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燕珍
社會責任投資也叫ESG投資,旨在推動企業把社會、環境、公司治理等因素融入到企業的日常業務中去,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實現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以及低碳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通過宣言,顯示政府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決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ESG投資在我國的綠色經濟上也已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改革過程中仍需不斷探索改進。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節能減排、新能源技術上有一系列的突破,如氫能源的加速研發,加快了實現污染零排放的進程。為此,本文探討了發揮ESG投資在促進“雙碳”目標實現中的引導作用,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一、前 言
ESG理念可追溯至1960年代,在最近幾十年,內涵與邊界不斷擴大,近年來因為生態環境受到二氧化碳對大氣層的破壞,氣溫上升導致動植物的生存條件嚴重惡化,對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敲響了警鐘。我國對生態環境一直高度重視,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制定一系列的節能減排措施。2020年,我國正式提出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這對于我國實現綠色經濟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總體來看,中國從達峰到凈零排放的時間間隔只有30年,這意味著更具挑戰性。企業的ESG披露也充滿了挑戰,ESG關注的風險與機遇因子一直在擴大,管理層在對外報告披露時需將新的因子進行情景分析,并且財務準則的發展已經跟不上環境社會的制度變革,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近年來,資本市場的投資方向對企業的生態理念有引導作用,投資對政策實現“雙碳”目標的支持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為了實現雙碳目標,不僅僅對傳統行業如煤炭進行結構性整合,淘汰落后產能,還要支持傳統行業進行技術變革,產業升級,將我國的能源結構變更為以新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在國際的能源變革爭取彎道超車。在此過程中,ESG投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ESG理念能促進企業提升社會責任感,金融機構通過投資新能源賽道,增加投資者收益,將持續利好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二、 ESG理念的發展
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除了財務數據,它要求企業更注重環境、社會、企業治理等社會責任的因素。通過ESG評價,企業的各方面利益相關者,可以通過閱讀企業的財務報告,了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1]。隨著經濟的發展,投資者除了關注企業的利潤情況,也越來越重視企業對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方面的貢獻。ESG的概念相對來說比較新穎,直到2006年,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提出ESG在生態環境發展和社會責任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因此國際上積極倡導ESG理念。ESG理念經過多年來的改變最后提煉為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個因素,形成完整的ESG系統的評價體系,并且受到社會的廣泛運用。近年來,面臨日趨嚴重的氣候環境問題,我國制定出了新能源政策,以減緩氣候變化。國務院也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對上市公司的要求中去。自提出了“雙碳”的雙碳目標后,國家就致力于綠色轉型發展新能源。對企業的生產環節中的廢氣、廢水量進行打分,這就是ESG報告中E(環境)的部分。環境保護被放在經濟發展的前面,將環境保護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雙碳”等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
三 、 ESG促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的重要性
我國還處于綠色經濟轉型的初期階段,近年來才形成ESG基本框架,暫未設立監管機構督促企業執行ESG政策。加強ESG投資是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低碳經濟及“雙碳”戰略目標的保障。
(一)在政策和監管層面,ESG是綠色轉型的主要驅動力
我國在力推節能減排的同時,也需兼顧地方政府財政的承受能力。如何在促進發展經濟的前提下,有力推動和促進碳中和的實現是我國乃至各地方政府急需思考的問題。傳統的高能耗產業如能源,高污染產業如化工企業的轉型,將嚴重影響新能源推進的進程。企業ESG披露還處于自愿階段,行業缺乏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ESG強調對環境的關注,是有效推進碳中和的重要手段[3]。從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將ESG納入上市公司的強制披露,將進一步督促企業從環境效益質量改善、公司治理和社會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指導作用,促進企業綠色經濟的轉型。
(二)在金融機構層面,ESG是應對氣候風險,實施低碳投融資的重要出發點
我國綠色債券、ESG指數等綠色金融產品起步較晚,ESG概念近幾年才逐步受到重視,參與方與投資者為了搶占先機積極加入ESG投資。根據數據顯示,國際市場上ESG投資規模從2012年的13萬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5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3%,但國內綠色資金需求遠高于投資規模,ESG投資發展嚴重不足 [4]。2020年綠色產業基金實際出資規模不及千億。為了加大ESG投資,金融機構在發行債券時,可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評價;在投資研究、企業估值時納入環境、社會責任等因子;在投資賽道的選擇上以清潔能源產業鏈為主,以便積極響應碳中和的國家政策。金融機構ESG投資從初期的主動投資為主,發展到現在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并重。機構投資者投資風格的變化有賴于ESG評級體系的完善和評級信息的可追蹤性,ESG主題投資的收益率因此也更加客觀。投資機構應主動識別和控制風險,注重所投項目的環境風險暴露、負面環境影響,促進被投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環保,公開環境信息,提高綠色業績,注重環境和社會責任等的非財務效益。我國因氣溫上升每年產生的直接經濟損失超百億美元,實現碳中和可以使我國避免數額巨大的氣候損失。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加大創新技術投入,構建綠色創新體系迫在眉睫。通過“十四五”規劃,碳排放將持續降低,傳統行業的碳排放控制取得階段性的成果,規模以上的能源消耗降低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國大力提倡清潔能源、節能降耗,完善綠色制造的碳排放評價體系,不僅是在國際能源結構上實現彎道超車,更是經濟結構轉型,實現產業綠色轉型和能源循環發展,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經濟損失的有效方式。
(三)在企業層面,ESG為達成碳中和目標提供基本保障
戰略規劃中考慮ESG因子的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更注重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ESG業績優秀的企業也會獲得更多投資者的信任,隨著信用質量的提高,企業符合綠色債券貸款的標準,可以貼息等方式取得低利率融資。金融機構為實現“雙碳”目標的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5]。企業中特別是國有企業,更要發揮標桿示范作用,將碳中和的基本國策與國企改革相結合。國企更能明確國家政府的需求,運用更加專業標準化的管理程序,深耕可持續發展領域,增加綠色收入,推廣綠色經營理念,國企推行節能減排的示范作用為國家推動碳中和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
四、發揮ESG投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的作用與建議
(一)加強和完善ESG披露政策和標準
目前,ESG 體現在評價指標上,沒有完全考慮環境社會治理問題,也沒有強調碳減排信息的披露。較少投資企業運用ESG因素對所投項目進行估值,企業估值通常考慮的驅動因素難以體現出企業的社會責任。舉例說明如《中國石化上市公司ESG評價指南》中碳排放權重僅占報告的2.44%,其它因素的權重反而較高,讓企業缺乏改革的動力。ESG披露要求還處于自愿披露,各個企業的披露形式缺乏一致的標準,如證監會2018年修訂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對環境范疇一般披露和關鍵績效指標要求模糊,對社會范疇一般披露和關鍵績效指標的披露也沒有明確規定[6]。我國陸續出臺相關規定,如2019版《ESG指引》,幫助企業不斷提升ESG管理質量和報告水平。根據ESG理念,企業以獨立報告的形式披露氣候變化治理,監管機構建立和完善企業環境信息中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政策。企業向利益相關方展示年度績效,可采用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等指引。核心碳信息現時還是自愿性披露,如溫室氣體排放量、排放物種類及廢棄物總量等碳指標由企業自己選擇披露。在建立ESG評價體系時,由于行業特性使得個別量化環境指標無法披露,可應用解釋的原則進行說明以增加投資企業對碳排放的理解。我國也可對納稅企業在ESG領域的貢獻程度,制定稅收優惠及獎懲政策,定期公布企業ESG的履行情況,提高企業對碳排放的重視程度。
(二)支持和鼓勵每個金融機構的ESG投資實踐
ESG投資多為導向性和咨詢性投資,缺乏長效機制。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大型機構,尚未建立一套ESG投資的標準,機構投資者的產業引導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綠色投資指引》規定,創投機構進行ESG主題投資,是基于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這三大因素。ESG投資規模小,不足以滿足碳中和融資的需求。據統計,2019年我國ESG為主的基金投資規模約1000億元人民幣,2019年當年新增 ESG 主題基金也就幾十億元人民幣,數據表明我國現有的ESG投資水平較低[7],而國際市場上ESG投資的資產管理規模已突破35萬億美元。可喜的是ESG主題基金的市場業績表現回報率高于上證綜指,受到投資者喜愛,因此我國應支持和鼓勵ESG投資,吸引投資者參與到中國資本市場中來。基金業協會也可以評估創投機構的ESG投資業績,以加大ESG方向投資,以保證創投機構所投項目與“雙碳”目標的一致性。分析可持續發展水平綜合指標,鼓勵綠色金融產品,將ESG投資納入投資績效評價中,可增加創投機構對碳排放披露企業的投資比例[8]。
(三) 通過ESG投資加強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力量
基金業協會可制定并推動落實金融機構對ESG投資,在每年的繼續教育中,通過培訓提升金融機構工作人員ESG認知能力;鼓勵并引導金融行業開展 ESG 投資,對ESG 主題的基金給予政策優惠。基金在確定合格投資者時,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理解可持續投資的內涵以及ESG投資的重要性。創投機構屬于主動管理者,可定向選擇符合ESG標準的投資標的,增加對新能源企業的投資比例,減少對環境有威脅的化石燃料公司的投資比例。通過跟蹤,創投機構基金的投資收益率一般與ESG表現良好的公司呈現正相關,由于ESG表現較好的公司可以通過提升企業信譽,利用綠色金融產品降低融資成本以增強抗風險能力,從而財務利潤水平也隨之提升。通過政策及行業協會引導,將ESG投資逐漸打造成為我國主流的投資方式。國際上,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致力于倡導可持續的全球金融投資,自成立以來得到投資機構的廣泛認可,我國可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國際組織,學習各國發展ESG的經驗,舉辦與各國之間的ESG策略交流會議。企業通過完善環境、社會風險管理機制,將短期目標與長期規劃有機結合并確定必要的節能減排措施,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發揮ESG在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優勢
在資源配置、風險管理方面,碳排放交易市場為企業提供了管理碳資產的工具,幫助企業參與碳資產的分配,并促進整個碳資產的活化,因此碳排放交易是企業資源配置、規避風險的重要工具。注重ESG的公司,產品多符合環保標準且取得環保標識,極大增強社會表現。企業會考慮增加符合綠色條件供應鏈的訂單,提供綠色金融產品降低供應商融資成本,通過分享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鼓勵上下游供應商對碳排放的投入。全球資金緊張及溫室效應加劇,注重ESG的公司,有較強的社會責任,通過提升企業信譽吸引支持環保的消費者進而增加企業的綠色收入。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溫室效應加劇受到全社會關注的前提下,ESG的意義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ESG投資在決策過程中除了考慮財務因素,還需考慮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問題。國家的戰略與政策注重企業經營對社會的責任感進而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關注環境,減少碳排放,著眼于能源結構升級的企業終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ESG投資發揮的社會引導作用,將更好地服務我國完成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琳,趙海濤.企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表現影響企業價值嗎?—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武漢金融,2019,05(10):36-43.
[2]周方召,潘婉穎,付輝.上市公司ESG責任表現與機構投資者持股偏好— 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科學決策, 2020,15(11):15-41.
[3]史作廷, 公丕芹. 發揮ESG在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中作用的思考[J]. 中國經貿導刊,2021,20(14):3.
[4] 施懿宸,鄧潔琳,樓瑀婷,等. ESG促進碳中和發展要點解析[J]. 新理財:公司理財, 2021,10(5):4.
[5] 林翎,李鵬程. 發揮能效標準作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催化劑與加速器效應建議[J]. 中國能源,2021, 43(8):5.
[6] 熊健,盧柯,姜紫瑩,等.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研究與思考[J]. 城市規劃學刊,2021,12(4):7.
[7] 陳海生,劉暢,徐玉杰,等. 儲能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戰略地位和作用[J]. 儲能科學與技術, 2021,10(5):9.
[8] 邱牧遠,殷紅.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企業ESG表現與融資成本[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36(03):108-123.
作者單位:廣東順德科創基金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