不匹配的問題,云南省花椒種植面積每年以5%~8%的速度逐年增加,且花椒種植區生境復雜多樣,但云南省內可供推廣利用的優良品種數量少,導致花椒良種使用率低、品種混雜、品質差異大。
2.2? 市場環境有待完善
云南省有花椒交易市場8個,其中昭通市三力豐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是云南省最大的青花椒交易市場,聚集了四川味覺食品有限公司、云南農投實業有限公司等30多家來自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重慶、河南省及甘肅省等地的大宗收購商,吸引了昭通市當地及其他省份的商販來此售賣花椒。2018年以來,干花椒交易量達2萬t,交易額近20億元。除昭通市之外的其余各市(州)的花椒線下市場以鄉鎮集貿市場為主,部分企業與農戶在中國花椒網、天貓、淘寶等網站進行線上交易,大多數花椒加工流通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專業市場還未形成規模效應,相關的規章制度和市場監督機制仍不完善,導致產品質量穩定性不足,審批流程緩慢,影響花椒產業健康發展[4]。
2.3? 品牌效應弱,深加工落后
1)品牌效應弱。目前云南省花椒產業已逐漸形成了如“牛欄江”“梭山”“椒原堂”等知名品牌,這給云南省花椒品牌的壯大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包括上述企業在內的大部分花椒生產加工企業缺乏深加工產品的研發能力,仍以販賣原料和干花椒作為主要的盈利手段,這導致了云南省花椒品牌未形成全國性的品牌效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不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附加經濟效益。而龍頭企業沒有起到帶頭作用,一些初具規模的企業沒有努力提升自身的深加工能力和生產水平,這是當前品牌效應弱、市場影響力不足的主要原因[5]。
2)花椒深加工落后。花椒、干花椒都只能作為調料和再加工原材料使用,售價低,沒有附加值或附加值低,產業利潤低。實際上花椒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近年來,以花椒提取物為原材料制成的精油、肥皂、洗發水、蠟質、油脂等在醫藥、保健、護膚、洗滌等領域都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但當前云南省絕大多數的花椒產業區域均沒有相應的深加工生產線,不具備深加工能力,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造成產業利潤低下,阻礙了花椒產業的高水平發展[6]。
2.4? 項目整合難度大,地方資金投入不足
1)云南省花椒產業分布廣泛且產量規模巨大,種植面積超30萬hm2,其中良種種植面積約占20%,低產低效的花椒林面積占比超50%,還有10%左右的老齡花椒林。要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就必須對涉農項目進行整合,但由于種植戶較為分散,認知上守舊,對于新事物接受能力差,實際在進行項目整合時困難重重。
2)花椒產業要發展為云南省支柱產業,除了需要國家、省級部門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外,還需要市、縣等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但由于地方財政困難,多數市、縣級政府還未把花椒產業納入重點扶持項目。
2.5? 鄉村生態失衡
由于云南省花椒種植過于依賴化肥、農藥,隨耕種年限增加,土壤中化肥、農藥的殘留物逐年增多,導致出現了地表徑流和地下水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結硬化、病蟲害頻發等生態問題,這不僅影響花椒的產量和質量,也對鄉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7]。
3? 發展對策
3.1? 加強良種培育
云南省各縣區應建立區域性花椒苗木培育基地,對優質苗木進行繁育。通過建立科學、規范的種植基地,聘請專業的林業科技人才在現有花椒品種基礎上,根據不同種植地區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改良現有品種,提升植株對病蟲害的抗性,提高產量。通過良種種植形成示范效應,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進而吸引更多的種植戶參與良種種植,形成規模效應,促進云南省花椒產業蓬勃發展[8]。
3.2? 優化市場環境
1)云南省應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全面提升市場開放度。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規范市場準入程序,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全面把控審批事項,取消除法定目錄規定外的所有不合理審批項目,不得設置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審批或具有行政審批性質的事前備案程序,不得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設置審批程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切實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加強對花椒種植、加工、儲存、流通和銷售等環節的監管,嚴格規范行政執法,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優化市場環境。2)優化政務服務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精簡審批服務程序,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一網通辦”全覆蓋。著力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強化信用監管。規范發展中介服務,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嚴禁壟斷、聯合抬價行為[9]。
3.3? 加強品牌建設和技術升級
云南省應引進先進的深加工技術,延長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如青花椒精油,在保健和美容市場深受歡迎;除了食用之外,以青花椒為原料制成的洗滌用品、洗護品、保健品和藥品均有不錯的市場前景。因此,對于一些大型企業,云南省各市、縣級政府應在政策上予以傾斜,提供財政支持,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幫助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升級產業鏈;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銷售深加工產品,提高銷量,形成品牌效應[10]。
3.4? 豐富資金來源
資金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但由于云南省經濟欠發達,財政支持有限,這導致云南花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缺乏資金支持。因此,云南省花椒產業的發展不能僅依靠地方財政,還應積極進行招商引資,通過合作、合資、融資、股份分紅等手段,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入。引入社會資本,既能緩解當地財政壓力,還能借助社會資本引入先進管理經驗,促進花椒產品產銷業態升級。
3.5? 推行綠色農業
向花椒種植戶普及、推廣綠色農業理念和技術,在保證鄉村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展花椒種植。適當減少化肥和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能在提升產量的同時保證質量。例如,施用有機肥能顯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降低耕種成本,提高花椒產量;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病蟲害,能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不破壞耕地生態環境,有利于保障花椒的產量和質量。
4? 結語
花椒產業已成為云南省很多種植區域的支柱產業,對云南省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階段,建議大力扶持和推動花椒產業發展,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鄉村經濟發展水平,解決當前云南省花椒產業發展緩慢,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推廣和使用效果不佳等問題,推動云南省花椒產業不斷完善升級。
參考文獻:
[1] 張飛飛,張文政,樊王妮.鄉村振興視角下隴南市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J].特產研究,2021,43(3):118-122.
[2] 任媛媛,王超,王文君,等.河南省花椒產業發展現狀[J].河南林業科技,2021,41(3):26-29.
[3] 王麗華,趙衛紅,彭曉曦,等.四川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18,39(2):50-55.
[4] 陳和平.基于扶貧視角下武都區花椒產業區劃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9):21-24.
[5] 谷麗萍,王錫全,張伏全,等.云南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西部林業科學,2015,44(5):142-147.
[6] 高鵬彥,姜晶,李銀正,等.秦安縣花椒產業發展中勞動力短缺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廣東蠶業,2022,56(3):133-135.
[7] 張天博,葉得明,蔣麗娜.基于SWOT分析花椒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熱帶農業工程,2022,46(2):25-28.
[8] 陳在輝.我國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J].現代園藝,2022,45(8):16-18.
[9] 熊朝勇,張如義,羅紅平.四川省內江市青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2):230-234.
[10] 羅爽,戚蕓榛.基于全產業鏈視角的貴州花椒產業發展研究[J].理論與當代,2020(6):15-17.
(責任編輯:劉寧寧? 丁志祥)
收稿日期:2022-07-16
作者簡介:張寒(1976—),男,云南怒江州人,本科,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花椒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