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重慶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研究

2022-05-30 10:48:04唐曉華唐菡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8期
關鍵詞:評價體系可持續發展

唐曉華 唐菡

摘 要 選取重慶市334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調查樣本,旨在探究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框架。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篩選出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建立定量的評價指標體系,測算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不同影響因素對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化的貢獻程度。結果表明:1)在影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12個關鍵性因素中,標準化生產率、政府對本組織的技術支持和培訓、成員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理事會成員出資比例等11個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主產品價格波動有顯著的負向影響。2)從總體指數看,可持續發展綜合指數表現出先降后升發展趨勢;從分項指數看,主產品價格波動幅度、成員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是影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3個關鍵因素。最后,提煉出了4條政策啟示。

關鍵詞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政策啟示;重慶市

中圖分類號:F324.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5.001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自誕生之日起,對于農村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以及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也存在內部管理不規范、合作內容單一、利益聯結不緊密、服務能力和帶動效應不強等突出問題,制約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全面分析重慶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制約因素,探索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科學評價,旨在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1 ?文獻評述及研究思路

1.1 ?文獻評述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合作經濟組織在追求長久生存與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既能實現經營目標、確保市場地位,又能使本組織在已領先的競爭領域和未來的擴展經營環境中保持優勢、持續盈利,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穩健成長的能力[1]。

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通過理論分析、實地調研等方式,對影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因素進行了研究。黃祖輝等通過分析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現狀,提出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因素大致可歸結為產品特性因素、生產集群因素、合作成員因素和制度環境因素[2]。孔祥智等通過調查全國23個省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現政府的支持在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中尤其在發展初期起著重要作用[3]。鄧桂梅等認為,技術革新及新技術出現、農業技術人才的缺乏、農業科技推廣力度等影響了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4]。馬新蕾等基于對云南省部分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專業協會的調研與思考,闡明了農業科技應用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重要作用[5]。

黃勝忠等利用浙江省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據,從內外部治理的角度考察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機制對績效的影響,得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與治理機制顯著相關的結論[6]。荀雪霞認為,合作社發展主要受經濟體制、法律法規、合作文化、政府行為等外部環境因素及運行機制、社員素質、農產品特性等內部因素的影響[7]。吳琦驗證了農業市場化程度和產業化經營水平及政治法律、經濟體制、社會文化等環境因素對合作組織發展有決定性影響,產權制度、決策機制和組織文化等內部因素則直接影響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速度[8]。翟振才等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的約束因素有內部治理機制不健全、管理人員隊伍素質不高、社員合作意識不強、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管理部門職責不明確、政府扶持力度小等[9]。

上述研究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為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實踐發展提供了相關的理論指導。但多數研究存在研究視角上的局限性,忽略了可持續發展的豐富內涵及高度綜合性,同時也缺乏必要的現實檢驗和數據支撐,有待進一步完善。

1.2 ?研究思路

在綜合分析和參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采取如下的研究思路:1)通過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梳理,初步構建一套指標廣、覆蓋全、針對性強的系統性評價指標體系。2)通過模型構建和實證分析,對初步構建的指標體系進行降維,在眾多影響因素中篩選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影響因素。3)合成關鍵指標,建立新型評價指標體系。4)實踐運用,檢驗指標體系的有效性,分析不同影響因素對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化的貢獻程度。5)凝練主要結論和政策啟示。

2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

為了構建全面、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從兩方面著手研究。1)與23位來自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的專家進行座談,初步確定以內部、外部兩個維度對指標體系進行劃分。2)解析《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定及監測暫行辦法》,結合現有文獻,總結提煉出表1的具體影響因素和相關指標。

2.1 ?內部因素

1)成員特征。成員特征對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基礎性的影響。成員的年齡結構、文化素質、資源稟賦、契約精神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合作經濟組織的創建水平、發展水平及發展路徑[2]。

2)組織特征。合作經濟組織是否可持續發展,關鍵取決于其組織自身特征。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及相關資料的查詢和實地調研情況,合作經濟組織的成立年限對其規范化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故將其歸為組織特征,以期進一步探討其對合作經濟組織規范化發展的影響[10]。

3)治理結構。規范的治理結構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范發展的前提條件,決定其經營管理水平和獲取外部資源的能力,“三會”實際運行的完整程度與其發展水平緊密相關,因而對其當前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11]。本文主要用合作經濟組織理事會的成員構成、監事會的監督狀況,以及合作經濟組織對于重大問題的決策原則和決策方式反映合作社的民主治理狀況[12]。

4)產權管理。成員公平持股是合作經濟組織產權安排的基本特征,股權比較集中表示少數成員的資本貢獻較大。一般認為,過于集中的股權結構并非一種有效的治理機制,其原因在于少數人持股過多會降低其他社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有可能引發少數成員侵占他人利益的行為[6]。

5)財務制度。為確保成員利益,加強對合作經濟組織管理者的內部監督和增加財務信息的透明度都是必要的。一般而言,財務公開次數越多,內控制度越健全,表明合作經濟組織的運作相對較規范,成員對合作經濟組織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相對較大[13]。

6)分配機制。成員經濟參與原則強調成員公平出資和合作經濟組織盈余按交易額返還成員,資本只能獲取有限報酬。合作經濟組織與成員農戶的利益聯結越緊密,“按惠顧額返還盈余”的利益分配機制越健全[12]。

7)管理者能力。農民合作社理事長是合作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14]。理事長作為合作社的領導者,其素質、水平甚至個性就直接影響到合作社服務功能的實現程度。在其他因素水平相同的情況下,理事長經歷越豐富,合作社就越能實現其服務功能。

8)生產經營。營銷能力是合作社賴以生存的基礎,為其發展提供動力[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以購銷服務、產品加工及貯藏服務為主的合作社更多地進行了盈余分配[12]。合作社的配套服務設備設施越完整,農民對合作社的依賴程度就越大,合作社的發展動力也越足[15]。合作經濟組織的主營產品產業集中度越高,服務功能實現程度越高,愿意接受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的成員數量就越多。同時,專業認證及服務規模的擴大會帶來服務的規模效應,品牌的建立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并提升其盈利空間,進一步促進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11,14]。農產品價格波動程度越高,農戶面臨著較大的市場不確定性,獨自應對市場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有限,希望合作社能幫助其降低市場風險,其履約的可能性越大[16]。

9)信息化建設。計算機設備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拉近了合作經濟組織與市場溝通的距離,電子商務創造了農戶與農產品中間商在線洽談的機會,網絡營銷大大擴寬了銷售渠道。成員對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反映的是成員對合作組織信息化建設的態度和配合度[17],通常有官方網站的合作經濟組織在互聯網時代發展水平更高[11]。

10)帶動能力。提升示范帶動能力,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路徑[18]。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只有堅持規范和創新,才能確保在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戶進入市場、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中發揮重要作用,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發展[19]。

11)社會聲譽。社會聲譽作為重要無形資產,是合作經濟組織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因素,對可持續性發展至關重要。贏得社會聲譽,增進行業知名度,使合作經濟組織能夠不斷積累社會資本存量,為可持續發展奠定社會基礎[20]。

2.2 ?外部因素

除內部因素外,政府的外部支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也很重要,往往會影響其可持續發展的方向[15]。政府扶持資金、優惠貸款和涉農服務部門的監管,以及通過立法建設、政策扶持等為農民合作組織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都推動了農民合作組織的健康發展[6,11-12]。此外,政府提供給農民的業務培訓和管理培訓關乎提升農業生產的核心競爭力,有助于增強農戶、合作社與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政府對合作社內部環境的改善和調整,從組織結構內部解決合作社的現有不足,為合作社提供可持續的支持力[21]。

3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關鍵性指標的提取

3.1 ?數據來源和樣本檢驗

在重慶主城區、渝西地區、渝東南和渝東北地區,選擇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永川區、南川區、大足區、璧山區、潼南區、開州區、云陽縣、秀山縣、彭水縣等15個區縣,采用組群抽樣方法,以每個區縣為一個群,從中抽取好、中、差三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調查樣本,以合作經濟組織主要負責人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343份,回收有效問卷334份,有效率為97.38%。

經檢驗,調查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達到了0.905,屬于高置信度,表明問卷總體的信度良好;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結果顯示問卷調查中12個維度的共同度都大于0.5,每個測量維度都只在一個因子里的承載荷超過0.5,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通過檢驗,測量維度的設計比較理想。

3.2 ?關鍵性影響因素提取

3.2.1 ?初步篩選

基于Likert評分量表的設計,以Y表示因變量,即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Y1、Y2、Y3......Y12分別表示12個被解釋變量,其中Y3、Y4......Y12對應第三、第四……第十二個維度的第一個變量,X2、X3……X64表示這12個維度對應的63個具體觀測變量[12],如表1所示。

步驟一: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步進),篩選出影響顯著的自變量。

步驟二:比較標準化系數值,得出每個自變量在回歸方程的重要性排序。

以“成員特征”影響因素為例進行實證分析。從估計結果看,卡方值為222.358且顯著,對數似然值為651.387,表明模型擬合優度較好;模型中容差的平均值=0.738>0.2,且VIF的平均值為1.441,表明各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最終檢驗結果見表2。

結果表明,X2(參與本組織事務成員文化程度)、X3(成員加入本組織的意愿)、X4(對本組織的信任程度)、X5(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X8(通過本組織獲取的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對Y1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通過比較各變量的標準化系數,得出各變量的重要性從大到小為: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對本組織的信任程度>參與本組織事務成員文化程度>成員加入本組織的意愿>通過本組織獲取的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

同理,對其余11個維度依次進行分析,再次提取出24個顯著變量,結果如表3所示[1]。

3.2.2 ?進一步分析

再次運用前述方法對以上共計29個變量做進一步篩選。經過18輪優化檢驗、篩選和多重共線性檢驗,最終提取12個變量,即為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分別是:X2(參與本組織事務成員文化程度)、X4(對本組織的信任程度)、X5(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X23(理事會成員出資比例)、X25(實行獨立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X34(負責人市場營銷能力)、X38(標準化生產率)、X40(主產品價格波動),X42(主產品市場知名度)、X52(有無網絡營銷)、X54(成員相對非成員生產同類產品的收入)、X63(政府對本組織的技術支持和培訓)。

4 ?構建新型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在12個關鍵性因素的基礎上設置評價指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形成考察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評價的新框架。

4.1 ?指標選取及權重確定

將提取出來的12個關鍵性影響因素具體轉化為可量化指標,其中11個正向指標、1個逆向指標。除成員對該組織的信任程度、成員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該組織財務管理的規范性、該組織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等4個指標由當地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負責人根據該組織的運行發展情況在0到100分之間打分外,其余8個指標數據由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據實填寫。

獲得指標數據后,根據Logistic回歸的標準化系數,經過歸一化處理,得到指標權重,構建的指標評價體系見表4。指標的權重越大,表明該指標對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程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4.2 ?冗余度檢驗

為保證各指標間相互獨立,不能存在高度相關性,本文采用最小均方差法計算指標冗余度,若某項指標的均方差約等于0,則可刪除該指標[12]。

經檢驗,2017—2019年指標數據最小均方差分別為1.259、1.495、1.523,皆大于1,表明指標之間不存在高度相關性,通過冗余度檢驗。

4.3 ?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由于原始指標數據來源于實地調研,指標性質包括正向作用和逆向作用兩大類且存在量綱上的差異,缺乏可比性。因此,采用極差法對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其成為可用的實際評估價值。假設有i個待評方案(本文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個數),j項評價指標,分別形成原始指標數據矩陣,表示第i個對象在第j個指標下的值。對每個矩陣中的指標按照以下兩種情況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標準化矩陣。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當zij是正向型指標,即指標越大表示的狀態越優的時候,

rij=[zij-zminzmax-zmin] (1)

當zij是逆向型指標,即指標越小表示的狀態越優的時候,

rij=[zmax-zijzmax-zmin] (2)

(1)(2)式中,rij為無量綱處理后的指標值,zij為第i個對象在第j個指標下的自變量值,zmin為自變量最小值,zmax為自變量最大值。

經過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數據均在區間內,且無論是對正向指標還是逆向指標,rij的值均是越大越好[6]。

4.4 ?評價模型

鑒于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系統的復雜性和層次性,定量綜合評價的單項指標只能從某一側面反映可持續發展狀況,只有將單項指標合成綜合指標才能反映可持續發展的整體狀況。為全面、綜合反映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水平,本研究定義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綜合指數F,ωj為第j個指標的權重值,rij為無量綱處理后的指標值,n為評價指標個數,并采用如下加權函數法合成評價函數:

F=[i=1nωjrij×100,(j=1,2,…,n)] (3)

綜合評價指數理論取值范圍為[0,100],指數越小,說明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弱,指數越大,說明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8]。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代入(3)式,得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數。

4.5 ?評價標準

目前,學術界對于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結果沒有界定統一的標準。為對全體樣本評價結果區分層次,對全體樣本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相對強弱進行了劃分[9]。示范社是帶動合作社發展的“領頭雁”,通過示范社典型引路,才能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有效、可持續發展,并發揮應有的作用[23]。因此,取樣本中52家國家級示范社為標桿合作經濟組織,計算可持續發展綜合指數,取其評價值作為標桿值。將樣本中任一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綜合指數與標桿值進行比較,即可得出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強弱。

5 ?實證結果應用與分析

5.1 ?總體評估

將上述評價體系應用于重慶334個樣本,結果顯示,2017—2019年,全體樣本可持續發展綜合指數表現出先降后升發展趨勢。2018年略有下滑,同比下降2.07%;2019年小幅反彈,同比上升6.43%。相關統計量如表5所示。

應用標桿分析法,將上述結果與標桿值進行比較。數量上看,可持續發展能力相對較強的占比在2018年同比減少9.80%,2019年同比增加2.17%,如表6所示。

5.2 ?分項評估

為深入了解重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狀況,通過研究單個指標的分項指數,進一步評估各評價指標對評價結果變化的影響程度。

由表7可知,成員對該組織的信任程度、成員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這2項指標相對較好,本組織專利技術數、產品通過網絡營銷獲得收入、成員比同類經營非成員人均增收額、政府對本組織的技術培訓次數這4項指標發展相對落后,且成員比同類經營非成員人均增收額還是逐年遞減,說明合作經濟組織幫助成員增收的優勢在逐漸弱化[22]。

根據回歸方程得到貢獻率函數,測算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貢獻作用,回歸函數如下:

F=0.093 8Z1+0.106 6Z2+0.136 8Z3+0.124 6Z4+

0.117 4Z5+0.097 2Z6+0.169 6Z7-0.094 4Z8+

0.094 1Z9+0.120 0Z10+0.101 5Z11+1.168 6Z12(4)

(4)式中,F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因變量,Z1、Z2、Z3......Z12為影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一系列自變量。

測算函數如下:

CRi=[αΔZiΔF],(i=1,2,…,n) (5)

(5)式中,CRi為第i個指標對F當年的貢獻率,α為(4)式的回歸系數,ΔZi為第i個指標當年增量,ΔF為可持續發展能力當年增量。

將(4)式代入(5)式,得到2018—2019年的指標貢獻率(見表8)。

由表8得知,本組織主產品價格波動幅度是推動可持續發展指數下降的主因,貢獻度在2018年、2019年分別高達307.15%、75.50%;而成員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是阻止可持續發展指數下降的主因,貢獻度在2018年、2019年分別為-179.94%、 -9.45%。結果表明,主產品價格波動幅度、成員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是影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指數變化的主因。

6 ?結論與啟示

6.1 ?研究結論

1)在影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12個關鍵性因素中,標準化生產率、政府對本組織的技術支持和培訓、成員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理事會成員出資比例、有無網絡營銷、實行獨立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成員對該組織的信任程度、成員相對非成員生產同類產品的收入、負責人市場營銷能力、主產品市場知名度、參與本組織事務成員文化程度,這11個對可持續發展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影響程度依次減弱;主產品價格波動對可持續發展能力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影響程度介于負責人市場營銷能力和主產品市場知名度之間。

2)通過檢驗指標體系的有效性,評價合作經濟組織2017—2019年間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強弱。

從總體指數看,可持續發展綜合指數表現出先降后升發展趨勢。2018年略有下滑,同比下降2.07%;2019年小幅反彈,同比上升6.43%。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數量占比在2018年同比減少9.80%,2019年同比增加2.17%。

從分項指數看,各分項指標發展步調不同,導致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的各方面發展難以均衡,并且這種不均衡可能會繼續伴隨著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主產品價格波動幅度、成員履行合同和遵守生產標準的規范是影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3個關鍵因素。

6.2 ?政策啟示

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受其內外環境的雙重約束,通過計量分析,帶來以下的政策啟示。

1)優化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素質結構。從篩選的指標來看,成員受教育年限、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等均對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核心影響。因此,在確立以戶為參與結構的背景下,可盡量吸納農戶中具有較好文化素養的成員參與合作經濟組織管理及其相關事務。同時,通過交流學習、定期培訓等方式,提升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的相關知識培訓,優化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素質結構。

2)強化合作經濟組織成員契約精神。根據實證分析,成員間履行合約及對標準化生產規范的遵守,是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參與合作經濟組織的每位成員,都秉持參與合作的初心,遵守合作契約,才能達成效能最大化,促進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應在合作實踐中對社員進行契約精神教育,并按照事先約定組織統一的生產計劃,遵守投入品使用和管理規定,精心農事管理。合作經濟組織理事會應該帶頭遵守契約規定,建立公正透明的成本收支制度,建立重大事務公示制度,讓廣大成員對合作經濟組織產生歸屬感,增加相互間的信任度,遵守契約精神,促進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

3)加強合作經濟組織的精準制度扶持。政府部門支持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應該選擇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面,進行精準扶持。目前,應該把主要支持重點放在合作經濟組織提高標準化生產,以提高產品品質、加強合作經濟組織的技術支持、支持合作經濟組織建立銷售平臺、提升合作經濟組織管理層的管理水平和促進合作經濟組織產品品牌培育等,形成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正向支持。

4)引導合作經濟組織加強內部規范管理。根據計量分析結果,合作經濟組織內部財務管理規范性等對合作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顯著影響,并且成為其主要影響因素。為此,應該著眼于提升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切實加強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管理規范建設,建立公正、透明、獨立的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民主氣氛充分彰顯的內部治理結構,促進合作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 樊宗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實證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4.

[2] ? 黃祖輝,徐旭初,馮冠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對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現狀的探討[J].中國農村經濟,2002(3):13-21.

[3] ? 孔祥智,郭艷芹.現階段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基本狀況、組織管理及政府作用——23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調查報告[J].農業經濟問題,2006(1):54-59.

[4] ? 鄧桂梅,趙慧峰.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7(2):609-610.

[5] ? 馬新蕾,蔣永寧.淺析農業科技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以云南省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27-31.

[6] ? 黃勝忠,林堅,徐旭初.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機制及其績效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3):65-73.

[7] ? 荀雪霞.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0):157-158.

[8] ? 吳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86-90.

[9] ? 翟振才,羅政華.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主要約束因素分析——以湖南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3(3):39-41,50.

[10] ? 陳共榮,沈玉萍,劉穎.基于BSC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會計研究,2014(2):64-70,95.

[11] ? 莫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及分層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資源基礎理論和湖南省的187份調研數據[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31-35,48.

[12] ? 孫亞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利益機制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蘇省的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8(9):48-56.

[13] ? 黃祖輝,扶玉枝,徐旭初.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1(7):4-13,62.

[14] ? 黃祖輝,高鈺玲.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功能的實現程度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農村經濟,2012(7):4-16.

[15] ? 程轉男.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1.

[16] ? 李道和,陳江華.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履約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農戶的調查[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5(2):117-125.

[17] ? 柯若楠.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信息能力評價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4.

[18] ? 吳一鳴.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

[19] ? 黃怡,翁梅金.合作社持續發展的財務挑戰與規范建議[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6(12):14-15.

[20] ? 萬江紅,李繼娜.制度學派視角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聲譽制度塑造研究——基于對武漢市農民合作社的考察[J].農村經濟,2013(4):111-114.

[21] ? 丁宏術.基于后SCP范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7(2):88-90.

[22] ? 紀文,陳宇.農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江西省撫州市實證[J].武漢金融,2009(9):50-51.

(責任編輯:丁志祥)

猜你喜歡
評價體系可持續發展
《UG NX機械產品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改革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50:03
評價體系小改革職業技能大提升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0:12
以心育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商業會計(2016年13期)2016-10-20 15:32:16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2:30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青青青国产视频| 在线国产91|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无码九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91福利免费| 国产第一页亚洲|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3344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四虎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国产96在线 |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a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男女在线|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无码久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亚洲区第一页| 天天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亚洲综合狠狠|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性色综合网|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日韩黄色精品|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拍在线|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亚洲无码37.|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国产香蕉在线|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国产欧美另类|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欧美三级自拍| 国产欧美另类| 婷婷伊人久久|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91无码网站| 久久毛片基地|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无码九区|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