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
近年來,寧波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扎實推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等各項工作,先后獲批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首批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是全省首個設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城市,并獲準成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寧波分中心。在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全國150多個副省級城市及地級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考核中,寧波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第一。寧波知識產權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集體,寧波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連續10年被國家版權局評為查處重大侵權盜版案件有功單位。知識產權工作為寧波激勵創新、深化改革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知識產權創造方面,2021年全市專利新授權量7.2萬余件,增長19.5%;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3.8萬件,增長25.3%;全市有效注冊商標40.1萬件,其中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突破1200件、地理標志58件,均處全省首位;全市版權作品登記數超8000件,增幅達50%。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2021年全市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119億元,惠及企業291家,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創歷史新高;市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累計簽訂投資項目12項,投放資金1850萬元。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創建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1個;新建省級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區3個、省級商業秘密保護示范站(點)24家,數量均名列全省首位。在知識產權服務方面,建成啟用市知識產權綜合體,匯集12個部門行政司法資源和9類機構社會資源,實現知識產權事項“最多跑一次”。
抓統籌 強責任高位推動凝聚工作合力
近年來,寧波全面把握知識產權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定位,凝聚全市上下對知識產權作為創新發展動力的思想共識與工作合力。
政策體系形成系統構架。高起點制定《寧波市知識產權發展“十四五”規劃》,系統部署“十四五”時期全市知識產權工作,設置了布局高質量創造、推進高效益運用、加強全鏈條保護、完善高標準體系、實施高水平開放和打造現代化生態等六大重點任務。《寧波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以及與之配套的綠色石化、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發展規劃中,均把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作為工作重點加以推進。在今后五年,創新與產業的融合度將越來越緊密,高價值知識產權在經濟發展中的含量也將越來越高。今年,將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省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出臺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綱要。
工作合力實現大幅提升。調整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掛帥,增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為15個部門。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積極性,加大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服務等領域協作力度,形成“優勢互補、統分結合”的良好格局。各區(縣、市)均成立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和議事協調作用明顯加強。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行動、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工作等均將知識產權納入其中,作為重要指標。
管理體制機制更趨完善。市市場監管局對標省局相關工作要求重新調整知識產權職能處室,知識產權全鏈條、全環節無縫管理體制初步構建。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增掛“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偵查支隊”牌子,強化公安知識產權保護隊伍專業化。寧波知識產權法庭充實兼職技術調查官力量。市檢察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集中統一履行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檢察職能。成立全國首家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被納入寧波市質量強市考核和市直單位績效考評平安建設考核指標。知識產權工作被納入對各地的專項績效考核,列為市委“奮進寧波,爭先進位”專項表彰獎勵項目。
抓創造 促運用增強創新發展驅動力
寧波充分發揮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首批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等政策紅利,以市場需求和價值實現為導向,不斷激發區域產業創新發展動能,推進知識產權高價值創造和高效益轉移轉化。
知識產權創造提質增量。培育高質量創造的“鋒領尖兵”,引導企業優化專利布局,幫助企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核心技術和相關產品挖掘形成高價值專利組合。堅持創新引領,加大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力度,立項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51項。在省內率先實施高端裝備、新材料產業領域專利導航試點,兩類產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占全市專利總數的1/5,2021年兩類產業企業規上工業生產總值分別達6130億元和3276億元,分別增長24%和38.2%。科技、經信等部門實施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工程,聚力突破影響產業集群發展的“卡脖子”技術,2743家規上工業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9648件,約占全市總量的一半。2021年,6項專利獲第22屆中國專利獎,其中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項專利獲外觀設計金獎。
知識產權金融提質擴面。發揮知識產權運營基金作用,促進知識產權與創新資源、金融資本、產業發展有效融合。深化“政府+銀行+擔保”的知識產權融資風險擔保模式,質押融資風險池基金規模達4085萬元,基本覆蓋全大市,授信額度約4.1億元。風險池基金累計簽訂融資項目88項,實際放款80項,放款金額合計1.6億元,為全市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和風險保障。深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創新推出“甬知E貸”產品,實現企業和銀行融資需求一鍵對接。全國首創實體化運行的知識產權保險運營服務中心,在全國范圍率先落地海牙協定與PCT兩類專利國際申請費用補償保險,完成全國首筆涉外商標專用權保險理賠。目前已為517家企業的5633件商標、1558件專利等提供承保服務,累計保障額度達6.1億元。
知識產權成果加速轉化。打造一流的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和交易平臺,探索建立“技術研發—發明專利產業化—產業培育”鏈式創新機制,加快專利技術的轉化、應用和產業化步伐。在高新區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引進、培育全門類運營服務機構60余家。2021年,全市企業實施專利許可備案1089件,增長2078%(2020年寧波許可備案50件),件數位居全國城市第五位;技術交易額319.5億元,增長17.7%;全市立項備案的實施產業化的發明專利369個,平均每項發明專利產業化實施新增產值2368.5萬元,平均新增利潤279.47萬元。
抓保護 促規范強化保護工作效力
近年來,寧波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體系,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實現了從“單點作戰”向“立體化保護”的轉變。
“嚴保護”格局全面形成。2021年,寧波知識產權法庭收案2586件,上升41.7%,結案2225件,上升37.52%;公安部門深入開展“昆侖”“藍劍2021”專項行動,全市共立案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230起,破案191起;寧波海關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查扣侵權貨物(物品)數量、案值位居全國海關第二位;市場監管部門共處理專利侵權假冒案件1844件,其中線下專利侵權案件106件,增長158%。強化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引領,新建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區和省級商業秘密保護示范站(點)數量均名列全省首位。“建立與綜合執法隊聯合辦案機制強化案件調查取證”做法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司法部作為全國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建設經驗予以推介。
“大保護”機制持續優化。持續推進落實《寧波市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實施方案》,簽署寧波專利案件司法行政處理對接工作備忘錄,推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關口前移。市市場監管局與市中級人民法院簽署共建合作框架協議,開展審判技術輔助合作,提升技術事實查明效率。與杭州、舟山分別簽訂杭甬一體化推進商標品牌和知識產權戰略合作協議及甬舟一體化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框架協議,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推進跨區域審判聯動機制落地落實,在跨區域遠程辦案、案件保全等方面不斷優化程序、提升效率。
“快保護”響應落地見效。加快推進中國(寧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開展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近年來,寧波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共受理知識產權糾紛3319件,調解成功率達66.6%;寧波律師調解中心累計受理知識產權糾紛訴前調解2300件,成功化解知識產權糾紛案件809件。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新手段,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專利)侵權糾紛檢驗鑒定技術支撐體系,為相關部門和基層局提供侵權判定意見。大力推進“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項目,通過專利侵權假冒線索數據智能采集分析,實現專利、商標假冒侵權線索在線識別,擴大了案件來源渠道,線下專利侵權案件辦理、行政裁決、電商案件等數量均實現有效增長。
抓改革 增效能提升服務輻射能級
寧波依托市知識產權綜合體及基層服務站點建設,通過聚資源、強服務、減流程,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輻射能級。
深化知識產權“放管服”改革。以寧波市知識產權綜合體項目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載體,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集成改革,打造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和知識產權保護綜合示范區。線上,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革多跨場景設計,打造知識產權“一站式”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全類別知識產權數據檢索,為全市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工程細分領域開通產業高價值專利挖掘服務。線下,寧波市知識產權綜合體建成啟用,在全國首次匯集公安、法院等12個部門的行政司法資源和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成果轉化促進機構等9類機構的社會資源。依托綜合體打造優質知識產權服務業聚集區,新引進高水平服務機構13家。積極推進專利審查快速通道建設,汽車及零部件領域發明專利平均審批周期由9—22個月縮短至3—6個月,通過預審的專利申請獲得授權成功率高達93%。近年來,專利審查快速通道共接收各類專利申請2672件,預審合格1663件,已授權1377件,平均預審周期5.4天。已授權的案件中涉及戰略新興產業領域案件占比高達78%,成為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優勢。
延伸知識產權維權服務觸角。加快打造國家快速維權中心,面向重點行政區、產業集聚區和行業協會,建設商標、地理標志、商業秘密等保護工作站。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寧波分中心自2020年設立以來,累計排查寧波企業涉外知識產權糾紛案件182起,并重點針對60起糾紛開展分類指導。在全國率先啟動公益服務機構海外知識產權觀察組織布點工作,發布寧波企業在美知識產權訴訟調查報告,對近10年337起涉甬企案件開展跟蹤調查。寧波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工作進入全國前三。在全省率先建立基層商標品牌指導站并出臺國內首個地方標準,全市151家品牌服務站開通線上服務,并嵌入到“浙里辦”,為關聯的15.3萬家企業提供一線指導。同時,開通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寧波)受理通道,實現知識產權質押登記、專利轉移登記受理“一窗通辦”,支持商標全類業務網上辦理,實現功能維度廣覆蓋。在產業集聚區、特色小鎮、專業市場推出“流動受理窗口”,開展便利化服務。
強化知識產權人才支撐。將知識產權人才納入寧波市人才分類目錄。截至目前,共遴選支持高層次人才項目462個,認定相關人才402人。設立寧波知識產權學院,為寧波市知識產權發展輸送 “理工+法律”復合型人才。今年初,浙江萬里學院知識產權本科專業予以備案,這是寧波首次獲準設立知識產權本科專業,將有力推動知識產權人才本地培養。同時,組織開展寧波市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建設,搭建各類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培養平臺,為推進寧波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