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教學是國際中文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一項兼具科學性、知識性和藝術性的工作。在國際中文教學實踐過程中融入中國文化,并確保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也是保障和支撐國際中文教育順利展開的重要前提。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中,對文化教學實踐與發展問題的研究成為學界和相關部門共同關注的課題。筆者在參與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配價語法理論研究”(2020-GX-359)時,閱讀了由高麗娟著、中國商務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化語境下的國際中文教育》一書。本書著眼于研究國際中文教育教學理念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準確把握了當前世界漢語教學發展的時代特點。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作者從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概況展開,梳理總結了國際中文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語法句型、課程設計、教材分析等內容。其次,作者在第一部分基礎上深化了國際中文教師對課堂的把控能力、管理能力和突破創新能力,突出教學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對國際中文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最后,作者從新時代全球化的角度,展望了國際中文教育的前景與發展方向。
本書為當今時代背景下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學提供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啟示。
第一,國際中文教育要加強文化教學,需要培養多元化的教師人才。作者在書中指出,基于時代發展與人文素養要對人才培養的渠道和途徑進行專門建設,結合教師個人定位與優勢對其培訓進行專門設計,可以更好地助力文化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這意味著要提高教學團隊整體的文化素養,就要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去培養高素質的國際中文教育人才。一方面,可以從師資培訓教材入手,增加中國文化的相關內容,鼓勵教師廣泛閱讀,以提升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也可以推薦相關的音視頻資料,以豐富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學習途徑;同時也須融入不同的文化進行對比研究。另一方面,要強化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師資建設,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在選拔教師時,相關部門應該對教師人才的引進制度與培養機制進行創新。配合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考核機制,建立學習型教師團隊,發揮機制約束與監督的作用。同時,保證教師隊伍具有穩定和連貫的內容積累,不斷深化教師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素養,從而為中文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優秀、專業的人才。
第二,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學內容應突出中國文化內涵。作者認為,漢語國際教育的原則在于文化的傳播。這里所說的文化,包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所積累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如中國文學、藝術、哲學、科技的歷史發展,同時凝聚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雅通達、博大內斂的文化氣息。所以在國際中文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將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幫助學習者更高效地習得語言實踐應用的能力,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習者的文化背景及對漢語學習的不同需求設置差異化的文化課程,從而增進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深入與了解。
本書翔實地解讀了國際中文教育的具體內容及發展方向,著重闡述了國際中文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教師培養的要點,對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文化教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