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紅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化歸思想,適合性更高,應用價值更好。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對化歸思想方法做創新設計,抓住滲透契機,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變陌生為熟悉,使學生能夠抓住數學的本質,理清數學知識間的邏輯關系,促進學生提高自主探究的品質與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化歸思想;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20/23-0055-02
所謂化歸,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是思維的策略,就是將研究的問題進行變換,化生疏為熟悉、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直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化歸思想,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輔助,讓學生在探究中思考觀察,在整合、分析、歸結、內化中完成數學認知的構建。數學學科有太多可以化歸的因素,教師利用適合的數學思想展開教學輔助,可以促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更深層次,提升應用能力。
一、引入化歸思想,變抽象為具體
數學教學設計環節,教師積極滲透化歸思想。數學自身帶有抽象性、邏輯性等特點,教師適時引入化歸思想方法,對數學關系做梳理,能夠將一些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到深度學習環節,在思維梳理過程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學生對化歸學術名詞比較陌生,教師不妨結合教學問題做具體引導,讓學生順利進入化歸操作環節。
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教師在解讀“有理數”概念時,不是投放概念信息,而是引導學生做數的分類:數有自己的特征,根據其特征不同,可以將數做具體分類,你發現了哪些特征?做出了怎樣的分類?學生接受數學問題后,開始深度思考,并紛紛給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進一步分析與劃分,教師一邊與學生互動,一邊進行評價,繼續提出問題:自然數是整數嗎?0是正數嗎?小數和分數是什么關系?學生進入深度思考,課堂互動交流氣氛漸成。教師引導學生對數的分類做梳理和歸結,推出“有理數”概念,學生從數的分類角度理解,自然掌握了有理數概念內涵。“有理數”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教師難以用準確的語言加以解讀,而從數的分類角度展開思考和操作,為學生帶來舊知的梳理和應用,讓學生建立數的認知體系,“有理數”概念自然建立,這說明教師教學設計是比較睿智的。化歸思想方法應用非常廣泛,教師借助數學思想展開教學指導,順利進入到問題核心,在關系對接中建立系統認知。
二、優化化歸思想,化敏為簡
數學帶有抽象性和復雜性,如何讓學生感覺這些數學問題是簡單而直觀的呢?這里需要用到化歸思想方法。化歸可以將一些復雜的信息做整合分類處理,推進數形結合,利用更多直觀信息解讀數學內涵,學生獲得的信息更為直觀,對數學問題的感知也會簡單化。數學學習呈現系統性、漸進性,如果教師能夠將數學問題進行“化整為零”式設計,讓學生從一些小角度展開思考,勢必能夠降低學習難度。
教師借助化歸思想進行教學引導,將一些復雜的問題進行簡單化處理,這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成長有積極幫助。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時,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還不是很熟悉,對相關解法更為陌生,教師先推出課例:有一部分圖書,讓一個班級的學生來閱讀,如果每人讀3本,還要余下20本,如果讓每人讀4本,還要缺25本,這個班級到底有多少人呢?學生對這個課例的等量關系做梳理,教師適時做出引導,讓學生先設未知數x代表班級人數,這樣就得出了方程等式:3x+20=4x-25.解這個方程時,教師讓學生先做移項,然后是合并同類項,最后求出未知數x等于45,也就是班級人數為45。在集體討論環節,教師要求學生做解題方法介紹,學生有操作經歷,都能夠主動做梳理。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先指導學生做未知數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對相關等量關系做梳理,找到等式組成規律,在方程解析時,教師對操作程序做引導,學生借助舊知進行對應操作,很快就得出結果。在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發現數學邏輯關系,學生有操作經歷,適時做回顧和總結,其學習效果顯著。化歸思想有廣泛用途,教師適時做出滲透設計,組織學生展開主動探索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化歸思想。
三、應用化歸思想,變陌生為熟悉
化歸思想方法應用有更多切點,教師引導學生從一些生活積累方面展開深入思考,借助學習舊知接觸新知,這樣可以順利進入到學習核心。教師要對數學問題做深度分析,適時做出一些處理,將一些陌生的要素轉化為學生熟悉的內容,學生接受起來會更為容易。學生直觀思維比較敏感,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注重形象性、直觀性,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對數學問題做科學處理,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系數。
學習數學新知時,教師借助學生的經驗及積累展開引導,或者是利用生活經驗進行推介,都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確保學習進程順利展開。如教學“幾何圖形”這部分內容,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形信息,要求學生看圖形做判斷,區分平面圖和立體圖,對“三視圖”概念做解析。學生對平面圖比較熟悉,教師拿出圓柱、椎體放在桌面上,要求學生做觀察,并做具體引導:從不同角度看這些物體,其形態是不同的,用鉛筆畫出你觀看到的圖形,準備參與交流討論。學生開始觀察圖形,教師適時引入三視圖畫法內容,讓學生逐漸找到觀察取點和構圖方法。學生結合舊知進行觀察和體驗,能很快掌握三視圖的特點,并利用繪圖經歷,內化立體圖的相關認知。
數學教學引入化歸思想方法,學生接受起來更加順利,助學效果更為突出。教師對化歸思想方法應用做整合設計,結合數學問題進行實踐探索,將正面與反面進行轉化、將常量和變量進行轉化、將數字和圖形進行轉化、將相等和不等進行轉化,可以給學生諸多啟示,讓學生學會通過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數學特點進行分析,將化歸思想融入教學過程當中,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