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俊輝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引導小學生們誦讀我國優秀的經典古詩文,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素養得到提高,還有利于加強我國義務教育的整體文明建設,對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也有積極作用,可以使得家長和學生實現雙贏。因此,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的啟蒙時期,更應該被融入更多向經典古詩文這樣的優秀傳統文化。從《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不僅僅在強調要努力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應該把傳統優秀文化和語文課堂科學合理地融合在一起。為了貫徹落實好國家政策,除了挖掘出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來,教師們還應該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爭取更多的教學時間和機會。
一、設立合適目標,開展對應活動
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要首先設立好合適的目標。所有誦讀活動的進行都要向目標靠齊。比如,我們以古詩文《登鶴雀樓》的教學為例。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為他們設立的目標可以是讀流利。因為對于年齡尚小的他們來說,讀流利是有難度但是卻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誦讀能力,教師首先要帶領他們讀正確,將每個字都發音和咬字都落實好,然后再帶領他們熟悉整篇古詩文,最后達到流利誦讀的目標。而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呢,教師為他們設立的目標可以是讀出詩韻。不管是在文字的積累量方面,還是在誦讀古詩文的流利度方面,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相對來說都是不錯的。所以在誦讀《登鶴雀樓》的過程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們去體會作者的情感,用心去體會作者不凡的胸襟抱負,讀出那種積極向上的進取之聲。
二、教師適當指導,應用多種形式
多元化的古詩文誦讀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學習,不同的學生所適合的學習方式不盡相同,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誦讀興趣進行一定的了解,正確使用多元化的形式如直接朗誦、配樂配景朗誦、舞臺朗誦、視頻朗誦、集體朗誦、線上誦讀等,對其進行適當的指導。在古詩文誦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們講解古詩文作品中的內容以及背景知識,通過有趣的故事內容來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拋出問題讓學生們進行閱讀、思考。將學生們分為若干的小組進行比賽,小組成員可以互相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詩文作品。討論完后進行的比賽可以是多元化的,例如:比賽分為三個回合,第一回合可以是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文,第二回合可以是回答教師留下的問題等,還可以通過附加題的形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這種方式展開的古詩文誦讀活動大大提升了學生對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同時能使學生對古詩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開展拓展活動,豐富誦讀感知
為了豐富學生們的誦讀感知,教師要積極地開展拓展活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特征和現實情況,為他們精選優質的課外閱讀內容。比如,結合眾多讀者的反饋和教育工作者的建議,教師可以為學生們選取《早發白帝城》這一經典古詩文進行誦讀教學。全詩把詩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運用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在教學的過程,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們上臺來講述作者李白生平的事跡和這首詩的背景,然后帶領學生們有感情地誦讀。通過誦讀這篇經典古詩文,學生們不僅僅實現了自身情感的釋放,而且還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誦讀感知。
四、組織評價交流,增強實踐體悟
在實際的誦讀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們一同交流,通過組織評價交流來提升學生們的誦讀水平,致力于增強學生們的實際體悟。在學某篇經典詩文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小聲地誦讀、在誦讀時遇到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記、讀到好詞好句及時摘抄下來等等。此外,教師還應該傳授更多科學的誦讀方法給學生們。比如,針對篇幅較長的古詩文,如《商山早行》。教師要告訴學生們對此進行略讀即可,對于古詩文的重點內容“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則要深入挖掘、慢慢咀嚼;針對“短小精悍”的古詩文如《靜夜思》《春曉》等等,教師則要引導學生們對此進行精讀。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并向學生們提出誦讀評價,給出更好的誦讀建議。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