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既要教授課程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相應的思維和和能力。為此,在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開展體驗式教學,在課堂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新課程改革對數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獲得了廣大師生的認可。為了充分發揮體驗式教學的價值,教師要遵循新課程提出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體驗為出發點,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構建高效課堂,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創新,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掌握學習主動權,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加深學習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創造情境,深化體驗
小學教師在高年級數學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實際教學中,可以創造教學情境,融情于景。比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身邊挖掘案例,列舉生活中的情景。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和生活案例,學生可以進行聯想性的學習,將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滲透到課堂中,加深學生的感知,讓學生走進數學、主動學習數學,提高學習興趣,充分投入到課堂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思考數學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加深。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教學時,教師要重視課前預習,制作教學視頻,并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觀看教學視頻,閱讀數學教材內容,了解新課知識,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設計問題,啟發思維
在小學教學中,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中的單向性知識輸出,學生能夠掌握的內容有限,難以滿足不斷發展的學習需求,為此,教師要創建互動課堂,在互動中加深學生的體驗。教師可以根據數學知識內容設置問題,利用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主動思考,集中注意力。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關注、體會和研究,在思考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時、分、秒》的教學中,教師要講解基礎數學知識,讓學生掌握時、分、秒的概念,再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趣味問題,如給出時鐘的圖片,提出問題:時針、分針和秒針是往什么方向走的?它們走的一樣快嗎?時針分針轉動時有什么關系?讓學生觀察鐘面,自主探究,思考時和分的進率。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數學游戲,用多媒體展示問題,讓學生快速作答,選擇正確的時間單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掌握時間的讀寫方法。
三、合作學習,活躍氣氛
學生使獨立的個體,是不斷發展中的人,由于學生的個人能力有限,教師要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將其與體驗式教學相結合,創建多元化教學模式,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進行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相互交流想法和意見,共同探究數學問題,在合作中促進思想交流,找到問題解決方法,從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小學乘法》知識點的教學中時,教師設計數學游戲,以游戲的形式吸引學生,調動學習興趣,深化學習體驗。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環節如問題卡片等形式,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競賽、小組成員之間競賽等方式,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搶答,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四、轉變角色,加強共鳴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轉變課堂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教師可以設計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探究,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對數學知識產生共鳴,加深理解和認識。同時,在進行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網絡信息的手段,讓學生不再排斥數學。在“小數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場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存在的小數,如商品的價值、物品的重量等,探究小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引發學生共鳴,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伙伴,建造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教師要樹立生本教育理念,積極開展體驗式教學,借助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創設多元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學習主動權,加深學習體驗,教師要充分發揮體驗式教學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意識和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