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綠色發展、統籌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根本遵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邏輯體系可從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三方面來把握。
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觀:正確認識人與自然關系。這是其邏輯起點。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精髓,汲取和升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反思和批判西方生態哲學的思想偏誤,以深邃獨到的哲理思考、寬宏的歷史視野、深切的人文關懷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生態文明、為什么要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改革發展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內涵。比如,強調了自然規律的客觀存在性,對人類文明定理進行了新的揭示,提出了“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著名論斷;結合當代社會生活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古代生態智慧進行了許多新的闡發,提出了人與自然統一體的觀點,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出發,在承認人具有價值主體性的基礎上,認為人與自然之間既不是主宰關系,也不是對抗關系,而是一種共生關系。
二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其邏輯終點。人與自然的價值關系不僅是人作用于自然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目的和結果,還是評價人與自然認識關系和實踐關系的重要尺度,是比人與自然的認識關系和實踐關系更為本質的關系。作為主體的人在對滿足其功能性需要的自然的一種規律性認識基礎之上而建構的一種預期性憧憬,體現的是應當建成“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未來圖景,回答的是為實現理想圖景所應當遵循的人與自然相處之道。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民生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繪就這一美麗畫卷的三原色,也是構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價值觀的三大核心要素。綠色發展理念描繪了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發展道路的生產藍圖,生態民生理念勾勒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活圖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勾畫了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世界的共生狀態。
三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方法論: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這是其邏輯中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原則,也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而智慧的方法論要素,強調要科學把握環境與發展、發展理念與制度建設、治標與治本、總體謀劃與久久為功、重點突破與系統治理、自主貢獻與共同行動的關系,為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本文系2022年6月10日廣東省社科院副院長趙細康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思想研討會上的發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