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祝榮
摘要:目的 探究清創修補手術治療腓骨肌腱撕裂的臨床療效。方法 本次實驗選取37例被確診為腓骨肌腱撕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有19例腓骨長肌腱撕裂和18例腓骨短肌腱撕裂,符合清創修補手術治療條件。結果 37例患者的清創修補手術平均時間為(58.63±7.41)min;經過30個月的隨訪調查發現,患者的疼痛情況有顯著緩解,已經降至平均(10.33±16.23)分,較之手術治療前(38.06±10.63)分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術后的LEFS評分也由(46.26±15.04)分提升至(70.06±13.25)分,治療后較手術前有明顯差異,P<0.05。37例患者的生理健康評分、精神健康評分也有顯著改善,P<0.05。此外,3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踝關節疼痛情況,并發癥發生率8.11%。結論 通過清創修補手術治療腓骨肌腱撕裂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腓骨肌腱撕裂;清創修補手術;生活質量;疼痛感;療效
腓骨肌腱撕裂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外科病癥,根據相關調查統計顯示,成年人的腓骨肌腱撕裂發生率約為11.3%~37.0%。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會伴隨有明顯的踝關節不穩、腓骨后側疼痛、腫脹等癥狀。在臨床診斷中,腓骨肌腱撕裂的檢出率相對比較低,通過分析近年來的數據可知,該病癥的漏診率高達48%[1]。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能會出現踝部急性內翻扭傷,由于在急性扭傷時,該部位肌肉會最先受力,因此極易導致腓骨肌腱撕裂的情況發生。目前,臨床上對于腓骨肌腱撕裂大多采用藥物保守療法,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對此可采用清創修補手術治療。本次回顧性實驗中,重點探究了清創修補手術治療腓骨肌腱撕裂的臨床療效,現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經影像學方法檢查確診為腓骨肌腱撕裂患者37例。其中22例男性和15例女性,最小年齡25歲,最大年齡47歲,平均年齡(38.11±3.57)歲;根據臨床檢查情況來看,19例腓骨長肌腱撕裂、18例腓骨短肌腱撕裂,平均病程(10.63±2.54)個月,患者伴隨有明顯的疼痛感、踝關節不穩等癥狀;經過對患者的詢問,導致腓骨肌腱撕裂的主要是因籃球運動、跑步、自行車、行走等眾多因素而出現扭傷的。37例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入組參與實驗。
納入標準:由MRI檢查后確診為腓骨肌腱撕裂;病程>6個月;符合清創修補手術治療條件;存在踝關節扭傷病史。
排除標準:資料不全;家屬未在同意書簽字;合并有踝關節骨折。
1.2 方法
37例腓骨肌腱撕裂患者均接受清創修補手術治療。術前告知患者有關清創修補手術的相關內容、臨床優勢。協助患者保持仰臥位,選用蛛網膜下-硬膜外復合麻醉,并且應于患側大腿根處使用止血帶。于腓骨肌腱走向位置做切口入路,切口為縱向切口,一般需從腓骨尖后方1 cm處到第五跖骨基底。在做切口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的精準性,緩慢進行,盡可能地保護該部位的腓腸神經。于腓骨后方2~3 mm切斷腓骨帶。術中應離斷第四腓骨肌或低位腓骨肌腹,對周圍撕裂組織及有較大磨損的邊緣予以切除處理,最后修復上支持帶,止血縫合后實施石膏固定。術后要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鍛煉,通常需要間隔2d進行傷口清潔,于第2周開始扶拐行走,8周后視患者情況進行力量訓練。需要指出的是,應當對所有患者連續隨訪30個月[2]。
1.3 觀察指標
調查患者的疼痛情況、健康情況,使用VAS評分(疼痛視覺模擬量表)、健康調查簡表(SF-12量表)、下肢功能量表(LEFS)進行統計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實驗過程中的統計學處理工具選用SPSS20.0,使用“±”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表示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χ2檢驗。若數據間差異較大且存在有統計學意義,可表示為P<0.05。
2結果
2.1 疼痛和下肢功能分析
37例患者的清創修補手術平均時間為(58.63±7.41)min;經過30個月的隨訪調查發現,患者的疼痛情況得到顯著緩解,已經降至平均(10.33±16.23)分,較手術治療前(38.06±10.63)分有著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術后的LEFS評分也由(46.26±15.04)分提升至(70.06±13.25)分,治療后較手術前有明顯差異,P<0.05
2.2 生理健康、精神健康情況分析
在治療后30個月后的SF-12量表調查情況分析來看,所有患者的生理健康評分、精神健康評分均有明顯改善,數據間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當前,腓骨肌腱撕裂的發生率相對比較高,臨床上通常可被分為肌腱脫位或半脫位、肌腱病、肌腱劈裂或撕裂等。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肌腱撕裂,而且位置較為特殊,治療難度相對較大[3]。臨床上對于腓骨肌腱撕裂的治療方法有以藥物為主的保守療法和以外科手術治療。其中,藥物保守療法主要選用非甾體抗炎藥、理療等,但僅對撕裂情況較為輕微的患者有良好效果,若肌腱撕裂嚴重,效果十分有限,此時必須選用外科手術治療,即清創修補手術。
顧名思義,清創、修補是清創修補手術的重要環節。手術治療時,合并局部纖維化的復雜縱向撕裂、單純縱向撕裂兩種情況最為常見,主刀醫師要重視觀察纖維情況,并將已經出現斷裂的纖維切除。同時,在縫合線的選擇方面,在可吸收線和不可吸收線之間,應盡可能選擇可吸收線。雖然不可吸收線在維持機械強度方面有較大優勢,但在患肢輕微活動時可能會出現與周圍組織摩擦的情況,進而產生局部狹窄等。在修補治療的過程中,應當根據肌腱是否可以被修復來選擇更加具體的手術方式。對于不可修復的肌腱,多是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于自體肌腱轉移、肌腱固定術、異體肌腱轉移等幾種術式中選擇。但是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自體肌腱轉移,可能會使得患者面臨機械性能差、感染的情況。
從多次實驗的經驗進行回顧性分析來看,肌腱損傷范圍以及個性化治療是腓骨肌腱撕裂患者的治療重點。而手術方式是靈活、多變的,因為每一例患者自身情況不同,在急性扭傷時的肌腱損傷情況也不相同,具體損傷部位也有差異,針對病因的治療至關重要。無論是術前還是治療后,患者均會伴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本次實驗中,共選取37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驗分析,在治療前,患者的VAS評分為(38.06±10.63)分;治療后,降至(10.33±16.23)分。兩者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實驗中,采用LEFS量表進行調查評估,治療前、后患者的LEFS評分分別為(46.26±15.04)分、(70.06±13.25)分,數據間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患者的下肢功能有良好恢復。
脛腓骨是小腿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周圍伴隨有各種軟組織、皮膚組織以及腓淺神經。肌腱于腓骨尖處起,附著于肌腱膜、脛骨踝等部位,寬度大約為2~3cm[4]。目前,臨床上腓骨肌腱撕裂情況較為常見,絕大多數是因急性或慢性損傷引起。首先,急性損傷情況多是因受到內翻暴力,進而使得腓骨短肌腱出現明顯的縱向撕裂。其次,腓骨肌腱的撕裂還與其受損后未能夠及時治療,進而激發肌腱炎、半脫位、脫位有關。在腓骨肌腱處,因暴力損傷以及后期的病理性變化,會出現纖維細胞增生,進而逐步形成肌腱撕裂。
腓骨肌腱撕裂患者大多數是在損傷后較長一段時間才開始接受治療,主要是因該區域診斷難度大。當下對于腓骨肌腱撕裂的診斷一般可分為三個方面,即病史檢查、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5]。首先,腓骨肌腱撕裂情況的出現有較大的可能是因既往病史導致,患者會伴隨有明顯的腫脹、腓骨后方疼痛等情況,若患者存在有脛腓骨或腳踝處病史,均可能會加劇對該區域的病理性影響。因此,在對疑似腓骨肌腱撕裂的患者進行臨床檢查時,要詢問其是否存在既往病史。若患者主訴存在有跟骨骨折、糖尿病神經損害、甲亢或類風濕關節炎等情況時,務必要重點關注。其次,在體格檢查時,要評估患者的后足力線,如內翻時的復位情況和柔韌性。患者在出現腓骨肌腱撕裂后,足部的主動或被動外翻、內翻等動作會有明顯疼痛感。最后,影像學檢查是準確性非常高的腓骨肌腱撕裂診斷方法,一般是常用X線、MRI、CT。其中,X線平片可以顯示腓骨的整體結構,排除骨腫瘤、骨折等骨性病變;CT則能夠為醫師提供實時的動態圖像,可以準確檢出是否存在有韌帶增厚、半脫位、脫位或積液等情況;MRI則可以確認患者是否存在有肌腱炎、腱鞘炎。通常多是以CT檢查為主,X線和MRI檢查則存在有一定的不足[6]。
本次實驗中,為患者選取清創修補手術治療,主要是因患者的腓骨肌腱撕裂情況較為嚴重,單純性的藥物保守療法已經達不到預期。而且在對患者實施清創修補手術治療前,會進行手術可行性評估。對于撕裂深度小于肌腱直徑50%時,可選用清創術,即對撕裂部位進行徹底性的清理,將撕裂、壞死組織完全清除,采用縫合線將其它正常肌腱縫合。通過本次實驗結果分析來看,在術后30個月的隨訪中,患者的疼痛感、下肢功能均有明顯改善;同時患者治療后的生理健康評分、精神健康評分較之治療前有顯著提高。
在以上分析中提出,撕裂深度必須要小于肌腱直徑的50%。但在實際的手術治療中,50%只是經驗性參考值,其實無論多少,均應適當嘗試清理,并采用管狀縫合的方式盡可能地保留肌腱。隨著當前手術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的應用范圍也在逐步擴大,對于腓骨肌腱撕裂的清創修補手術,也在嘗試應用關節鏡或其它微創方法,以此來進一步提升手術效率及安全性。
本次實驗中重點探究了清創修補手術治療腓骨肌腱撕裂的臨床療效,通過實驗分析可見,該手術療法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術后疼痛及下肢運動功能,對提高其預后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立波.脛腓骨開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院前急救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20:33-33.
[2] 陳志.活血湯治療脛腓骨骨折術后肢體腫脹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01-103.
[3] 李艷茹.脛腓骨骨折患者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20:79-80.
[4] 羅雷茗,王遠輝,葉里子,魯曉波.腓骨固定在兒童脛腓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中的作用[J].西南醫科大學學報, 2020:47-49.
[5] 勞子胤,馮青.ACL撕脫骨折與脛骨平臺后側骨損傷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20:23-23.
[6] 靳國強,韓宗昌,趙蕾,譚紅略,王新衛.腓骨橫向骨搬移治療脛骨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損[J].中醫正骨,2020: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