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寰 吳奇
【專家簡介】
鄭寰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現任世界政黨比較教研室副主任,《中國領導科學》雜志副總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世界政黨比較,黨的領導與領導科學。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中國共產黨發展觀的創造性繼承與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深刻體現了我們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深化了我們黨對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的理論。《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以“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為專題,強調把為民造福作為中國共產黨執政最重要的政績,同時,將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融入到經濟建設相關專題之中,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當前,國內外形勢復雜而多變,我們肩負的任務光榮而繁重,必須深刻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將其融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之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與發展效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
充分認識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大意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共產黨發展理論的創造性繼承與創新性發展,深刻體現在世情國情黨情上,是偉大實踐和理論總結的結晶,對完整準確全面把握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意義重大而深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就一定能夠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又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當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對黨群關系、干群關系、黨和政府的形象均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到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解決影響黨群關系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得到了最廣大人民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力和執政力的廣大而深厚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不斷夯實黨的群眾基礎,補足理想信念之鈣,為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辟了道路。實踐證明,只有始終堅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真正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迫切要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面對時代挑戰的必然選擇。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近年來,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環境日趨錯綜復雜,發生了深層次的趨勢性變化,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等加劇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演化進程,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加速演變。面對新的不斷變化的世界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重重挑戰和道道難關,我們必須攥緊發展這把鑰匙。唯有發展,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發展是解決當前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最好方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人類發展的前進方向,也是應對國際環境變化必然選擇。
深刻領會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完整、準確、全面把握新發展理念必須牢牢抓住其“根”和“魂”,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在發展的目標、依靠對象、發展成果上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群眾。落實新發展理念,首先要明確為誰發展的問題。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就是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決定著黨領導的經濟社會發展就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就是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根本目標,把人民群眾在發展中的獲得感和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作為落腳點。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關鍵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落實到全部工作中,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實際工作中,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使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全體人民得以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發展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眾。落實新發展理念,要弄清楚依靠誰來發展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回顧黨的百年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終把政治智慧和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所指出的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中第二條就是“人民至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前我們發展面臨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如何更合理分配蛋糕等突出問題。要解決這些發展中的問題,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黨領導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才能有強大的生命力。
發展的成果最終由人民群眾共同享有。落實新發展理念,要解決發展成果與誰共享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共享發展理念實質上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而且還要用發展的成果是否由人民共享來檢驗發展的成效以及發展是否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共享發展要求全體人民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言獻策、謀劃出力、勠力同心,能夠在參與中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準確把握和著力踐行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號,必須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我們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其貫穿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之中,將人民利益的要求與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統一起來,不斷提高發展質量與發展效益,推動朝著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方向不斷前進。
堅持人民主體,推動創新發展。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抓住創新發展的同時,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緊緊抓住培養創新型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創新發展,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一方面,突出強調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特別是科技創新已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另一方面,突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強調人才資源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建設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于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
不斷造福人民,促進協調發展。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目的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造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堅持協調發展,要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特別關注困難群眾,踏實做好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
滿足人民良好生存環境要求,推動綠色發展。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存環境的要求。綠色發展的目的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樸素的真理。”一方面,從關系中華民族未來的高度,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另一方面,從關系人民福祉的高度,明確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強調良好生態環境就是民生,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設富強中國和美麗中國。
增進全人類福祉,堅持開放發展。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增進全人類福祉。一方面,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放到世界場域中加以審視,將其升華到世界各國人民普惠共贏,增進全人類福祉。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載體,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組建亞投行等,截至2022年5月,中國已與15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國際務實合作讓沿線人民共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為人類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體現了大國責任和擔當。
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共享發展。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黨的宗旨的重要體現。堅持共享發展理念,一方面,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實現了黨的根本宗旨與新發展理念的有機融合,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發展智慧,推動了新時代發展觀的重大創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吳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