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鵬程 王靜

摘要:“一所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將文物文化價值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以繪本形式表現,運用美術創作中極具藝術特色的表達方式,在圖文并茂中將中國新疆的美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真正實現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本文是2021年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組希望通過繪本開發和推廣達到閱讀促進學生的身心教育,為社會文化思維與審美提升賦能。不光將繪本擴充于中小學課外讀物、更要讓文物繪本走進課堂、走進人民的生產生活、走進新疆旅游文化宣傳等領域。圍繞著“文化潤疆”背景,以新疆地區博物館館藏文物為題材的繪本進行探究,“沁疆團隊”制作《博物館的冰箱》《疆和奇遇記》《青花記憶》《吉祥錦繡》等繪本,將歷史故事有序、有趣地呈現在繪本開發上,內容上厚植當代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力求將中華民族認同和人文自信高度結合,為講好中華故事、畫好中國畫、做好中國文化傳播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疆地區博物館;文物;繪本創作;傳播途徑
一、新疆地區博物館文創現狀分析
隨著黨中央對新疆文化發展“文化潤疆”方略的提出,新疆地區的各類博物館不斷加強其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也在尋找新時代的文化傳播方式。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博物館的各類線上線下展覽活動推陳出新,努力以全新的姿態進行文化建設。新疆地區各類博物館積極學習其他省份博物館的先進運營模式并結合新媒體進行推廣,包括加強公眾號建設、開設官網、開展面向公眾的公開課等活動,努力打造全新的新疆文化推廣平臺。這些舉措提升了新疆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同時也以更好的方式傳遞著新疆文化的獨特魅力,為全世界的人們獻上了一場場視覺和文化的盛宴。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新疆地區博物館在文創開發推廣等方面,相比內地發達地區的博物館仍有差距,應當尋求多樣化的途徑,進一步擴大文化發展空間。為此,“沁疆團隊”于2021年1月起先后赴新疆各地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發現新疆地區博物館文化衍生品多數圍繞著自治區博物館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虎紋金幣”,吐魯番博物館的“大聯珠鹿紋錦圖”“綠地對樹紋錦圖”等較為突出的文物,以及帶有新疆民族特色的傳統紡織品開發文創產品,占比約為50%—55%。其他附加物種類,如鑰匙扣、冰箱貼、雨傘、水杯、鼠標墊、書簽等,占文創出售展示區數量的30%—40%,其他類物品售賣占比10%—15%。目前所見到的這些文創產品,未能全面而深入地將新疆的地域文化進行展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而博物館內售賣的書籍,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旅游攻略圖鑒類、新疆地區以外博物館文物普及類書籍、新疆地方史類、民俗類等。科普性強是它們的共同特點,但理論化內容過多,大多適合年齡在20周歲以上的成年讀者閱讀,供低齡讀者閱讀的圖書較少。
從目前博物館內展示的書籍題材上看,新疆歷史文物題材類繪本較少,甚至有些博物館內未有繪本。而且市場現存的同類型繪本,壓縮或是減少相關知識,放大對繪本呈現形式的創新,如大面積使用紙立體、書籍裝幀過強,“華而不實”,導致繪本制作成本增加、書本單價提高,和同類產品相比價格略高,市場占有量不大,銷量更少。
二、基于“沁疆團隊”繪本開發和人群調查分析
“沁疆團隊”抽取新疆5個自治州(市、縣、區)的中小學,少量其他省市相同人群樣本,以學前、小學、初高中學生及學生家長為主,其他社會人群為輔的繪本圖書相關問題調查進行。
(一)家長為孩子購買書籍普遍存在選購問題
現在市面上的書籍種類豐富,家長根據自身需求,購買書籍前和購買后的閱讀預期有所偏差。據數據顯示,“對理論性強知識類書籍,存在難以理解的情況,不清楚什么樣的圖書適合自己或者孩子”占樣本總數70.02%,無法正確理解書籍表達意思的占15.43%,擔心一些書本側重圖片而不注重知識點的占14.54%。
(二)繪本開發過程中關注新疆地區博物館歷史文物類型的繪本甚少
繪本在新疆地區的市場占有率較低,通過繪本表現新疆文化的繪本少,關注新疆歷史文物方面的原創繪本更少。在調查中,有 69.4%的家長在實際購買書籍時有意向購買關于歷史文物類題材的繪本書籍,30.5%的家長并沒有這方面的意向。但當面對“如果市面上有關于新疆地區博物館歷史文物系列的繪本您是否會選購”這一問題調查時,有84.8%的家長有選購閱讀意愿,20.06%的家長無選購意愿。團隊對兩組數據進行交叉分析比較得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歷史文物題材書籍購買閱讀意向的,但是意愿度不高,其中閱讀思維固有化的影響占主要原因,當“出現博物館歷史文物繪本”時,購買閱讀意愿增長幅度大。
(三)“圖文并茂”繪本教育中,關注心理建設,培養邏輯能力
調查中73.59%的學生和家長傾向“圖文并茂”的閱讀學習。“圖文并茂”這也正是繪本類書籍獨有的特性,繪本并不僅圍繞著知識點開展,更多的是展開邏輯、言語、交流、身體、節奏、自知等方面的培養。閱讀過程中,閱讀方式也伴隨著情感態度的變化、自我意識而更新。圖像敘事是人們敘述活動的產物,任何的敘事總是不可避免地承載著一種思想。當下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中都在使用這種信息傳播溝通的符號。
(四)歷史類知識科普學習途徑及圖書閱讀方式的選擇偏好
調研中,學生及家長了解博物館文物知識的途徑主要是以到博物館實地觀察、聆聽講解員講解為主。調研中“觀看紀錄片”的喜愛程度竟接近博物館內工作人員講解。喜愛博物館實體觀察的主要原因——“距離”。博物館是與文物文化距離最近的地方,人們能更清楚觀察到歷史痕跡。但是為什么存在觀看紀錄片學習比“科普書籍”有更多選擇的情況呢?“紀錄片”的優勢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將橫向縱向的歷史內容及專業知識串聯運用媒體處理后呈現于大眾眼前。實體傳統圖書受到電子書籍的巨大沖擊,隨著新技術和互聯網自媒體的迅速發展,電子書籍的閱讀也越來越走向成熟。但調查中家長喜愛實體書籍的占比81.9%、電子書籍占比33.83%。公眾閱讀認可的主流依然是實體書籍,實體、網絡同步發行推廣這種方式是可行的。實體書中能否找到同“紀錄片”呈現相同特點的書籍形式,繪本當仁不讓。
三、新疆地區博物館文物題材繪本應用與推廣
沁疆團隊總共制作了與新疆地區博物館內文物題材相關的繪本八本,制作的繪本在南北疆地區中小學課堂中以美術欣賞結合新疆“四史”思政的課堂形式推廣。同時,也將新疆地區博物館文物題材故事繪本圖書贈予當地學校的心理咨詢室與圖書角,豐富學生校園學習生活。
下面詮釋新疆地區博物館題材繪本創作——《博物館的冰箱》繪本主題分鏡內容。
該繪本內容從新疆阿克蘇博物館內珍藏的文物大陶缸入手,把新疆土陶技藝作為著力點,將歷史長河中新疆土陶器皿和獨特的阿克蘇地區人文相結合,展現了新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知識點選取了土陶大陶缸制作工藝,故事圍繞著一位師傅和三位徒弟的制陶學習生活展開,內容特點上緊貼著人民生產生活創作,在創作中加入趣味知識點,采用多種構圖方式,進行第一、二、三人稱的切換,避免繪本創作中的呆板。例如《博物館的冰箱》繪本在土陶制作繪畫表示過程中通過采用人物視角不同進行切換。在顏色上,每位人物的表情、服飾好像窺探性格品質的“窗口”,以冷靜、堅強、善良、機智等特征賦予博物館題材繪本的基本形象;繪本內容,體現了民族團結發展的蒸蒸日上。
(一)新疆地區博物館系列繪本推廣
再來說說繪本的創作過程,涵蓋確定主題、搜集資料、設計故事腳本、草圖分鏡設計等步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判斷對象是否符合繪本主題,沁疆團隊在新疆地區博物館文物題材繪本的實際開發過程中發現,繪本創作者必須尊重并最大表現文物客觀歷史知識,個性表現則需要非常慎重地加入預設故事情節及創作者感受,不斷進行嘗試,最終依托繪本呈現于讀者面前。
(二)新疆地區博物館文物系列繪本創作推廣的啟示
繪本創作時,關注讀者年齡段認知審美的變化,注重讀者感受;注重讀者閱讀內心活動,預設心理活動情節。創作角度源于生活,需要與文物融會貫通,打造人民喜聞樂見的繪本圖書;加大與當地文化性博物館的學術交流力度,校準繪本內容知識,探索繪本原創形象中的再創新,利用IP運營模式,讓繪本“活起來”。
四、繪本編撰設計中適合博物館文物創作題材類型的特點
博物館文物繪本構建內容前,要先從文物折射的社會、文物價值、可行性等多角度進行分析。
(一)文物具有鮮明主題
例如制作繪本《吉祥錦繡》《墾區痕跡》,以和田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為對象,發掘出特征鮮明的時代精神內涵;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文物展現屯墾戍邊,建設新疆的時代痕跡——愛國主義、家國情懷。
(二)文物承載技藝傳承保護
例如繪本《博物館的冰箱》內容中阿克蘇博物館土陶大陶缸土陶盤筑法,《黃金寶藏》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波馬古墓出土的黃金器,強調所處年代文物的實用性功能。
(三)可追溯的見證變遷歷史背景
例如繪本《青花記憶》中元青花鳳首扁壺的傳承,見證了元代絲綢之路的空前發展。
(四)神話故事中仙神鬼怪形象
例如繪本《疆和奇遇記》故事中加入小男孩疆和,用現代場景打造奇幻神話故事繪本,出現女媧補天、伏羲織網等經典神話故事情節,將其與文物《伏羲女媧圖》內涵串聯。
(五)多樣性歷史背景文物
從美術角度出發,以文物欣賞關注點切入制作欣賞類型繪本,注重構圖、色彩、畫面的趣味性,如以天王踏小鬼像這件文物創作了《彩繪天王踏小鬼像》文物繪本。
五、繪本創作推廣——新疆地區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新途徑,助力新疆發展
(一)新疆博物館系列題材繪本必須走進“讀者心靈”
新疆地區博物館題材繪本創作秉持“藝術創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將“文化潤疆”這一重大理念融入繪本創作與研發之中,應用于南北疆中小學教育生活,在我國新疆這片土地上厚植當代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新疆博物館系列題材繪本助力全民閱讀、文化旅游
新疆地區博物館題材系列繪本的開發,助力全民核心素養的提高,具體、直觀地展現新疆文化底蘊和社會價值,以繪本圖書的形式宣傳,打造新疆本土文化繪本品牌,將眾多或是部分錯綜的歷史故事,有序、有章法地呈現在繪本開發上,給人們以直觀、美觀、有層次的視覺感受,更加清晰地展示新疆當地的人文特色。
六、結語
不管是面向社會公眾教育還是促進學習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新疆地區博物館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緊跟時代腳步,吹響創新進步的號角。博物館文化傳播新途徑——繪本,將底蘊深厚的新疆地區傳統優秀文化賦能其上,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把新疆的美帶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本文數據支持:沁疆團隊)
參考文獻:
[1]聶輝.湖湘非遺文化引入兒童繪本創作的路徑研究——以《湘江北去》為例[J].參花(上),2022(03):53-55.
[2]宋田博,劉東霞.基于心理認知的兒童繪本五感體驗設計[J].設計,2022,35(01):110-112.
[3]黃英杰,王玨茹.繪本閱讀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價值與路徑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22,34(02):58-64.
[4]胡緒雯.探索博物館兒童繪本互動設計研發[J].上海藝術評論,2020(01):8-9.
[5]張國禎,趙利娜.淺析基于地域元素的傳統文化創新[J].今古文創,2022(03):69-71.
[6]趙文學.奧飛娛樂IP運營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畢鵬程,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王靜,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2021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文化潤疆”背景下以新疆地區博物館館藏文物為題材的繪本開發與推廣》項目資助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110762008
基金項目:新疆自治區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化潤疆視域下中華文化認同的圖像敘事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1BYSS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