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玉勝(河南省漯河市):“小蜜蜂節”詮釋對新業態勞動者的關愛。近日,為關愛新業態勞動者,深圳市福田區決定,將每年5月28日設立為“小蜜蜂節”,以期弘揚“小蜜蜂”精神,解決其急難愁盼問題。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的深化,以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等為代表的新型就業群體不斷涌現,其工作狀態恰如櫛風沐雨、辛勤釀蜜的“小蜜蜂”。黨和政府一直牽掛著辛苦勞累的新業態勞動者,對他們的工作條件改善和勞動權益保障等切身事項表現出極大關注。福田區設立“小蜜蜂節”的發起單位是組織部、總工會和關工委,分別傳遞出黨的溫暖、“娘家人”厚愛和老干部對下一代的關懷,也集中反映出社會的企盼與心聲,勢必會得到包括企業、平臺、消費者等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響應、支持和參與。我們為此點贊!
鄭桂靈(河南省漯河市):“小縣城”招聘“高學歷”需要冷思考。最近,重慶云陽縣一則招聘公告登上熱搜。該縣事業單位提供190個招聘名額,其中176個要求具有研究生學歷及相應學位,不過卻有73個崗位無人問津。當下,不少小縣城頻刮“高學歷人才風”。比如:山東德州市下轄9個縣市引進事業單位人才495名,要求最低為碩士研究生;新疆奇臺縣計劃引進90名研究生,并注明“雙一流”高校生優先……當下,人們對“文憑并不代表水平”早有共識,但一些地方仍存在借人才招聘制造熱點、裝點門面的小心思。其實,最合適的人才才是最好的人才,人盡其才才是人才使用的理想狀態。“考編熱”雖表達出一些地方政府渴求高學歷人才的愿望,但引進人才也要契合當地實際發展狀況,并提供足以讓人才留下的條件與發展空間。否則,盲目提高引進人才門檻,勢必導致或無法及時引進足夠人才,或高學歷人才被“高配低用”,造成人才浪費或日后流失。
李英鋒(河北省灤南縣):把高職生納入公招具有風向標意義。日前,北京市發布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強調要把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納入公務員招考范圍,令高職生“喜大普奔”。《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各級政府應當創造公平就業環境,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學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北京作為首善之區,把高職生納入公務員招考范圍,是一次人才選拔的破冰行動,拓展了相關公職單位選人空間,使高職畢業生就業機會變得更多、更優質,就業環境會更公平、更具善意,有助于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減少甚或消除對職業教育的社會歧視,創優職業教育的環境,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周軍(北京市順義區):求職者需要轉變就業觀念。當前,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高校還是用人單位,都頻頻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加強青年就業幫扶,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076萬人,增量和總量均創歷史新高,但至4月中旬只有46.7%獲得工作邀約,數據低于2021年。面對就業壓力,部分學生選擇考研、考編,為未來就業創造更多可能性,但也有許多青年學子轉變就業觀念,勇敢地投身到經濟和社會建設中去。比如:樹立科學、理性的就業觀,先就業、再擇業,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把崗位多、需求大的基層、中小微企業和新業態崗位,作為就業的重要方向,到實踐中去鍛煉自己、提升自己;不等不靠,自主創業,不僅能享受稅收優惠、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等有關政策優惠,還可以發揮、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綜合能力,打拼出一片人生新天地。
責任編輯: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