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營造良好班級輿論氛圍的重要性,從完善制度建設、創設美好環境、策劃主題班會、發揮榜樣作用等方面,探討小學班級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班級 班級輿論 主題班會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9-0021-03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學生在其中學習、生活,會接受各種信息,受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因此,創建一個具有蓬勃向上集體主義精神、爭先創優進取精神、愛班好學精神的班集體至關重要。而要創建這樣一個優秀班集體,需要營造正確的班級輿論氛圍。這樣的班集體,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所謂班級輿論,即在班集體中占優勢、為多數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良好的班級輿論以正面的言論、正確的榮辱觀和是非觀引領集體發展方向和集體成員的言行,是班級建設和學生成長的一種核心力量。積極健康的班級輿論能夠促使班風純正、團結向上;消極錯誤的輿論則會破壞班級建設,離散人心、助長歪風。
小學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容易受到各種言論、風氣的影響,因此營造一個導向正確、祛邪扶正、催人奮進的班級輿論氛圍至關重要。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一談小學班級如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一、完善制度建設,強化集體輿論監督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班級制度建設作為一種必要的教育管理手段,能夠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對班集體良好輿論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但是,班級制度建設不能僅限于文字公約的制訂和強硬規定的實施,而應通過協商制定、思想引領的方法,把班級制度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自覺,讓“有形制度”轉化為“無形制度”,讓遵守班級規章制度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從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實踐證明,采用“班主任助理制”“值日班長制”和“文明小組評比制”相結合的方法,能巧妙地將班級的強制性要求轉變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自覺行動。具體做法如下:將全班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每個組員分別擔任組長、衛生干事、生活干事、紀律干事等,按各自職責共同參與班級管理,爭創“文明小組”;值日班長負責當天的班級日常事務管理,如督促值日生做好值日、檢查眼保健操情況、進行課間餐及午餐管理、評價同學及各學習小組當日的表現等。班主任助理對接值日班長,對值日班長的工作做出評價。這樣的制度安排,能夠做到人人參與班級管理、每個學生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升班級凝聚力,增強學生遵守班級規章制度的自覺性。
更重要的是,上述制度建設,能為良好集體輿論氛圍的營造奠定基礎、搭建支架。按照上述班級制度,班干部在協助班主任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進行班級輿論監督,讓學生更好地辨識什么是對的、哪些是被認可的、哪些是不被接納的,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達成“制度人人守,好事人人夸,壞事人人棄”的目標。學生馮周天寫的《值日班長手記》,便能很好地說明制度建設的必要性和班級輿論監督的成效。他在文中寫道:
“星期二我當值日班長,在課間活動時,聽到有同學給別的同學及他的家人取綽號,傳播不好的言論,傷害別人的自尊,我馬上把這些同學的名字記在了值日班長的記錄本上。
“星期三的班會課,由我總結前一天的班級情況。我走上講臺,有條不紊地進行總結,當說到××同學給別人取綽號一事,一旁的班主任馬上插話:‘停,停!什么?誰給同學的家人取綽號?班主任的態度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幾個‘肇事者陸陸續續站起來,一臉茫然,仿佛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里。班主任問我:‘值日班長,你為什么要批評他們?我大聲回答:‘這些同學給別人起侮辱性的綽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值日班長說得對、做得好!明辨是非,及時制止了班級中的不良言行。班主任表揚了我,并語重心長地對那幾個同學說:‘你們隨便給同學甚至同學的家人取綽號,這是對同學及他的家人極大的不尊重。如果別人給你們的家人取綽號,你們會怎么想?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你不尊重別人,別人就不會尊重你。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必須學會尊重他人!班主任的話發人深省,像重錘一樣敲在大家的心里,那幾個同學羞愧地低下了頭。
“我想,從這件事情上受到教育的不僅是那幾個犯錯誤的同學,而是全班同學。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由上述《值日班長手記》可以看到,有了班級制度的保障,值日班長敢于發揮作用,認真對身邊的同學進行監督,善于糾正同學的不良言行,有利于促進全班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創設美好環境,擴大正面輿論影響力
校園環境不僅具有美化校園的功能,還具有增加文化內涵、提高審美價值等教育功能,在給學生帶去美的享受的同時,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成長。實踐證明,用潔凈、高雅的教室環境熏陶學生,能使學生不斷感受到班級的生機,有利于在無聲中引導健康集體輿論的形成,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一是精心布置教室。“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教室本身就是一個宣傳正確輿論的陣地。教室環境除了應做到窗明幾凈,還要讓墻壁“說話”。筆者將所帶班級教室正門后面的墻面設置為“班級制度欄”,用來張貼班級制度、學校行為規范、中隊干部名單及職責、學習小組分配和評比表等。教室左側墻上貼著有關治學修身的警句格言,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等,以此激勵學生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還有“我們都是單翼的天使,只有相互擁抱才能飛翔”,以此告訴學生要珍惜同學間的情誼,注意團結互助。右側墻面上是“創想天空”(張貼學生優秀習作、繪畫作品)和“豐收的果園”(操行評比欄)。后墻為中隊角,學校、班級的一些活動都可在上面呈現。由于教室的整體顏色是白墻綠門窗,因此筆者選擇了檸檬黃、橙色等略為鮮亮的色彩來點綴,營造出既潔凈又活潑的視覺效果,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風貌。這種整潔美觀、書香雅氣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心境,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感,在無形中引導學生對事物的判斷,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科學的學習與生活方式。
二是辦好班級黑板報。黑板報既是學生施展才華、傾訴心聲的平臺,又是反映健康的思想和情趣,表揚先進、鼓勵后進的窗口。黑板報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能夠有效發揮集體輿論的導向作用。在筆者所帶的班里,每一期黑板報都會反映一個教育主題,如熱愛集體、明禮誠信、尊敬老師、孝敬長輩、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等。進入中高年級后,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出黑板報,從信息搜集、編輯排版到新聞采寫、內容抄寫等,均由學生自主進行,鼓勵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出好黑板報的過程,就是一個擴大班級健康輿論的過程,黑板報這塊“百草園”,既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能讓“方寸之地”成為呈現德育輿論資源的“大舞臺”。
三是建好班級圖書角。圖書角是一個聽不到聲音的“文化源”和“輿論場”。筆者每接手一個新班級,都會將教室的一角開辟為圖書角,除了用班費購置一些書刊,還鼓勵學生把自己收藏的書刊獻出來,與班上的同學分享,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分享精神,又可以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班級圖書角中擺放優秀的書籍,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并討論與書籍有關的話題,其實就是一種有效的輿論營造方式,關于正直、關于善良、關于勇敢、關于友誼等,都可以在其間醞釀和形成。當學生樂意與一本本好書對話、與一個個“智者”交流的時候,他們必然會經歷一次次心靈的滌蕩,在無形中擴大了正面集體輿論的影響力。
三、策劃主題班會,形成健康的輿論氛圍
精心策劃導向正確的主題班會,有助于構建健康和諧的集體輿論氛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主題班會作為一種班主任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心心相印的活動”,可以充分肯定正面、善意、美好等現象,及時批判錯誤、彎曲、丑陋等現象,幫助學生逐漸改掉錯誤的認知,促進形成良好的班風。
具體實踐中,筆者會針對學生的日常表現,策劃相應的主題班會,例如:針對部分學生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現象,組織召開“集體活動不能缺了你”主題班會;針對個別學生與同學發生矛盾沖突的現象,組織召開“珍惜身邊的友誼”主題班會;針對學生不夠珍惜食物的現象,組織召開“浪費是一種可恥行為”主題班會。同時,筆者還嘗試將主題班會開到校外的場館中,如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到紅色文化場館召開“傳承紅色基因”主題班會,因地制宜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氛圍。學生金雨詩寫的《說出心中的感謝》周記,便可很好地說明召開主題班會對形成良好班級輿論氛圍的重要作用。金雨詩在周記中寫道:
“我珍藏著一張普通的紙,視它為珍寶。那是我在‘說出心中的感謝主題班會上得到的,上面寫著曹曉蕓對我的感謝。每當看到它,我心中都會涌起一股暖流。
“‘說出心中的感謝主題班會是我們班的創意活動。前一個星期,班主任發給我們每人一張紙,讓我們把對某個同學的感謝寫下來,然后統一放進一個大信封,并封起來。班會上,同學們各展所長,表演了和感恩有關的節目。有的感謝老師的教誨,有的感謝同學的幫助,有的感謝集體的溫暖……下面的‘觀眾看得津津有味。節目過后,主持人開始朗讀同學們寫的‘感恩卡。一句句充滿感激的話語回蕩在教室里,班主任微笑地聽著,同學們也靜靜地聽著。大家感受著‘感恩卡帶來的幸福,有的同學甚至感動得哭了——在自己看來微不足道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竟然能給他人帶來愛的溫暖!同學們都感到,大家的心與心之間正傳遞著人世間最美好的信息。
“最后,班主任走上臺,對大家說:‘同學們,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不平靜。大家也許都未曾想到身邊有這么多熱情的雙手、友善的心靈;更讓我們驚訝的是,我們曾經的那個不經意的善舉,居然能播撒下愛的種子,讓我們被他人感謝著、祝福著。這是多么幸福啊!表達心中的感謝,并不是要回贈高級的禮物,只要我們心懷感激、珍惜我們的所得就行!”
這次主題班會后,許多學生“心靈的深處”被打動,班上逐漸形成了助人為樂、珍惜友誼、團結友愛的輿論氛圍,學生們懷著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在班級中學習與生活,充滿了積極向上的集體正能量。
四、發揮榜樣作用,引領正確輿論導向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注重樹立榜樣,獎罰分明、評價得法,引導學生向不良的思想行為說“不”,牢固樹立弘揚正氣、抑制歪風、激勵進取的班級輿論導向。
一是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同學眼中的“小老師”。班干部的言行舉止,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班風與學風。為此,班主任要注重挑選思想純正、責任心強、學業突出的學生擔任班干部,讓他們發揮表率作用,用實際行動帶領身邊的同學成長。具體實踐中,筆者曾嘗試“班干輪換制”,鼓勵或任命部分學習成績暫時落后但思想積極上進的學生擔任班干部,這樣不僅可以激勵這一類型的學生迎頭趕上,還能在全班營造“人人皆可成為榜樣”的良好氛圍。
二是設立班級“光榮本”。樹立班級榜樣,不一定總是選取各方面都突出的學生,還可以選取某時某地某件事做得較好的普通學生作為榜樣,鼓勵全班學生從小事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積沙成塔、聚少成多成為榜樣。為此,班主任可以設立班級“光榮本”,用欣賞的目光和肯定的口吻記錄學生的美好言行,及時在班上公布,并作為期末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判斷真善美與假惡丑,防范不良輿論的滋生。
三是開展科學適度的評價。科學適度的評價,對營造良好的班級輿論氛圍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班主任可以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適當開展教師對學生評價、學生互相評價等活動,并將每次評價結果暫時裝入學生的“成長檔案袋”(包括負面評價),同時與學生約定,負面評價可以通過下一次的正面評價抵消,從檔案袋中刪除。通過這種“追求正面、抵消負面”的評價活動,激發學生“向上”和“向善”的自我意識,引導班級輿論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要通過自覺的生活才能踏進更高的境界。通過自覺的集體生活教育更能發揮偉大的力量以從事于集體之創造。”良好的班級輿論能夠形成一種無形的感染力和催化力,使學生自律、自強,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充分認識營造良好集體輿論氛圍的重要性,通過多種可行途徑,確保班級輿論的正確導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正面、美好、向上的班集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班級管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曹月紅.校園育人環境建設的整體思考[J].江蘇教育,2021(10):18-19.
[3]陳宇光.小學班主任工作藝術[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李曉丹(1976— ),廣西桂林人,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班級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