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旨在通過研究“雙減”政策推行實施以來教學活動的變化和新“考改”的要求,以四川省教科院學科作業設計要求和《英語周報》作業為案例,引導教師順應考改導向,服務課堂教學改革,關注課程標準、教材,通過精心設計的課時、單元評測等各類型的作業評價反撥教學,完成課程改革任務,最終達到實現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新要求。
關鍵詞:“雙減”;考改;作業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3-0037-03
引? 言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
2024年實現中考省級統一命題,就是要通過發揮中考試題對初中教學應有的指揮棒效應,對初中各學科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引導、促進作用,通過考改,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和以評育人的功能[1]。
一、“雙減”政策以來課堂教學的變化
《意見》明確了推進“雙減”工作的基本思路,排在首位的就是“源頭治理”。所謂“源頭治理”,就是要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堅持應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的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
(一)課堂教學更重視作業的同步性
很長一段時間內,課堂教學與作業不匹配的現象較為嚴重,教師在課堂上教的是一個內容,然后布置的作業又是另一個內容,這讓學生無所適從;或者課堂教學與作業能夠匹配,但也并沒有分層施教給予特定的群體足夠的關照,不是保守有余,就是創新或拔高不足。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對作業格外重視。作業,本身是一種對學習的評價。通常是教什么,就練什么,就做什么作業,同時還要通過作業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和熱情。所以,在備課時,教師要更加重視對作業的研究,以即將做的作業為基礎進行備課,在課堂上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學習。
(二)課堂教學更重視知識的結構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重視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此,對課堂整體教學內容進行知識結構化重組就十分有必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課堂教學更重視教師的整體設計力
所謂設計力,就是通過教學設計讓課堂更具有美感,更有節奏性,讓課堂學習成為既有智力挑戰,又頗感放松的旅程。這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對課堂進行設計。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智力沖突或設置一個小闖關游戲等,這些都可能激發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雙減”政策背景下,課堂教學內容必定會更有效度,而這個效度的提升,也只有通過教師設計力的提升才能達成,只有這樣課堂才會充滿“愛”,真正讓學生樂學,學有所得。
二、“雙減”作業設計與2024年省級中考統一命題
中考試題對初中教學具有無可替代的指揮棒作用。中考命題改革既能引領課堂教學改革,也能對作業設計優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結合“雙減”政策的落地,在作業內容的設計方面,教師開始探索將教學目標轉化為評價指標,基于評價指標選取、改編作業題,確保課時作業題能夠緊扣基本知識和核心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差異化需求。在作業類型方面,教師還在探索設計基于情境、基于真實問題解決的探究性、實踐性作業,借鑒項目學習的啟發,設計基于項目任務解決的單元長作業。在作業反饋、指導方面,教師開始注重基于評價指標的作業反饋,提高作業反饋的針對性;并立足整個單元,對課時作業進行持續跟蹤反饋,指導學生加強反思,形成較為穩定的思路和方法[2]。
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于2021年11月印發了《四川省義務教育學校作業設計與使用指導意見》,該文件的頒布,為四川省當地課堂教學和2024年中考改革做好了準備,也為教師現階段編制課堂評測、單元評測乃至今后中考命題等提供了依據(見表1)。
三、基于立德樹人的試題命制要求
“立德樹人”,高度凝練地回答了“為什么命題”的問題,這既是對中考核心功能的高度概括,又是使中考命題改革始終堅持正確方向的重要保障。而要實現立德樹人的命題理念,在操作層面也就是從設計課時作業、單元作業到學業水平評測,必須確立核心素養在作業設計中的地位。只要作業設計時能夠明確、持續地落實素養立意,再依據教科院的教學指導建議,教師就會逐漸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重視學生的學習廣度和深度,并朝著立德樹人的方向做出努力,最終通過統一中考命題實現“導向教學”的追求。
事實上,除教學參考書外,教輔類報刊在教學環節起著重要的作用。以英語學科為例,不少教師會訂閱《英語周報》作為教學參考。筆者任教時就以“立德樹人”和“導向教學”兩個中考命題重點來判斷《英語周報》作業質量。
(一)堅持正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
該報作業設計或者評測試題始終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放在第一位,著力體現學科的社會價值,發揮試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落實學科育人價值。
例如,評測試題以“天和核心艙”為素材設置題目,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最新科技成果;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話“人就像一粒種子”為引子,引導學生思考,要求學生將“做一粒種子”補充完整后進行寫作,回答了“培養什么人”的教育理想。
(二)把握作業定位,注重跨學科知識
基于初中階段學業水平考試中“兩考合一”的基本定位要求,測評試卷必須包含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核心知識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命題時要注意減少機械記憶試題,適度增加探究、實踐、跨學科等類型的試題,始終貫徹“立德樹人”理念,重視對學生高階學習理解能力的考查,檢測課堂學習效果。
例如,該報在課時作業設計時充分考慮了不同學情,作業設計即便是基礎的詞匯過關,也精心設計融入情景,巧妙地化作英漢互譯,摒棄了機械的抄寫等傳統方式,讓普通學生也能學有所得。
(三)堅持素養立意,落實育人目標
自教改以來,“從‘雙基目標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不難看出,教改就是從‘教書到‘育人,而核心素養直指教育的終極目的,即“育人”。《英語周報》作業設計始終堅持突出核心素養,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將核心知識、學科思想融于真實情景中,突出對學生應用核心知識、思想方法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通過課時訓練、單元評測、階段檢測,逐步實現對學生從考查解題能力向考查做事能力的轉變。例如,通過對“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的介紹設題,以鮮活的素材溫潤學生心靈,引導學生認識奉獻和責任,進而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新的一輪課堂教學改革在“雙減”政策和考改的要求下開始了,與之對應的新的教改始終應與中考命題改革同向同行。在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依據課標,緊貼教材,精準把握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精細安排課后作業及實踐活動,改變重復性、機械性訓練的教學現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達到課內提高教學質量,課后減輕學生負擔的目的。
結? 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以來課堂上發生的新變化和官方課時作業設計文件新要求,都是旨在通過課時作業、單元評測等一系列的評價手段來實現課標和考改的目標。也就是說,基于“雙減”政策和考改的作業設計之魂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始終堅持“依據課標,緊扣教材”的重要指導思想,達到實現統一中考命題改革的目的,實現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新要求和實現教師職業生涯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成春茂.淺談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師素養提升和發展[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9(06):56-58.
[2]支瑤.借中考命題改革提升教學質量[N].中國教育報,2022-04-15(10).
作者簡介:成春茂(1974.3-),男,山西鄉寧人,
就職于《英語周報》社有限公司,中學二級教師,中級編輯,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