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總方針、總依據和總要求,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1+1+9”工作部署重點任務,明確了我省未來5年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扎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
堅定不移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斗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同時,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生態奇跡。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黨領導人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標志性、創新性、戰略性重大理論成果,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不斷豐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制度創新的不斷拓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不斷深化。核心要義是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總書記無論是出席重要會議,還是到地方考察,始終心系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就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理論到實踐不斷豐富、拓展和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的賀信中,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全黨全國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我們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真理性、時代性和實踐性,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和重要任務,更加自覺地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斗者。
干在實處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南粵大地結出豐碩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關注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多次對廣東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寄予殷切期望。2018年,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時要求我們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2020年10月,總書記在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把“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深圳等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實踐的寶貴經驗之一,要求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潮州調研時特別強調要抓好韓江流域綜合治理,讓韓江秀水長清。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飽含著對廣東山山水水的深情厚愛,對廣東人民的殷切關懷,對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思考。
近年來,全省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生態環境質量發生了巨大變化。大氣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先行,實現連續七年全面達標,2021年全省AQI達標率為94.3%,PM2.5平均濃度降至21.7微克/立方米,率先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和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率先構建大氣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區。水環境質量連續三年穩步提升,原有9個劣V類國考斷面全部消劣,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全省14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0.5%,茅洲河、練江由污染典型變為治污典范,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90.2%,創國家實施考核以來最好水平。綠色日益成為廣東發展的鮮明底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全面完成,基本建成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森林覆蓋率提高至58.7%,廣東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東大地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這一重要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我們深切感受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根本遵循,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成績,都得益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正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我們最深切的體會、最寶貴的經驗,是必須始終堅持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也是我們奮進新征程,推動我省生態環境保護走在全國前列、再創新輝煌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力量所在。
勇毅前行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
邁上新征程,總書記、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把握戰略全局,對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定》等系列重要文件,為新征程上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
今年2月,我省高規格召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會,對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行再部署、再推動、再落實。4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施工圖、路線圖。剛剛閉幕的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1+1+9”工作部署,強調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為我省未來5年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當前,雖然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相比,同建設美麗廣東的目標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作為經濟和人口第一大省,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宏觀形勢的復雜變化也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強化戰略思維,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錨定建設美麗廣東目標任務,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東。
一是深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走穩走實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深化生態環境源頭管控,強化“三線一單”落地應用。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建立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深入推進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大力發展清潔生產、節能環保產業和綠色低碳技術。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聚焦重點河庫支流、城鄉黑臭水體、珠江口鄰近海域,強化陸域海域污染協同治理,建設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以臭氧防治為重點,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持續提升空氣質量。推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推進珠三角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推動污染治理向鄉鎮、農村延伸,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三是深入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構建“一鏈兩屏多廊道”生態安全格局。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完善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體系,緊盯危險廢物、尾礦庫、化學品等高風險領域,強化環境風險預警防控與應急,最大限度降低各類突發事件的環境影響。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深化河湖長制、林長制,不斷完善生態監管體系。
四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深入開展環境保護責任考核,進一步壓實各級黨委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加快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執法監管體系,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領域。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引導公民踐行生態環境責任。(本文系2022年6月10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徐曉霞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上的主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