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 趙明明
一、引言
2014年,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了“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受到了廣泛關注,并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要充分挖掘和運用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2]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3]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4],深刻闡述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
二、民航院校大學英語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航空運輸以安全、快捷、通達、舒適的獨特優勢確立了其獨立的產業地位,并且成為國家戰略性、先導性產業。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把民航業定為戰略性產業,把發展民航業提升為國家(地區)戰略。根據中國民航局2021年6月發布的《2020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798.51億噸公里,旅客周轉量6311.28億人公里,貨郵周轉量240.20億噸公里。[5]據CEIC的統計,截至2019年12月1日,國內航空運輸業從業人數達到623543人(數據來源于中國民用航空局)[6],2020年民航直屬院校共招收學生23221人,全年招收飛行學生5480人。[5]
民航是國家戰略性行業,不僅從業人數眾多,更是中西方交流與合作的窗口行業。近年來,從國產大飛機的成功研制,到疫情期間的民航運輸運轉,民航業始終身處中西方交流對話乃至競爭碰撞的中心地帶。如何在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在競爭中堅定維護國家利益,這就要求民航從業人員政治站位高、理論基礎扎實、思想意志堅定。因此,加強思想教育,在民航院校中大力實施課程思政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設計課程時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7]大學英語是一門公共必修課,教學周期一般持續2~4個學期,且授課對象為全體在校大學生。大學英語教師具備的較強外語能力和跨文化視野,天然地成為學生學習、了解西方世界的橋梁。[8]在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中,不可避免會涉及有關西方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個人主義等內容,甚至會出現一些如個人利益至上、資本至上的負面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如何幫助學生客觀、公正了解西方文化和世界,開展批判性學習、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激發四個自信、堅定發展信心,都是英語老師們責無旁貸的任務。這就要求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加強課程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西方文化的關系,做到“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也扮演著壓艙石和指路標的重要作用。
三、現有問題
課程思政并非新鮮事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早已零散存在一些關于理想、奉獻、人生價值等相關內容。然而,課程思政概念的系統化闡述還是新生事物,在此理論指導下開展的課程思政教學還處在發展階段,民航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建設在教學體系、教學實施過程、評價體系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教學體系尚不完善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以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為基礎,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建立起一套成熟且廣泛應用的教學體系,但課程思政并未包含在此體系中。長期以來,雖然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已經包含了部分課程思政內容,但多為教師自發或下意識行為,缺乏教學體系的框架指導,不論是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或方法中都無法體現課程思政內容。教學體系的不完善使得課程思政教學呈現出自發性、零散性的教學特點,課程思政教學極大依賴于教師的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教學手段五花八門,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缺乏體系規范和指導。課程思政教研活動的開展也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尚未形成有效的教研合力。
(二)評估體系較為薄弱
開展課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要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而對主觀精神層面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是很難做到量化和可視化的,這就引發了課程思政教學評估手段較為單一的問題。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們通常通過出勤率、課堂參與程度、作業完成情況等常規教學評價指標來評估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有針對性的評估手段尚顯不足。課程思政的教學通常需要經過學生的深入學習、積極消化和主動積累后,才能形成有效輸出,體現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效果往往依賴教師的主觀觀察,缺乏更有信度和效度的評價方法。因此,需要借鑒多媒體、智能工具等信息化手段,大力挖掘各種評估工具,豐富評估方法,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評估體系。
(三)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課程思政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的缺失帶來的直接影響之一就是教學實施過程缺乏規范,這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在實際教學中,選取哪些具體課程思政內容、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運用何種教學手段、使用哪種教學方法、如何組織課堂活動等教學實施的具體內容,都由授課教師自行決定。目前,課程思政教學整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仔細觀察卻發現實則處在無序生長階段,教學內容看起來充實豐富,細細探究卻缺乏深層次教學邏輯,呈現出碎片式、自發性、偶發性特點。其次,課程思政解決的是“立德樹人”的問題,這對教師的道德品質和理論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但目前針對教師的課程思政業務水平的培訓和進修還很欠缺,對教師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規范還存在較大空白。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解決對策
(一)以教學內容為抓手,完善教學體系建設
教學內容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立足之本,直接影響到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模式的建立和教學活動的開展。我國民航業的建立和發展本身就是一部國家自立、民族自強的不屈奮斗史,逐漸形成了“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這一當代民航精神。這當中包含的課程思政內容和元素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為課程思政教學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我們要深刻剖析民航發展歷程,認真領悟民航精神的內涵,結合現有教材尋找教學內容的重合點和突破點,將民航精神有機融合到大學英語課程之中,凸顯行業特色。通過挖掘有行業特色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目標的設定,在教學模式中凸顯課程思政的重要地位,并據此重新設計教學活動。一手抓英語,一手抓行業,兩手并舉,建立完善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二)以信息技術為推手,建立多維評價體系
目前,課程思政評估指標在大學英語評價體系中的缺失是個重要的問題,以此得出的評價結果無法真實反映教學質量、體現教學效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創新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必須將短板補齊,對原有評價體系進行整合更新,把課程思政納入大學英語評價體系中。當前對課程思政的評估多以教師課內觀察為主,形式單一且較為主觀,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可以以信息技術為推手,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智能學習工具,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以更豐富的方式積極輸出課程思政的學習成果。通過網絡課程、線上作業、音頻視頻、項目協作、論壇討論等方式,全方位展示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同時,增加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促進師生互評和生生互評,建立多維評價體系。
(三)以教師培訓為契機,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教師則是教育的靈魂。身正才能為師,一個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必將給學生帶來深刻影響。過去大學英語教師多以語言教學為主要任務,課程思政教學通常以個人經歷或感悟為出發點,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持,理論深度、廣度和高度都十分欠缺。當大學英語教學必須涵蓋課程思政內容時,就給英語教師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9]因此,要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這不僅關乎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更關系到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教育大計。
五、教學設計示例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是直屬中國民用航空局的高校之一,大學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應用大學英語》。我們以該書Unit 2 Idols為例,介紹基于“思政+行業”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本單元主題為Idols(偶像),詳細敘述了一個舞蹈愛好者的故事。作者在舞蹈學習過程中遇到經濟困難,在瀕臨放棄時偶然在電視節目中認識了舞蹈演員黃景偉。在了解黃景偉的故事后,作者受到鼓勵并堅持學習舞蹈。通過對課文的梳理分析,筆者總結提煉出兩個課程思政元素(①如何面對困境?②什么才是真正的偶像?),分別在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結合課文開展教學。
課前部分: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要求學生通讀課文,理解“黃景偉為什么成為作者的偶像”,通過制作思維導圖進行歸納總結。此部分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進行思辨學習,具備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教師可通過能否按時完成作業及思維導圖制作的質量來評價課前學習的效果。
課中部分:在課堂中,學生展示思維導圖發表意見,總結出如專業能力強、面臨困難不退縮、為人謙和、具有榜樣力量等原因。教師此時引入第1個課程思政問題:如何面對困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帶領學生體會面臨困難不退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隨后教師播放介紹航天員“女教頭”黃偉芬的視頻片段,通過對大名鼎鼎的航天員和默默無聞的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的對比,結合民航精神,引導學生思考第2個課程思政問題:什么是真正的偶像?組織開展課內小辯論:黃偉芬是偶像嗎?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偶像的本質:偶像并不只有光鮮亮麗的一面,平凡人腳踏實地、敬業奉獻、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也一樣可以成為偶像。此部分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摒棄“唯金錢與名譽論”的錯誤價值觀,培養國家觀念和奉獻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介紹、辯論、討論等課堂活動評估學生學習效果,同時,采取票選“最佳辯手”等方式,增加生生互評。
課后: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了解川航3U8633航班“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的故事,并以拍攝新聞報道的方式介紹川航3U8633事件。此部分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建立行業榮譽感,通過完成視頻作業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師從語言、拍攝、立意等方面對視頻作業打分,同時在班級展播視頻,完成生生互評。
在此教學設計中,教師吃透教材內容,選取航空、民航精神等課程思政切入點,充分利用網絡、視頻等多媒體和課堂教學的聯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并將生生互評納入評價體系中來。課程思政的教學從通識內容進階到行業內容,既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也幫助學生建立行業意識,初步培養團結協作的民航職業素養。
為民航事業培養人才,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輸送人才,對民航院校來說,責任重大,光榮使命。作為民航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我們要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集思廣益、努力實踐,把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好、用好、教好,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EB/OL].http://news.cslg.cn/index/read/id/80124.
[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人民網.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4]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5]中國民用航空局.2020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caac.gov.cn/XXGK/XXGK/TJSJ/202106/t20210610_207915.html.
[6]中國民航運輸業:從業人數[EB/OL].CEIC.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china/air-industry-number-of-employee.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5.
[8]馬惠瓊.文化融通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的價值反思與實現路徑[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19(5):106-112.
[9]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中華網.https://news.china.com/zw/news/13000776/20180503/32370576.html.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職業院校外語教學課程思政研究專項課題基于“思政+行業”的高職英語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究——以民航職業院校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WYJZW-20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