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彩燕
養成良好的品德,對人的一生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是幼兒終生發展的基本素質。現在的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從以前要求幼兒園要教孩子寫多少字、會做算術、能夠熟讀拼音……轉變為教育孩子懂禮貌,會學習、會交往。作為幼教工作者,育人觀和育人方法更是要與時俱進,堅持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珍視幼兒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品質培養。
一、一日常規習慣養成,形成良好品德
“一日活動皆課程”,幼兒活動的大部分時間都與同伴、老師呆在幼兒園,一日常生活中細枝末節都有可能成為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機。我常常關注班上幼兒的日常行為,當發現積極事件拍照,如某小朋友當“碧幼文明小寶貝”時,主動幫小朋友把被子送回班上;起床時,某小朋友幫助同伴穿衣服、系扣子等,收集孩子在幼兒園的“最美瞬間”,在晨談、餐后活動中進行宣揚。又如,在新入園時,孩子會把在家的那一套帶到了幼兒園,同伴之間爭搶東西的事情常有發生。這時,我們很多教師會利用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小故事——“孔融讓梨”,教育幼兒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歌唱《李小多分果果》,教育幼兒分享之道。日常瑣事大道理,當我們把所發現和挖掘那些生動、有趣的德育小故事進行榜樣教育時,對塑造幼兒美好的品格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發揮特長趣育滲透,養成良好品德
我以幼兒園的“趣”文化為載體,發揮自己的美術特長,市級課題結合“基于家園共育背景下親子親子閱讀的實踐研究”,圍繞創建目標,緊密結合德育工作,協助把幼兒園建設成為是一個處處有“趣”味,處處有文化,處處有故事,處處有品味,充滿特色和內涵的人文環境。
同時,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字樣設計的美觀而有趣,六輛滿足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小自行車“飛馳”在幼兒園門口的圍墻內外;在中庭走廊,我打造了“趣”親子書吧,小熊一家三口造型的置物架上分別按年齡段投放了經典繪本;班級里,我設置了圖書角、圖書漂流站投放經典德育繪本,建立班級間、家庭間的圖書漂流機制,營造濃郁的德育氛圍,使家園中處處散發書卷的芳香,時時飄蕩瑯瑯書聲。
三、主題節日慶典活動,傳承良好品德
節日和紀念日里蘊藏著無限的德育資源,開學初我便把具有特殊意義的法定節日、傳統節日以及專門事件的紀念日等納入主題教學計劃中,形式多樣的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清明節,鼓勵家長帶幼兒到烈士陵園掃墓緬懷先烈;“五一”國際勞動節帶領孩子們到社區慰問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重陽節組織幼兒帶上自己做的手工,到小區給爺爺奶奶唱歌送祝。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圍繞建黨100周年,我精心設計了“趣繪百米畫,童心獻黨恩”“黨的故事我來講”等“六一”兒童節系列活動;“萌娃紅色打卡 深植愛國情懷”國慶節親子活動,深受大家的喜愛,家長和孩子紛紛在祖國美麗山河、我和國旗合個影、愛國故事會、唱響紅歌、小小閱兵隊、愛國哨站等打卡點,留下美好記憶。通過不同的活動,幼兒學會感恩、社會服務等意識,從小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社會實踐突顯特色,弘揚良好品德
1.請進來,充實德育教育內容
專業的事情由專業的人去做!我充分挖掘班級家長資源,邀請從事特殊行業的家長進課堂。如端午節,在陽山縣文化館工作的小梁爸帶領文化志愿者一行30人,與大班級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粽傳情·愛連心活動;邀請在陽山縣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小白媽媽”進行“防性侵”專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第三十個消防宣傳日前夕,邀請陽山大隊消防入園開展了“消防安全 牢記在心——陽山大隊消防安全進校園”等活動。
2.帶出去,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六一兒童節,我鼓勵孩子和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走進陽山縣特殊教育學校,與“星星孩子”手拉手活動,給他們表演、一起玩游戲、送上節日禮物,這對碧幼寶寶來說是一堂生動而寶貴的人生課,讓他們從小懂得珍惜,學會感恩;在“廣東省扶貧濟困日”與縣團委攜手舉辦跳蚤市場義賣活動,家長和幼兒把自己親手做的小手工、書畫作品等義賣,并將全數匯繳到縣陽山縣慈善會;疫情期間,我組織100多名家長孩子參與了由廣東教育出版社發起的“讀一本書 獻一份愛”抗疫公益活動,為武漢市洪山區幼兒園獻出綿薄之力。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