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世锨
一、提出問題
職業技能大賽是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結合生產和經營工作實際開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重點的、有組織的群眾性競賽活動。《液壓與氣動系統裝調與維護》賽項作為傳統的機電類賽項,對2013年開始舉辦第一屆至今,已經連續多屆舉辦市賽、省賽和國賽。對以往的成績和競賽選手的跟蹤了解后發現,該項目競賽遇到以下幾個問題:首先,競賽選手對競賽內容理解不透,缺乏內在驅動力,成績難突破。其次,競賽選手的綜合能力不強,職業素養不夠,與實際脫軌,畢業后與崗位匹配度不高。第三,競賽選手的專業發展不明確,后勁不足。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借鑒了學校課改中大力推進和獲得成功的SIE項目教學法。SIE項目教學是我校梁珠芳主任率先提出的一個教學理念,“S”是School、“I”是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Resource、“E”是Enterprise,其核心是校企共建信息化網絡教學平臺,以企業實際加工的產品作為教學項目,盡可能貼合甚至替代教材的任務,以網絡連線、視頻直播等方式將企業專家、設備“請”進課堂。通過SIE所強調的產教融合,注重將輔導過程和內容與實際生產對接,評價標準對接企業的崗位標準,并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技術交流、人才培養、評價反饋的多元化溝通平臺,助力技能競賽更上一個臺階。
三、依托信息化提高輔導效率
SIE項目教學模式中,學校與企業、教學與生產的有效溝通要借助信息化技術。通過搭建信息化平臺,搭臺聯網。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有效地降低校企聯合培養的成本,也能有效提高了競賽輔導效率,豐富輔導手段,使訓練效果數據化、可視化。
1.通過信息化技術搭建專家交流平臺
利用微信邀請了廣州白云液壓機械廠有限公司陳工作為技術顧問,交流技術難題,以實際生產的角度去檢視選手的競賽成果,同時分享企業生產的實際案例。以師傅帶團隊的方式保持與企業的密切聯系,熟悉行業規范,擴展選手的專業視野。除了邀請專家,還通過加入行業專業的論壇和談論群,如中華工控網、愛液壓、液壓品牌之家。通過論壇和談論群,向行業大咖請教專業問題,培養選手解決問題的習慣和探究精神。
2.通過信息化技術加強競賽選手管理
競賽選手的競賽過程是以時間為單位進行量化管理,每個模塊規定多少時間完成。以往的方式是選手記錄每個模塊完成的時間,但多次訓練的時間通過文字的方式不夠直觀和可視化。采用問卷星的方式,收集學生每次訓練的時間數據,再通過電腦生成可視化數據,可清晰了解選手的訓練時間的變化,從而優化和強化相應的訓練項目。除了時間收集,選手的各項得分也可以通過問卷星導入電腦,形成可視化數據。另外在選手選拔時,參考多邊形能力圖,建立專業理論能力、動手實操能力、身體素質、溝通交流能力、邏輯思維能力、6S習慣的六維度能力圖。可視化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更好進行選手的選拔和管理。
3.通過信息化技術加強競賽設備管理
賽項的設備中包含了基礎模塊、電氣控制模塊、測控儀器、液壓元件模塊、疊加閥模塊和氣動元件模塊,還有工具、維護配件和耗材。以往并沒有按時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導致設備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損壞情況,影響選手的訓練。為此,結合企業的6S管理要求,一方面規范擺放設備物料,做好標識,另一方面建立詳細的耗材資料庫和設備保養記錄。耗材資料庫能清晰反映當前可用耗材的數量和折損數量,為后期的耗材的科學規劃和申報提供有效參考數據。設備保養記錄詳細記錄設備的保養內容、次數和保養周期,通過定期科學的保養,有效地降低了設備的損耗進度和維修次數,提高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4.通過信息化技術豐富競賽輔導方式
信息化技術一方面拉近了校企雙方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能獲得非常多優質的學習資源。以往選手初期的培養主要依靠輔導教師和師兄,效率不高且進度慢。競賽訓練又涉及液壓原理、PLC控制、氣動原理、電工知識等多學科知識,選手前期需要一個多學期的知識積累。但其實網上的平臺有很多專業的學習資源,如技成培訓、我愛自學網、嗶哩嗶哩、抖音,這些平臺都匯集了大量專業的、直觀的學習資源。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一方面可以縮短訓練周期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自學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技能競賽輔導策略
技能競賽輔導策略是教師在技能競賽輔導過程中,為達到一定輔導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的行為,是為了有效解決技能競賽過程中的問題的方法和程序。借鑒SIE項目教學的理念,結合該項目的特點,將競賽輔導分為三個階段。
1.前期:線上線下結合,選拔訓練選手
此階段是選人和培養團隊階段,通過線上宣傳和線下動員對專業和競賽有興趣、上進的學生加入,建立機電專業興趣團隊。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每位成員提交一份操作視頻,全體成員點評,教師初步確定參訓選手。團隊以社團的模式運營,要求學生每天準時訓練打卡,完成指定的訓練任務,訓練內容階梯式開展。著重培養他們的綜合職業素養,包括專業理論能力、動手實操能力、身體素質、溝通交流能力、邏輯思維能力、6S習慣,形成六邊形能力圖。同時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傳遞工匠精神文化和團隊合作精神。邀請已經畢業的師兄回校參加經驗分享活動,引導學生熟悉和熱愛機電專業,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樹立理想目標,強化內在驅動力。
2.中期:加強難度,線上點評,提升技能水平
經過前期的學習和訓練,一些綜合能力強的學生就會顯現出來。此時將團隊分為兩組,綜合能力強的學生進入競賽組,成為競賽選手,其他的學生組成后勤小組。競賽小組開始有計劃地系統地開展競賽訓練,熟悉競賽流程和操作規范,借助SIE教學模式,協同企業技術顧問,一同檢視競賽選手的成果,并多次開展線上的交流會議,點評選手的表現,攻克技術難點。后勤組雖未有機會參加比賽,但因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學習的熱情,可以繼續留在團隊里。一方面根據自己的興趣繼續學習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專業能力繼續服務競賽組。為此將后勤組劃分三個小組,分別是試題小組、維護小組和體能小組。試題小組負責協助教師設計訓練任務和題目。維護小組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負責按照6S標準管理好工具和耗材。體能小組負責整個團隊的體能訓練,特別是競賽組選手的體能訓練,科學規訓練項目,保證競賽選手體能能夠適應漫長而又緊張的比賽節奏。
3.后期:后勤管理,高強度PK,全面沖刺
小組之間通過中期的磨合和訓練,團隊的凝聚力不斷加強,配合更加默契,競賽選手的發揮也日漸穩定,后勤組的管理也日益規范,好像剛剛創立的公司,發展逐漸步入正軌。此時要做的是提高目標,加強訓練強度,全力以赴,全面沖刺比賽。一方面要緊跟選手的狀態,另一方面要關住選手的心理變化。越到后期,選手們經過長久重復的高強度訓練,心理容易發生變化。有時會因為枯燥的訓練而太過放松、失誤頻頻,有時因為訓練壓力而睡眠不好、發揮失常等等。為此,輔導教師應該多做學生思想工作,可以適當帶學生出去團建放松,比如看電影、打籃球、爬山等。另外為了營造較真實的競賽環境,可以模擬競賽過程,按照主辦方的流程認真組織模擬,或者與兄弟學校競賽交流,如因疫情不方便也可邀請兄弟學校,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開展線上比賽交流。
五、結語
一直以來,職業技能大賽是教育行政部門考核評價職業院校教育質量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教師更多是關心如果提高競賽成績,對競賽選手有時是機械性地重復訓練,反而忽視了職業技能大賽本身作為教育教學改革和產教融合的典范和競賽選手綜合素質的發展。不夠重視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很難在成績上有突破,也無法為學生的長遠生涯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基礎和保障。SIE項目教學模式,突出了產教融合、校企聯合的必要性和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受SIE項目教學理念啟發,重新認識技能競賽的意義和出發點,將培養競賽選手的綜合職業能力作為重點,使選手們明白專業的發展和職業的意義,不要只是成為一個“競賽機器”,僅掌握特定的技能,是無法收獲個人的職業意義,也很難長期投入并實現成績突破和個人的長遠發展。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項目“1+X證書制度背景下中職SIE項目教學策略研究”(編號:2020YQJK015)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