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圓圓


我國銅桿行業產能出現嚴重過剩,需求市場基本飽和,加工費逐年下行。疊加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不斷走高的銅價,很多中小企業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大企業也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本文以中國銅桿行業為分析對象,借助PESTEL模型,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環境和法律六個方面分析中國銅桿行業的宏觀環境,展望中國銅桿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引言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市場,大約消費了全球50%的銅資源,中國銅加工材料總產量約為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從銅加工產品的比例和銅消費構成來看,銅桿行業占著非常重要的比例。銅桿,學名為電工用銅線,是生產電線電纜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在國民經發展中起著工業“血管”的作用。如圖1(a)所示,2018年,我國銅桿消費在銅消費市場占比達到53%。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銅桿企業在生產規模、生產工藝與裝備、產品質量等方面已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并涌現出年產百萬噸銅桿的企業,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在世界的影響力也逐漸提高。按生產工藝不同,銅桿產品主要分為低氧銅桿(含氧量為200-400ppm)和無氧銅桿(含氧量≤200ppm),其主要消費端涉及電力、建筑、家電、汽車以及電子等領域。其中,電線電纜的應用最為廣泛。隨著計算機網絡、汽車、輕軌及地鐵電機車、海內外高鐵項目的快速發展,電線電纜是輸送電能、傳遞信息、電器、儀表的基礎器材,是電氣化、信息化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基礎產品,是現代經濟發展和社會日常運轉的重要保障。因此,電線電纜行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銅桿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2018年我國銅桿下游的消費組成如圖1(b)所示,其中電力電纜消耗約270萬噸,占比33%左右。
銅桿的主要原料一般為電解銅,也有部分地區采用廢雜銅作為原料,銅桿產能主要分布于華東地區。據統計,2020年全國精銅桿設備產能約為1700萬噸,運行產能1300萬噸,華東區域銅桿產能占比近70%;全國廢銅桿設備產能約500萬噸,江西省是廢銅桿最大的生產集中地。2020年我國的精銅制桿和廢銅制桿產能分布見圖2所示:
二、中國銅桿行業發展歷程及當前行業現狀
從上世紀90年代至2000年初期,是中國銅桿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中國房地產制造業及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銅桿需求增速迅猛,銅桿市場需求大于供應,加工費效益可觀。與其他投資項目相比而言,銅桿項目投資少、產值大,進入門檻低,各銅材加工企業紛紛新建、擴建銅桿生產線,使得國內銅桿產能急劇增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國內銅桿需求增速開始放緩,市場開始轉為需方市場。2018年,經濟環境疲軟,消費增速下滑過快,銅桿行業需求乏力,銅桿產能嚴重飽和,廢銅替代效應顯現,行業內競爭日益激烈。2020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考驗,持續擴張的產能和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企業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當前銅價逐級攀升,下游加工企業要面對更大的資金風險和市場風險,成本壓力更大。當前中國銅桿行業的現狀如下:
(一)銅桿行業的區域性比較明顯,行業內競爭激烈
銅桿企業主要集中在銅原料豐富的區域和銅桿消費集中區域,致使行業內競爭激烈,尤其是同質化競爭。某些企業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采用惡性的低價競爭手段,相互壓價,企業微利甚至虧損,不僅拉低了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而且使得眾多中小生產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窘境。近年來,銅桿市場加工費波動率較前幾年明顯加大,側面表現了當下市場競爭激烈的局面。
(二)銅桿行業產能擴張過快,產能利用率低
目前,銅桿行業供應端的增長率遠大于需求端的增長率,而且銅桿產品基本上不存在獨特性和差異性,同質化現象明顯。另外,新建和擴建項目使得產能不斷攀升,市場處于嚴重供過于求狀態。國內銅桿生產企業當前生產能力較強,然而新增投產的腳步依然未見停下,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存在。
(三)環保成本、人工成本和資金成本不斷攀升,加工費長期承壓
銅桿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銅桿企業在購買原料電解銅時一般采用現款現貨的方式,而在銷售銅桿時多數存在數天到數十天不等的賬期,資金成本面臨很大壓力,日益趨緊的環保政策對銅桿企業的環保成本有很大影響,銅桿加工費逐年下行,銅桿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甚至虧損。
(四)銅價波動加劇,點價交易與套期保值難度加大
銅價進入高位高波動區間,使得銅桿企業的點價交易和套期保值難度增加。銅桿企業可以通過套期保值的方式控制風險,但原材料采購的定價模式和銅桿銷售的定價模式不是一一對應的,不利于企業的原材料采購,市場風險比較大。
三、借助PESTEL模型分析中國銅桿行業宏觀環境
PESTEL分析又稱大環境分析,是分析宏觀環境的常用模型。宏觀環境是指影響所有行業和企業的各種宏觀力量和因素。一般情況下,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包括:政治因素P(Political)、經濟因素E(Economic)、社會文化因素S(Social)、科技因素T(Technological)、環境因素E(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Legal)。下面借助PESTEL模型分析法就中國銅桿行業的宏觀環境逐一展開分析:
(一)政治因素(P)
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美貿易摩擦、產業轉型升級等多重挑戰,國家啟動一系列“新基建”經濟刺激政策,電網、鐵路運輸、5G網絡、房地產、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保持較大規模的投資,尤其是高速鐵路的基礎建設、電網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將帶動電線電纜行業高速增長,為銅桿行業帶來較大的需求增長空間。后疫情時代,全球電力行業有可能面臨大重組、大調整的重大變革,我國電力行業目前正處于調整結構、轉變方式、更換動力的關鍵時期。在“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力投資業務的價值鏈也必然要進行深度調整和重塑,從而拉動對銅桿消費需求的增長。
(二)經濟因素(E)
受國內生產型企業綜合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勞動力成本、環保成本等)上升、發達國家再制造業化、更多發展中國家快速推進工業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已發生轉變,從原來的高速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國內市場需求正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01.6萬億元,比2019年增長2.3%,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當前,經濟增長結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過去兩年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服務業產出和居民消費在疫情中損失嚴重,恢復緩慢;在疫情常態防控機制下,工業產出率先恢復;海外疫情擴散增強了對中國的出口依賴,中國經濟增速向常態水平邁進。國家大力推動以內循環為主體、內循環與外循環相結合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將為線纜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市場基礎和施展空間。隨著國家電網投資額逐年加大,電線電纜行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新態勢,市場需求量穩步增加。但是,我國目前仍然處于工業化進程的中期以及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提升還有很大的投資空間,新城鎮化建設為線纜產業提升供給結構和能力提供穩定市場,下游電線電纜行業的需求增加必然將會傳導到銅桿行業。
(三)社會文化因素(S)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略發展的推動下,促進汽車線束、電池電極、電子連接器、接插件等眾多領域的需求,同時拉動銅箔、銅線、銅帶等銅加工材的消費;電子工業發展方面,對高強高導銅及銅合金材料的需求產生了旺盛的拉動力。對于已經經歷了高速發展時期的電力工業和房地產等行業來講,其對基礎銅加工材的拉動力將逐步放緩,加快推動銅加工材行業在大產能背景下的產業結構優化。
“新基建”和“碳中和”等國家戰略有序推進,將極大的激發如電力工業、數據通信業、交通運輸業以及新能源等眾多行業發展新動能。這些細分領域的發展壯大,將會有效促進電線電纜需求量及產品結構的調整,高端制造業發展為線纜產業轉型、創新升級創造高端市場。因原材料成本約占總成本的80%以上,實際上電線電纜行業屬于“料重工輕”的微利行業。電銅等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存在電纜企業為減小虧損不接或少接訂單、用戶無法接受高價而取消訂單,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電線電纜替代品等現象,從而影響銅桿行業的發展。
(四)技術因素(T)
近十年來,國內銅桿線的生產技術水平逐年提高,目前普遍的工藝主要有上引連鑄法和連鑄連軋法,其中上引連鑄法生產的銅桿為無氧銅桿,連鑄連軋法生產的銅桿為低氧銅桿。
利用上引法生產的無氧銅桿,其主要特點是產品表面光亮、電阻率高、設備投資小、操作簡單、設備維護費用也較低。但缺點是生產的銅桿為鑄態組織,不適于深加工,并且結晶粗且疏松,尤其做細線加工時與連鑄連軋法生產的銅桿更容易出現斷頭,生產率低。上引法如果選用高純電解銅為原材料生產無氧銅桿可拉伸出直徑小于0.1mm銅線。此外也可根據情況添加廢銅,降低生產成本,但是產品質量不穩定,只適用于一般性電纜生產。
利用連鑄連軋法適用于生產低氧銅桿,生產過線過程中利用酒精溶液冷卻清洗,銅桿表面非常光亮、無毛刺,產品機械性能優異,質量穩定,能滿足多頭高速拉絲機的要求,產量大,熱效率高,達產后單位能耗低,但是設備投資較大。低氧銅桿對于生產漆包線而言比無氧銅桿具備更好的柔軟性、回彈角和繞線性能等。當前世界各國采用的銅桿連續生產線新工藝主要有美國的SCR生產線和德國的Contirod生產線。這兩個系統在原理上基本相同,工藝上也大同小異,其差異主要體現在鑄機和軋機的形式和結構上。
目前,市場上大中型銅桿生產企業基本采用進口連鑄連軋生產線,因進口線的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相對穩定,而且進口線的整體開工率較高;國產生產線產能主要集中于小型銅桿生產企業中,生產線的生產效率低,且小型企業成本控制能力差、抵御風險能力弱,開工率較低。銅桿行業新投產進口線產能占比逐年增加,落后生產線逐漸被淘汰。
(五)環境因素(E)
從“十三五”時期開始,綠色發展是工業領域轉型升級的重要主題,產品之間的競爭更應該體現我國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趨勢和新要求。銅桿加工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環境影響主要包括:
廢水:銅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主要有冷卻水、洗床廢水和脫硫廢水。
廢氣:銅桿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氣主要有:反射爐廢氣、工頻爐廢氣、水箱預處理烘烤廢氣等,這些廢氣中主要含有SO2、NO2、PM2.5~PM10等污染物。
工業固體廢物:銅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主要有爐渣、邊角料、收集煙塵、脫硫渣、沉淀泥渣、廢耐火材料、廢布袋。
資源能源消耗:銅桿生產過程中消耗的銅原料主要以陰極銅為主,其他輔料主要有乳化液、脫模劑、木炭以及石灰等。使用的能源主要有電、天然氣、重油等。能源(電力)和燃料(場內外運輸)的供應和使用過程中會排放溫室氣體和VOC等,不僅會造成全球變暖影響,而且也會產生其他的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酸雨、臭氧消耗、森林破壞以及釋放放射性物質等。
從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現狀來看,我國的能源結構目前仍以化石能源為主,預計冶煉行業和銅加工生產行業都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生產峰值。碳排放背景之下,銅桿行業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在進入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產業布局重塑的低碳轉型機遇期的同時,也需面對突破低碳技術瓶頸、搭建綠色低碳機制等重大挑戰。未來產品競爭中,綠色因素將是不可或缺、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
(六)法律因素(L)
銅桿是電線電纜行業重要的基礎原料,其作用主要是傳輸電能,因此傳輸的安全性必須要受到重視。目前,中國銅桿生產企業的生產技術工藝多樣,某些銅桿生產企業采用廢雜銅作為主要原材料,導致市場上銅桿質量參差不齊,而質量較差的銅桿在下游端的應用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的《電工用銅線坯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32046-2015)國家行業標準,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是銅桿行業能耗限額的唯一國家標準。該標準強令銅桿行業節能減排,規范銅桿生產企業單位產品能耗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速淘汰行業落后產能。
四、總結
綜上所述,宏觀因素如政治、經濟、環境、法律等對于銅桿行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等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銅桿行業正處在一個相對有利的社會環境中,但在技術方面仍有不足。銅桿生產企業面臨加緊轉型的問題,隨著環保政策和去產能政策的持續推進,銅桿行業落后產能將逐步退出,行業產能分布格局將迎來重大變化,產品質量差、規模小的企業將逐步被大企業兼并或被市場淘汰。在未來,中國銅桿產能過剩的局面會得到有效改善,銅桿消費市場平穩,銅桿產品逐步向高端產品領域轉移,行業聚集化、高端化成為必然發展趨勢。銅桿生產企業要不斷探索精細化生產管理的途徑,持續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減少環保風險、降低運行成本,進一步創造競爭優勢,提升品牌價值,提高自身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加強企業間交流及上下游產業的人才合作,實現合作共贏,共同推動銅桿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偉.江銅集團華東地區銅桿營銷策略分析.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8.
[2]楊曉霞.鄧憲洲.有色金屬加工行業現狀特點及發展趨勢.有色金屬加工.2015.
[3]燕志富.中國銅桿行業發展現狀與建議.中國有色金屬.2015.
作者單位: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貿易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