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軍事家張云逸

2022-05-30 04:22:05關泠
百年潮 2022年8期

關泠

張云逸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他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參與建黨、建軍,領導武裝起義,建立和擴大革命根據地,參與統率機關決策,指揮部隊作戰,領導后方建設,還參加和指導統一戰線工作等。他對黨忠誠,顧全大局,文武兼備,身經百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他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對人民軍隊建軍治軍和指揮作戰的理論卓有建樹,為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稱贊他是“模范的共產黨員”。陳毅贊揚他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

立志報國,走上革命道路

張云逸原名張運鎰,字勝之。1892年8月10日出生于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頭苑區造福鄉上僚村。1908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堂,學習軍事課程,參加軍事訓練,并閱讀革命書籍和刊物,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1909年,他加入中國同盟會,次年2月,參加廣州起義。1911年4月,又參加了黃花崗起義。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他擔任革命軍炸彈隊隊長,參加攻打兩廣總督府的戰斗。

1912年,張云逸進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畢業后被派入軍閥部隊,先后在海南島龍濟光部任排長、連長和粵軍陳炯明部任營長。1915年袁世凱復辟稱帝后,他曾秘密從事反袁斗爭,參加護國戰爭。1925年,到粵軍許崇智部任旅長。后任廣東省揭陽縣(今揭陽市)縣長。1926年初,他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參謀處長身份隨師長張發奎進駐海南島。6月,隨第十二師出征北伐,參加了醴陵、平江、汀泗橋、武昌等戰役。北伐戰爭中,廖乾吾、葉挺、曹淵等共產黨員不畏犧牲、一心為民的精神令張云逸深受觸動。11月,由王志仁、廖乾吾介紹,他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由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轉變為自覺的共產主義戰士。多年后他回憶說:“我入黨時年齡已經很大,在軍中職位不低,薪俸也相當高,我是為了勞動大眾的解放才入黨的。”次年6月,他被任命為第二十五師參謀長。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后,根據組織安排,張云逸留在張發奎部從事秘密工作。他說服張發奎同意共產黨員盧德銘出任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該團后來成為參加秋收起義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中共黨組織的策動下,在張云逸掩護和協助下,第二十五師大部分部隊參加了南昌起義。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說:“沒想到把二十五師大部分都拉出來了。”同年9月,張云逸隨張發奎部返回廣東,10月,被任命為瓊崖綏靖司令,根據廣東省委指示,為在瓊崖發動武裝起義做準備。因海口駐軍叛變投靠桂系,張云逸派出的登陸部隊被分批繳械。他只身脫險,輾轉到廣州,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前往香港從事秘密工作。

參與領導百色起義,創建右江蘇區

蔣桂戰爭結束后,應廣西省主席俞作柏、廣西編遣分區特派員李明瑞要求,中共中央派一批共產黨員到廣西開展革命工作。1929年7月,張云逸被派往南寧,任廣西軍官教導總隊負責人,后兼任警備第四大隊大隊長。他重視并堅持對所轄部隊實行改造,對反動軍官明升暗降,剝奪其實際指揮權,在各連隊建立中共秘密支部,發展壯大黨員隊伍,兩個月發展新黨員300多名,掌握教導總隊的實際領導權。在警備第四大隊建立士兵委員會,提高士兵政治思想覺悟,改造部隊成分,大量吸收工人、農民和進步學生參軍,還規定了部隊紀律等。經過改造,兩支隊伍面貌大為改觀,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為舉行武裝起義奠定了基礎。

九十月間,俞作柏、李明瑞在南寧通電反蔣,率部東征。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已兼任南寧警備司令的張云逸利用這個機會接管南寧的軍械庫、銀行。不久,俞、李兵敗消息傳回南寧,教導總隊反動軍官煽動士兵逃跑,張云逸及時對教導總隊進行整飭,淘汰了反動分子和不堅定分子。此時,中共廣西特委決定將中共掌握部隊轉移至左、右江地區,舉行武裝起義。張云逸指揮所部將槍支、彈藥、電臺等裝備物資運至邕江北岸洋關碼頭的船上。10月14日,中共中央代表鄧小平等率軍械隊溯右江而上,張云逸率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2000余人從陸路掩護船隊向百色進發,10月22日到達百色縣城。他們在部隊中公開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整頓補充人員,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武裝斗爭。張云逸還利用兼任右江督辦的身份,控制右江各縣政府,取得稅收,為起義籌集了經費。在中共廣西特委的領導下,僅用3個月時間,張云逸等人就建立了起義隊伍。

11月,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共廣東省委指示,廣西前敵委員會成立,鄧小平任書記,張云逸等為委員。12月11日,張云逸與鄧小平等領導百色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任軍長。同日,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選舉產生。不久,紅八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成立。紅七軍、紅八軍的誕生和左右江蘇區的建立,開創了廣西革命斗爭的新局面,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斗志,給國民黨反動派以沉重打擊。多年后在總結經驗教訓時,張云逸對參與組織和領導百色起義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指出:首先,充分利用軍閥混戰的矛盾來發展與壯大我們的革命力量,是一個非常正確、非常成功的策略。具體運用這個策略,既要做好兵運工作,發動士兵群眾起來斗爭;也要做好軍官工作。其次,要依靠黨的領導,依靠群眾,這是革命武裝建設的最重要的條件。由于黨的正確領導,我們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軍隊領導權;進行了教育群眾、爭取群眾的工作;有著左、右江幾百萬人民的熱烈支持,這些是紅七軍、紅八軍得以迅速發展壯大的有力保證。再次,是對政權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由于對政權的重大作用還認識不夠,沒有充分發揮政權的作用把地主勢力徹底摧垮,致使紅七軍離開根據地北上后,地主勢力死灰復燃。

轉戰千里,中央蘇區擔重任

1930年2月,國民黨軍桂系3個團另1個營3000多人進攻右江下游水陸交通要道隆安。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和張云逸分別率部從百色、果化增援隆安,在城西北的那雞嶺指揮部隊分三路反擊,苦戰三晝夜,最終殲敵500多人。3月初在盤陽召開的紅七軍前委會議上,張云逸等總結了紅七軍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決定避開敵人主力鋒芒,在游擊戰爭中消滅敵人。4月初,張云逸率領紅七軍軍部和第一、第二縱隊3000多人占領河池和商業重鎮懷遠。4月下旬又攻占貴州榕江縣城,殲敵1個團,繳獲槍炮、彈藥、電臺等裝備物資。這次勝利,解決了紅七軍的物資困難,也大大振奮了紅軍的斗志。

1930年5月初,紅七軍主力回師右江。6月初,張云逸與李明瑞率紅七軍第一、第二縱隊予敵重擊,收復了紅七軍主力轉戰桂黔邊后被敵占領的百色,殲敵700余人,重新解放右江沿岸的奉議、恩隆等縣城。隨著右江蘇區的恢復和發展,紅七軍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在平馬鎮(今屬橫州)進行整訓和補充,部隊軍政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其間,張云逸多次為學員講授武裝斗爭、士兵管理、軍事戰術技術等課程。經過桂黔邊游擊戰和回師百色,紅七軍在政治、軍事、宣傳與發動群眾工作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1930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攻打柳州、桂林,以奪取廣州的指示,張云逸與鄧小平、李明瑞率部離開右江蘇區,轉戰于桂、黔、湘邊界地區。此時,紅七軍前委并不知曉中央六屆三中全會已決定停止組織全國武裝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行動,部隊連續行軍作戰,攻打敵人據守的懷遠、四把、長安(今屬融安)和湖南武岡等城鎮,連遭挫折,傷亡、減員超過三分之一。

1931年1月,紅七軍進占全州縣城。在前委會議上,張云逸和鄧小平及時總結了經驗教訓,決定停止執行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轉向湘桂粵邊開展游擊戰爭,適時向中央蘇區轉移。2月,張云逸率部在廣東樂昌渡河時,由于河寬船少,被敵人截為兩部。他臨危不懼,命令部隊輕裝前進,并鼓勵大家“用實際行動告訴敵人,我們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打不垮拖不爛的”。張云逸率軍部和第五十八團大部,迂回突破粵軍封鎖,于2月底進入湘贛蘇區。與王震領導的湘東南獨立師會合后,張云逸指揮兩支隊伍作戰,進駐永新,與紅二十軍的第一七五團會合。為配合中央紅軍粉碎敵人第二次“圍剿”,張云逸奉命成立河西臨時總指揮部,任總指揮。4月初,指揮第五十八團、獨立師、第一七五團密切配合,發起永陽戰斗,殲滅了大量敵人。其間,因敵反撲,在前沿陣地指揮的張云逸險些被敵圍困。這是他作戰最危險的一次。4月上旬,張云逸和李明瑞率領紅七軍的兩部分在永新縣天河鎮(今屬吉安)勝利會師,李明瑞任河西總指揮。隨后,與李明瑞指揮所部連克安福、茶陵、安仁等縣城。在攻打安福城時,采取誘敵出城、在運動中殲敵的辦法,殲敵800余人,繳槍千余支。紅七軍在湘贛邊區對敵作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主力取得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1年7月,紅七軍奉命渡過贛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后,張云逸因重病未愈,改任紅七軍參謀長。臨時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高度評價紅七軍的戰績,特授予“轉戰千里”紅旗的獎譽。10月,在肅反擴大化中李明瑞被錯殺,張云逸重任紅七軍軍長,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執行委員。同年冬,他被任命為中革軍委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兼作戰科科長,并任紅軍最高裁判所委員,協助葉劍英組建中革軍委機關和領導紅軍的參謀工作建設,參與制定紅軍進攻戰役作戰計劃。1933年曾任粵贛軍區司令員,后兼任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兼第一局(作戰局)局長。從廣西兵運到百色起義,再轉戰千里來到中央蘇區,紅七軍由原國民黨軍隊最終被改造為人民軍隊,飽含張云逸的心血和努力。中革軍委充分肯定他的功績,為他頒發二等紅星獎章。

在中革軍委工作期間,張云逸注重研究和總結紅軍的戰略戰術和參謀工作。根據部隊作戰中暴露出的問題,他與葉劍英共同推動中革軍委發出搞好參謀處工作的訓令,還在紅一方面軍建立起戰斗要報、戰斗詳報、陣中日記等記事報告制度,加強了請示、報告、值班、統計等各種規章制度,推動了各級司令部的建設。在周恩來的領導下,他率軍委一局擬制了《中國工農紅軍暫行編制表》,為此后紅軍在軍團以下單位實行三三制編組奠定了基礎。他還對紅軍戰術原則和實戰經驗進行總結概括,撰寫發表《戰斗指揮研究的事項》《大戰和小戰以及游擊戰的動作怎樣分別》等指導性文章,強調紅軍指揮員必須對指揮戰斗的有關事項從頭到尾進行研究和了解,并作充分的準備,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他對戰役、戰斗和游擊戰的作戰規模及其在各自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制訂計劃、組織指揮、規定戰術動作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這些文章對提高紅軍指戰員的指揮水平和部隊戰斗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率部長征,陜甘寧蘇區建功勛

1933年11月福建事變發生后,中央派張云逸代表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到汀州與福建方面代表進行談判,并于11月27日簽訂了《閩西邊界及交通條約具體規定》。這一條約的簽訂,部分地解除了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經濟封鎖,食鹽、布匹、西藥等特需物資供應得到改善,為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12月,應第十九路軍方面的要求,張云逸受中央委派,作為軍事聯絡員前往福州,與福建方面的領導人李濟深等磋商合作反蔣事宜。

1934年7月,張云逸被中央派任湘贛省軍區司令員。在途經大庾嶺時,他因重病被困,與中央失去聯系。養病期間,他指導了南雄地區的游擊戰爭。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11月初,張云逸率小分隊突破粵軍重圍,隨中央紅軍踏上戰略轉移的征程。之后,他被派往紅八軍團幫助工作。12月,調任中革軍委副總參謀長,協助中革軍委領導同志做組織偵察、部署軍事、收容部隊等工作。

張云逸(左)同周恩來(中)、孔石泉(右)在西安

1934年12月底,在強渡烏江戰斗中,張云逸隨劉伯承參謀長實地偵察,決定佯攻大渡口,主攻上游小道。1935年元旦,佯攻計劃失敗。1月2日凌晨,他帶領紅軍工兵營來到烏江渡口察看地形,研究架橋方案。在他的組織指揮下,紅四團于拂曉以60多個竹筏強渡烏江,冒著敵人的炮火架設浮橋,保證了主力部隊順利渡過烏江。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軍委縱隊改為中央縱隊,張云逸仍兼任第一局局長,主要負責先遣隊工作,后又負責領導收容工作和籌糧工作。

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主力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張云逸任支隊副參謀長。10月,勝利到達陜北。11月,中革軍委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張云逸仍為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后,兼任后方辦事處參謀長,協助辦事處主任周恩來工作,具體負責管理后方供給、運輸、醫院、學校和地方武裝及兵站,同時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聯絡工作。1936年2月,紅軍開始東征作戰。張云逸主要負責后方聯絡與后勤工作。5月初,東征紅軍回師陜北,組成了以張云逸為團長的渡河指揮團,因準備充分,部隊順利渡河西返。12月,張云逸被任命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兩廣事變后,他受中共中央派遣,往來于廣州、香港、南京、武漢、福州、桂林等地,對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員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參與組建、整編新四軍,抗擊日偽頑創佳績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張云逸參與領導新四軍的組建,為整編、集中、擴大新四軍做了大量工作。10月在福建工作期間,奉命到澳門迎接葉挺,請他就任新四軍軍長。新四軍軍部成立后,張云逸任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隨后,項英、陳毅、張云逸等人分赴長江以南各游擊區,傳達中共中央關于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以及部隊整編的指示,動員部隊集結整訓,開赴抗日前線。2月底,張云逸籌建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新四軍軍部遷到巖寺后,他又協助葉挺、項英進行軍政整訓。他強調治軍先治干,要求干部保持三年游擊戰爭時期艱苦奮斗的精神;既重視部隊的政治教育,又抓緊軍事訓練,經過整訓,使部隊克服了游擊習氣,建立了正規制度和正規作風,加強了技術和戰術訓練。

1938年6月下旬,在新四軍第一次參謀工作會議上,張云逸作了題為《參謀工作建設》的報告,對參謀工作的地位、主要任務、組織系統和參謀人員的培養、教育等問題作了闡釋。這一報告對推動新四軍參謀工作的建設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8月,張云逸等按照部署,率新四軍軍部進駐涇縣云嶺村。10月,他與譚震林率部在皖南對日偽軍英勇作戰,取得了清水潭、馬家園等戰斗的勝利。11月,奉命率特務營到江北無為地區發展抗日武裝力量,組建江北游擊縱隊。后率部東進,開辟皖東抗日根據地。

1939年5月,張云逸參與組建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兼任指揮、中共前委書記,指揮第四、第五支隊和江北游擊縱隊在淮河以南、津浦路兩側積極打擊日偽軍。經過4個月連續作戰和發動群眾的工作,初步完成向皖中、皖東敵后的戰略展開。9月,他接受了美國女作家、新聞記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萊的采訪。史沫特萊認為,張云逸博覽群書、善于思考,是一個很有學問的知識分子。10月,張云逸撰寫發表《紀念本軍成立兩周年—為完成建軍任務而斗爭》一文,指出,建軍“應該依據我軍現有的條件來進行”,“既要適合當前的裝備與作戰,又要注意到將來的發展”,努力創造鐵的新四軍。提出,要完成這樣的建軍任務,要依賴健全的政治工作來保證,特別是要有黨的領導與模范作用來保證;同時要有管理教育與嚴格訓練,執行鐵的紀律……到12月,江北新四軍部隊已發展到近萬人。12月中旬,日偽軍調集2000余人對淮南津浦路西地區進行“掃蕩”,張云逸與劉少奇研究制定反“掃蕩”方案,徐海東指揮新四軍第四支隊斃敵160余人,取得了在皖東首次反“掃蕩”的重大勝利。

1940年1月,中共中央批準張云逸任中原局委員。同年春,國民黨軍李品仙部、韓德勤部,意欲對新四軍東西夾擊,消滅江北指揮部。張云逸與劉少奇指揮第四、第五支隊攻克定遠縣城,殲敵2000余人;以來安縣半塔集為中心展開自衛戰,殲敵1000余人,為建立淮南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陳毅曾高度評價半塔集保衛戰的重大意義,認為半塔守備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半塔集保衛戰后,劉少奇和張云逸等開始了全面創建皖東根據地的工作,他們發動群眾,協同地方黨組織,建立健全各級政權。新四軍的活動引起日偽軍的恐慌。6月初,津浦鐵路和淮河沿線的日偽軍對皖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國民黨頑軍也趁機進占古城集、青龍廠等地。張云逸指揮第四、第五支隊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果斷反擊殲滅頑軍千余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日偽軍糾集1萬余人,兵分七路對皖東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張云逸同江北指揮部領導人鄧子恢等指揮所部粉碎了敵分進合擊,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也積累了反“掃蕩”作戰經驗。

紅七軍部分長征干部到達陜北后在延安合影。后排左四為張云逸

經略華中,總結建軍經驗

1941年皖南事變后,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張云逸為被任命為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在淮南根據地,張云逸領導第二師同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政治破壞、經濟封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同時注重加強根據地建設,堅持為敵后抗戰聚集力量,從而穩定了華中敵后的抗戰局面。

1943年1月起,張云逸專任新四軍副軍長。同年11月,陳毅代軍長赴延安后,張云逸主持新四軍軍事工作,領導第二師、第三師一部開展皖東反頑斗爭。1944年7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他部署第四師主力西進,經過4個月的戰斗,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殲滅日偽和頑軍1.3萬余人,基本收復豫皖蘇邊區根據地。同年冬,部署第一師一部渡江南下,開辟蘇浙皖邊敵后新區。解放區面積達10.8萬平方公里,人口370余萬,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5萬余人。張云逸為堅持華中抗戰、發展壯大新四軍和人民革命力量作出了重大貢獻。1945年6月,他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他指揮部隊解放縣城32座,基本實現了把蘇中、蘇北、淮南、淮北連成一片的任務。華中戰場的勝利,沉重打擊了蔣介石勾結日偽軍侵占解放區、準備挑起全面內戰的陰謀,保衛了華中人民的抗戰勝利果實。

1942 年,張云逸(左五)、陳毅(左六)同新四軍部分干部在淮南

張云逸善于從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出發總結作戰經驗,用以指導戰爭實踐,創新發展軍事理論。他極其注重部隊建設。他曾多次撰寫文章或作報告,強調要加強革命軍隊參謀工作建設,1941年,在新四軍第二師參謀工作會議上作了作戰參謀戰時怎樣工作的報告。在第二師政治工作會議上,號召全師指戰員為建設正規化的軍隊而奮斗,對皖南事變后部隊人員的思想穩定起了重要作用。1942年,在第二師組織工作會議上作了《略論組織工作的內容與任務》的報告,提出要加強人民軍隊中黨的組織工作建設,組織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在軍隊工作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組織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軍隊其他各項建設的成敗,關系著部隊的戰斗力強弱。人民軍隊只有不斷加強組織工作建設,才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貫徹執行,保證黨對軍隊的領導。人民軍隊組織工作中最中心的環節是加強各級黨委、總支和支部的建設。其中,應特別重視干部的選拔配備。

張云逸注重對戰略問題的研究。1943年夏,他在抗大九分校作了《堅持敵后抗戰現階段中在軍事上必須研究的幾個問題》的報告。在報告中,他著重闡明了目前堅持敵后抗日游擊戰爭之所以要執行積極防御戰略方針,以及怎樣執行積極防御方針的問題。他認為,如果我們在敵后完全采取戰略進攻不轉到戰略防御的話,那就會實行過早地與敵人決戰,這是不對的。在敵我力量沒有基本起變化以前,我們在敵后的戰略進攻是有一定限度的,敵人的防守也是有一定時間性的。如果沒有認識這點,會忘記了我們的戰略是防御的、持久的方針,將會走入極錯誤的速戰速決戰略論中去。反之,完全采取消極的戰略防御,實行退卻逃跑,放棄根據地則更是錯誤的。現在堅持敵后斗爭,只有執行積極的戰略防御的正確方針,才能完成總的任務。在報告中,他還具體闡述了怎樣執行積極的戰略防御的各方面問題。他的這些軍事觀點和論述,對于指導華中根據地軍民粉碎敵偽多次“掃蕩”與“清鄉”,挫敗頑軍進攻,積蓄力量準備反攻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張云逸十分重視干部培訓工作,認為干部是決定部隊戰斗力強弱的重要因素。他曾創辦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教導大隊,培訓基層干部。為適應斗爭需要,從1940年到1941年,他又將教導大隊改建為江北指揮部軍政干部學校(后改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八分校),親自兼任校長,言傳身教,為部隊及地方培養訓練了大批干部。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他還組織部隊開展大生產運動、練兵整訓運動、擁政愛民運動等,對提高部隊戰斗力和全面建設發揮了極大作用。1944年,他在供給會議上作了題為《克服浪費、厲行節約》的報告,要求部隊開展對敵經濟斗爭,對于減輕人民負擔,改善部隊生活意義深遠。

運籌帷幄,全面加強華東建設

抗日戰爭勝利后,張云逸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御”和“奪取東北、鞏固華北、華中”的戰略方針,令第三師主力東調,于1945年9月攻占淮陰、淮安,殲滅偽軍1.3萬余人;部署蘇中部隊先后攻克泰興、如皋、海安、安豐等城鎮,并解放了鹽城,殲滅偽軍萬余人。又指揮第二、第四師大部主力,在地方武裝配合下,破襲津浦鐵路(天津—浦口),連克9個車站,遲滯國民黨軍北上,將華中與山東兩個戰略區連成一片。10月,張云逸率領華中局機關和新四軍軍部到達山東臨沂,與山東軍區合并。12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批準由陳毅、張云逸、黎玉、饒漱石、舒同組成華東局常委。次年1月,中央軍委決定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合并,統一指揮山東和華中部隊,陳毅為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張云逸為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陳毅赴前方指揮作戰后,張云逸在臨沂主持軍部和軍區的軍事工作,為部隊的調整和組建做了大量工作。

1946年春,張云逸一面揭露國民黨軍多次違約進攻、企圖挑起內戰的陰謀,一面領導華東軍民開展減租、生產和練兵運動,做好自衛戰爭的準備。華東局和軍區開展了百日練兵運動。6月,全面內戰爆發。國民黨軍第五十四軍、第九十六軍等部由青島向西進攻,又以第七十三軍和第九十六軍等從濟南沿膠濟線東犯,妄圖東西對進打通膠濟線。張云逸同黎玉等指揮膠濟路沿線各部隊設法牽制敵人,尋求敵之弱點,集中主力殲滅之。經兩個月戰斗,殲敵第七十三軍、第九十六軍等部7300余人,粉碎了敵打通膠濟線的企圖,有力地配合了華東野戰軍的南線作戰。10月底,國民黨軍第五十四軍及整編六十四師向膠東北部地區進攻,妄圖切斷山東解放區與東北解放區的海上聯系。張云逸等組織膠東、魯中軍區部隊,于11月1日發起平(度)安(邱)戰役,取得殲敵1.5萬余人的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后,山東軍區部分領導在津浦路阻擊戰前線。前排右起:副司令員張云逸、司令員陳毅、副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舒同

在主持山東軍區軍事工作期間,張云逸極為重視組織和建立地方武裝,曾專門闡述建立地方武裝的重要意義,以及在組織地方武裝中應注意的問題,并做了許多工作。他還把加強院校建設作為培養干部、提高干部素質和推進部隊全面建設的重要環節,組織籌建華東軍政大學,并擔任校長,強調“一切為了戰爭,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辦校方針。華東軍政大學的開辦,為部隊輸送了大批軍政指揮干部和技術人才。

1947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取消新四軍番號,分別成立華東軍區及華東野戰軍。張云逸任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從3月開始,國民黨軍集中60個旅(師)45萬人向山東解放區進攻。張云逸組織指揮地方部隊堅持斗爭,避免了損失,贏得了勝利。7月,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戰爭形勢發生根本性變化。8月初,為了支持主力作戰,華東局和華東軍區機關轉移到渤海惠民地區,組成黨的華東后方工作委員會,張云逸任書記。1947年下半年,山東解放區的財政經濟出現困難,在華東局工委召開的高級干部會議上,張云逸作了《堅持反對山頭主義、本位主義與貪污浪費》的發言,強調要集中一切財力物力支援解放戰爭,徹底執行會議通過的關于精簡編制、降低供給標準、清理資財三大方案,以克服暫時的財政困難。1948年4月,根據中央指示精神,張云逸組織領導山東軍區各部隊進行了新式整軍運動,提高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增強了部隊的戰斗力。同時,在他的關心和支持下,華東軍區特種兵縱隊得到迅速發展,在作戰中發揮了巨大威力。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張云逸領導山東人民踴躍參軍支前,先后提供數億斤糧食、動員上百萬民工支援前線,保障了作戰的需要。

鞠躬盡瘁,始終保持政治本色

1949年9月起,張云逸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廣西省委書記等職務。同年11月,廣西全境解放。在廣西戰役期間,張云逸被任命為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12月,廣西軍區成立,又被任命為司令員兼政委。同時,他還擔任了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和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從1950年開始,張云逸領導廣西剿匪工作,大力清剿匪特,鞏固治安,發動群眾。經過政治爭取和全面清剿,猖獗一時的匪亂基本得到平息。從1949年10月到1951年8月,廣西共消滅土匪47萬余人。在清匪反霸、減租退押的基礎上,張云逸主持廣西省委領導全省有步驟地分批進行了土改運動,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全省土地改革任務。同時,組織城市的民主改革和其他各項社會改革,為廣西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1952年下半年,張云逸奉調進京,而后因病前往蘇聯療養,1953年夏回國。1955年,張云逸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2年,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他是中共第七屆至第十屆中央委員、第一屆至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第一屆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張云逸在廣西首屆各界代表大會上講話

“文化大革命”中,他竭盡全力維護黨的利益,保護黨的干部。1974年11月19日,張云逸在北京病逝,終年82歲。在追悼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對張云逸的一生作出高度評價,贊揚他“積極工作,艱苦樸素,密切聯系群眾,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為革命事業貢獻了一生”。

(責任編輯 黃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成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久久黄色视频影| 亚洲va视频|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日韩欧美91| 日韩a级毛片|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免费无遮挡AV|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精品视频3p| 欧美在线三级|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波多野结衣二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日韩黄色精品| 午夜三级在线|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精品国产网站|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日韩资源站|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黄视频网站|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在线五月婷婷|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亚洲无码37.|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无码丝袜人妻|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欧美久久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99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色图另类|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五月婷婷综合网|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久久综合色视频|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免费a级毛片视频| 国产va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