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輝 孔祥容


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較快增長,已成為支撐經濟轉型、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商業銀行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方式大致包括信貸投向傾斜和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兩大類。本文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近年來銀行業扶持力度以及面臨的問題和成因,在借鑒國外同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在傳統產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應積極地介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強協調合作及創新力度根據其不同子行業以及不同成長階段提供個性化、綜合化服務。
一、商業銀行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服務現狀
商業銀行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方式大致包括兩類:一是信貸投向的傾斜。近年來,在嚴監管、去杠桿、去產能的背景下,銀行業金融機構逐步回歸信貸本源,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據各家銀行年報顯示,大中型商業銀行信貸投向緊跟國家戰略,加大對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對現代服務、科技信息、先進制造、綠色環保等產業加大信貸投放。二是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成立產業基金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社會資源配置和資金的良性循環,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先導性和支柱性,培育和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由于我國大型商業銀行網點較多,客戶基礎較好,在流動性管理、期限結構管理等資產負債管理方面的能力明顯優于中小銀行,且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多需要較長時間進行孵化,從投入資金到退出獲得收益的周期較長,因此,當前參與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銀行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主。此外,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金融需求不限于資金方面,整個產業鏈需要綜合化、差異化的服務。
(二)存在問題
1. 定位和目標不清晰,缺乏頂層設計。一是各家商業銀行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注和認識還不足。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重點支持行業和主要業務模式,尚未形成清晰的戰略定位和目標;二是缺乏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業務相配套的部門設置、激勵機制、資源分配、人員配備的頂層設計。
2. 部門條塊分割現象明顯,難以形成合力。現階段商業銀行部門條塊分割現象明顯、業績指標分配機制不明確,業務的多頭管理、互相掣肘的情況較為嚴重,部門之間難以形成合力。如“投貸聯動”模式下貸款部門不能享受投貸聯動帶來的投資收益,卻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因此缺乏業務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激勵考核短期化,影響員工積極性。商業銀行現行的考核方式過于注重當期利潤的實現。而適合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貸聯動”等創新服務模式投資回收期較長,即期盈利的考核方式導致業務人員更傾向于盈利回收期快的傳統信貸業務,制約業務人員開展創新型業務的積極性。
4. 專業人才儲備不足,制約業務開展。據了解,國有商業銀行雖在已在總行相關部門引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行業研究人員,但從整體來看,前臺業務部門和中后臺風險審批部門仍然缺乏相關行業的專業人才,嚴重制約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業務開展。
5. 行業客戶積累不足,開發渠道較少。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業務基礎和客戶基礎較為薄弱,客戶資源積累不足;二是客戶開發渠道較少,與創業投資機構、擔保機構、政府機構、科技園區、股票交易市場共享客戶資源和信息的營銷合作平臺不夠完善。
二、國外同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商業模式及典型案例
(一)商業模式
與我國不同,很多國家并沒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行業定義,大多針對某幾個本國優勢產業進行重點扶持,這些產業普遍具有高成長性、強創新性和高風險性,因此,本文主要借鑒國外同業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金融服務模式。國外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美國的資本市場主導模式;二是日本與德國為代表的銀行主導模式;三是以色列、新加坡、印度為代表的政府主導模式。以上三種模式中,日本、德國的模式需要政府的低息貸款、信用保證等直接支持。而美國風險銀行的模式需要的政府支持相對較少,因此對于我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借鑒意義更大。
(二)硅谷銀行案例分析
作為美國風險銀行的代表,硅谷銀行通過專業的運作模式服務于科技創新型企業,成功地控制了風險,并獲取了高收益。硅谷銀行商業運作模式如下表所示:
三、借鑒與啟示
由于國內外以后在金融市場成熟度、政策環境、經濟發展階段、創業投資環境等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硅谷銀行的運作模式難以直接復制,但仍有一些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國商業銀行學習借鑒:
一是制定正確的戰略方向。建議商業銀行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征及銀行的業務積累、客戶資源優勢篩選重點行業,進行業務切入和試點,探索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并進行專業化運作。
二是探索合適的盈利模式。對于科技創新型企業,既要采取“投貸聯動”的金融服務模式,分享其高成長收益;又要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實現貸款收益與風險相匹配,從高額存貸差中獲取收益。
三是做好風險防控。主要措施包括:建立戰略聯盟以識別風險,通過與VC、PE、評估、擔保、保險公司、科技園區、科技小貸公司等機構建立合作,獲取潛在客戶資源,了解更多企業的“軟信息”以識別風險;強化專業運作以控制風險,選擇重點行業試點切入,對內培養熟悉相關產業和銀行業務的跨領域復合型人才;創新抵押模式以防范風險,加強對輕資產行業的研究,采用知識產權等多種創新方式進行抵押以防范風險。
四是制定競爭策略,強化客戶需求分析,精準了解客戶需求,結合客戶需求完善產品類型。加強相關行業的研究及資源積累,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和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融資+融智+融商+網融”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國外同業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經驗表明,通過專業的商業模式運作能夠成功控制風險并取得較高收益。我國商業銀行應吸收硅谷銀行運作模式中的成功經驗,采取適合于中國國情和銀行實際情況的盈利模式、風險控制及競爭策略。
參考文獻:
[1]賓建成. 國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趨勢與中國對策[J].亞太經濟,2012(1):99-103.
[2]郭曉蓓,鄧宇. 養老產業運行狀況分析及融資建議——基于商業銀行養老產業布局的視角,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1(02):11-16.
[3]? 欒小華. 中國商業銀行信貸資源投放效果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18(6):96-102.
[4]張宏彥,王磊 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94-101.
[5]田娟娟,梁峰.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性融資效應分析[J]. 農村金融研究, 2016(4):11-15.
[6]烏東峰,劉維捷. 涉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金融支撐的需求特征及原則[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9):90-95.
作者單位:金輝,中國民生銀行財富管理部/私人銀行部,數字化建設崗,計算機+金融學雙碩士、中級經濟師、CFP、CPB、通過CFA二級;孔祥容,中國民生銀行網絡金融部,互聯網規劃崗,軟件工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