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吉祥紋飾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部分,寄托了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通過賞析濟南市博物館館藏的清雍正粉彩花卉紋盤上所繪的吉祥紋飾,并按照題材對其進行分類,深入探索吉祥紋飾的獨特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交流。
關鍵詞:清雍正粉彩花卉紋盤;吉祥紋飾;分類
原始社會生存條件的惡劣、封建社會戰爭的頻仍,催生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較于西方文化,中國人民在情感表達上更加內斂含蓄,對于財富、平安、長壽、喜樂的追求,很少直白的表示,而是以物托情,運用諧音、象征、比擬等藝術表現手法,將飛鳥走獸、花卉果實、日常器物等文化元素,從自然世界、世俗生活、宗教信仰中抽離出來,以此作為載體,表達自己的憧憬和向往,從而誕生了種類多樣、內涵豐富的吉祥紋飾,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審美觀和世界觀,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部分。
半坡遺址彩陶盆上的魚紋和馬家窯文化彩陶上的蛙紋,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吉祥紋飾的雛形。此后,吉祥紋飾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及至明清時期達到高峰,特別是清康雍乾三朝,國家實力強盛,人民生活富足,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精神生活的營造中。這一時期,吉祥紋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于書畫、瓷器、紡織品、家具等日常器物上都可見到,達到“有畫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程度[1],造型藝術和生產水平在這時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一、清雍正粉彩花卉紋盤簡介
清雍正粉彩花卉紋盤,現藏于濟南市博物館,為國家三級文物(如圖)。盤高9.3、口徑46、底徑25厘米。敞口,淺直壁,圈足。瓷盤施白釉,上繪粉彩吉祥紋飾。
瓷盤口沿描金,又以兩道描金弦紋將瓷盤正面劃分為三個區域。最外層以描金萬壽紋間隔寶相花紋作為主紋,中間部分以八寶紋間隔寶相花紋作為主紋,兩部分都輔以纏枝紋填充。最內層紋飾題材與其他兩部分不同,為壽星與兩孩童嬉戲圖案,其中一孩童手握如意騎于一鶴之上。三人身后繪有一棵繁茂的松樹,一蝙蝠盤旋在空中。
瓷盤背面所繪紋飾亦十分精美,近口沿處裝飾有排列規整的如意云紋,近底部繪有海水江崖紋。背面中間部分以纏枝紋為地紋,纏枝紋之上是寶相花紋和楷書“萬壽無疆”四字。盤底有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瓷盤紋飾顏色雖然豐富,卻不繁雜突兀,各種顏色搭配和諧,相互呼應,色彩淡雅,色調柔和,暈色自然,富有韻律感。圖案采用工筆畫法,布局疏密有致,線條流暢,筆法細膩,畫意生動,手法嫻熟,展現了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精湛的繪畫技巧。
二、清雍正粉彩花卉紋盤吉祥紋飾分類
瓷盤所繪吉祥紋飾,根據題材大致可分為植物、動物、人物、文字、器物五類。
(一)植物類
瓷盤上所繪的植物類吉祥紋飾有纏枝紋、寶相花紋和松樹圖案。植物圖案是中國主要的傳統吉祥紋飾之一,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纏枝紋在瓷盤中占有相當大的面積。仔細觀察,會發現瓷盤正面外層的纏枝紋和中間部分略有不同。分布于外層的纏枝紋,花朵和葉子描繪具體而生動,形似葡萄藤蔓,顏色豐富,分布于中間部分的纏枝紋花朵和葉片都比較抽象簡單,體型較小,花朵甚至簡化得與莖葉類似,但兩者都具有纏繞和卷曲的特征,線條流暢,富有變化,纏轉不斷,生機勃勃。古代人民根據這種形態特征,賦予其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纏枝紋自唐代開始出現,宋元兩代形成了基本樣式,到了明代,纏枝紋成為甚為流行的一種紋樣,“多見于明錦和明瓷中”[2]。纏枝紋在清代進入全盛時期,更加具有豐富性和變化性。此瓷盤上的纏枝紋也可稱為卷草紋,曾經就有學者認為,卷草紋和纏枝紋是同一類紋樣,只不過一種是“根據紋樣的形態”命名,一種是根據“枝莖的穿插結構”而命名[3]。
自唐代起,寶相花紋大量出現在各種器物上。寶相花紋是佛教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植物紋飾,寶相原象征佛像,有“金資寶相”“寶相莊嚴”的說法,指佛像莊嚴恢弘。關于寶相花是否是一種在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植物,學術界還是傾向于認為,寶相花即在蓮花、牡丹、石榴等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而成的一種裝飾紋樣?!吨袊z綢通史》中將寶相花概述為“寶相花是一種綜合了各種花卉因素的想象性圖案……這是一種兼容并蓄的藝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花朵”[4]。一直以來,寶相花被賦予圓滿、吉祥、富貴的含義。此瓷盤寶相花紋花瓣形狀似石榴花,花瓣排列方式接近蓮花,是將兩種花的特征進行提煉和加工而設計出的一種新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紋樣。其花蕊似蓮子,又似排列整齊的圓珠,增添了圖案的莊嚴富貴、珠光寶氣。
松樹是中國傳統植物紋飾,《論語·子罕》中記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樹以其不畏嚴寒的特性受到歷代文人士大夫的推崇,認為其為樹中有氣節者,民間也喜愛其常年青翠,而將它視為長壽的象征。在中國傳統裝飾圖案中,松樹和仙鶴經常一起出現,取松鶴延年、長壽不衰的意思。在清雍正粉彩花卉紋盤中,松樹和仙鶴、蝙蝠被布局在一幅畫面中,將長壽的寓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二)動物類
瓷盤上可歸為動物類吉祥紋飾的有仙鶴和蝙蝠圖案,它們都屬于中國傳統祥瑞紋飾。
鶴舉止文雅,有君子之相,既可翩翩起舞、一派祥和,又可一飛沖天、遨游云上。在神話傳說中,鶴是仙人的坐騎,騎鶴是升仙的象征。仙鶴羽毛純白,像老人的白發,但是鶴頂顏色紅潤,卻似孩童的面容。鶴頂與白羽相襯,恰似須發皆白但紅光滿面的老者。所以在古代很多文學作品中,都用鶴發童顏形容精神矍鑠的老人,唐代田穎所作《夢游羅浮》中云:“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p>
《淮南子》中有“鶴壽千歲,以極其游”的說法,可知古代將鶴當作長壽之禽,是長壽的象征。
蝙蝠雖長相怪異,生活在黑暗之處,但在古人心目中卻是瑞獸。原因有三,其一,“蝠”字諧音“?!?,有福氣、幸福的含義,在瓷器上經常能看到彩繪的紅色蝙蝠,寓意“洪福齊天”,也有五只蝙蝠圍抬著一個壽字,寓意“五蝠捧壽”;其二,蝙蝠的壽命約為三四十年,大大超出同體型的哺乳動物,所以被認為是長壽之獸,晉代道教典籍《抱樸子》中記載“千歲蝙蝠,色白如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二物得而陰干末服之,令人壽四萬歲”,可見當時就有蝙蝠可延年益壽的觀念存在;其三,蝙蝠被賦予壓邪除穢、鎮宅驅邪的能力,鐘馗引福圖在中國古代民間流傳甚廣,圖中鐘馗持劍,蝙蝠盤旋其上,協助鐘馗降妖除魔。在明清一些話本小說中也有這方面的記載。所以,經??梢栽谥袊鴤鹘y瓷器、服飾、家具上看到蝙蝠的身影。作為祥瑞的象征,蝙蝠并不被繪制成日常所見的灰色,而是彩繪成紅色,更有喜慶的意味。
(三)人物類
此盤中的人物類吉祥圖案,有壽星和孩童兩種。
古代五福為福、祿、壽、喜、財,壽星是中國福神之一,一般以額頭隆起、慈眉善目的老者形象出現。壽星最早就是天上的星宿名稱,也稱為老人星?!妒酚洝分性涊d:“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常以秋分時候之于南郊?!毕惹貢r期,就已有祭祀老人星的傳統,并得到沿襲。到了唐代,因老人星的祭祀時間與唐玄宗的生辰接近,唐玄宗開始在誕辰日同時祭祀壽星,壽星逐漸和祝壽這一主題聯系起來。唐玄宗時期推崇道教,晚唐時期,壽星已經成為道教神仙之一。宋代開始流行贈送壽星圖作為生日賀禮。到了元代,人們在生日那天掛壽星圖,供奉壽星,在民間習俗中,壽星成為掌管壽命的神仙[5]。明代開始,記載壽星的小說戲曲、刻畫壽星形象的工藝品逐漸增多。到了清代,壽星已經成為祥瑞主題紋飾之一。
此盤中所繪老者,雖然擁有“豐髯秀耳”、額頭隆起等壽星老人的相貌特征,身材比例卻與古典文獻中所描繪的“長才三尺許,身與首幾相半”略微不同,可能是繪制者對其進行了美化,使其更符合普通人的審美。
在壽星旁邊,還圍繞著兩個嬉戲的孩童,神態自然,動作活潑可愛。嬰戲圖從唐代長沙窯開始出現在瓷器上,一直到明清時期都深受宮廷和民間喜愛。此類圖案多是以多個孩童入畫,突出孩童的天真、歡樂,描繪場景熱鬧且喜慶。此盤將壽星和孩童置于一畫之內,體現了中華民族重視家庭天倫之樂,崇尚長壽,期盼子嗣延綿不絕、多子多福的心理。
(四)文字類
中國漢字兼具意蘊美和形體美,經過精心設計后,漢字被注入更深層的含義,可以進行更廣闊的表達。瓷盤上所繪萬壽紋和楷書“萬壽無疆”,都是中國常見的吉祥圖案。
團壽紋外輪廓是圓形,寓意團圓,同時契合中國傳統的中庸思想,圓潤無鋒芒。內部結構由環繞不斷的線條組成,暗含著連綿不絕、連續不斷的意味,這些都與古代人民追求的理想生活狀態相契合?!皡d”字紋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在陶器上,之后在多個民族文化、多種宗教信仰中都有所發現?!皡d”字有光明之意,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清雍正粉彩花卉紋盤上所繪萬壽紋,將團壽紋與“卍”字元素相結合。同時,紋飾內部可見“吉”字,表達了吉祥福壽的寓意。背面“萬壽無疆”四字楷書,蘊含的長壽寓意更是不需言明。
(五)器物類
在瓷盤正面中間部分,繪有法輪、法螺、寶蓋、寶傘、寶瓶(又稱“罐”)、金魚、蓮花、盤長(又稱“吉祥結”)八種物品,雖然金魚屬于動物,蓮花屬于植物,但這八種物品經常成系列出現,為“八寶紋”,所以都歸于器物類進行講述。
它們是佛教的八種寶物,既為佛前供桌上供奉的八種器物,也可作為代表吉祥的圖案出現在藏傳佛教的寺院、法物、法器上。隨著藏傳佛教深入民間,這些圖案在普通民居、服飾、繪畫中都有出現,每種器物都具有其象征意義[6]。
此外,騎鶴孩童手中所持如意,也是中國傳統吉祥之物,如意最早是搔癢之物,后來造型演變為靈芝狀,用途也由實用物變為陳設品,并被逐漸賦予吉祥如意的含義,承載了人們對事事如意的美好生活的憧憬。
除了上述五類吉祥紋飾外,瓷盤背面所繪如意云紋和海水江崖紋,屬于輔助裝飾紋樣,鋪陳于器物口沿和器物近足部,起到對主題紋樣進行烘托的作用,也具有強烈的祥瑞寓意。
在農耕社會,人們勞動的收成仰賴于自然的狀況,特別是雨水的情況,這使得古代人民對產生雨水的云有著特別的敬仰,祥云紋在中國得以萌芽,并在千百年間不斷發展變化,成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吉祥紋飾之一。如意云紋是祥云紋中的一種,是將如意紋與卷云紋結合起來演變而成的。
海水江崖紋在傳統服飾、陶瓷器中常見,具有靈動飄逸的藝術特點,有“福山壽?!?、富貴吉祥之意,通過海水和山崖的連綿不絕,寓意福壽連綿不斷。宋代以“海水紋”與“山崖紋”相搭配的海水江崖紋正式出現,組合圖案在明清時期不斷得到豐富,當時在皇家服飾和官服上得到大量應用,具有“一統江山”的皇權意味。此瓷盤上的海水江崖紋,山崖紋消失,只保留規律的海水紋,更顯輕靈之態。
三、結語
此盤將壽星繪于最中心的位置,同時描繪了大面積連綿不斷的纏枝紋,盤上的萬壽紋和“萬壽無疆”四字更是直接表明了制作者的意圖,這是一件以祈盼或祝福長壽為主題的器物。
中國傳統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一直以一種文化自信的姿態,對外來文化進行求同存異。春秋戰國時期,卷云紋開始出現在玉器、瓦當上。后來,忍冬紋自地中海地區傳入中國,兩者相互借鑒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卷草紋(即纏枝紋),成為中國典型植物裝飾紋樣。此外,八寶紋、寶相花紋的使用充分反映了佛教藝術在中原地區的興盛,仙鶴、壽星是道教中常見的文化符號,“卍”字紋更是在多種民族文化中都有出現。這件清雍正粉彩花卉紋盤,既繪有祥云紋等中國傳統吉祥紋飾,又同時出現以上幾種外來元素,體現了中國世俗社會對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的包容和本地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兼容并蓄,在具有本土性的同時,又具有世界性。
參考文獻:
[1]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
[2]田自秉,吳淑生,田青.中國紋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萬劍.中國古代纏枝紋裝飾藝術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
[4]趙豐.中國絲綢通史[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
[5]郭佳.壽星老人考[J].宗教學研究,2020(01):258-265.
[6]雍和宮.殊勝莊嚴的七珍與八寶[EB/OL].[2008-11-10].http://www.yonghegong.cn/2008-11/10/content_17248536.htm.
作者簡介:
劉良榮,1989年生,女。文博館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博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