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洪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強調,要推動“三個做優做強”提升城市整體功能,以滿足公共服務需求為目標統籌基本功能,促進優質均衡、就近滿足。錦江區作為中心城區,將深入貫徹落實市黨代會精神,聚焦做優做強城市基本功能,以十大提升計劃為抓手、以治理融合為動力、以機制創新為保障,努力把市民急難愁盼“問題清單”變為美好生活“幸福清單”,讓“品位錦江·幸福城區”更有溫度、更有質感、更有內涵,為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貢獻力量。
堅持對表對標,找準做優做強基本功能實施路徑
堅持在人口形勢變化中破題、在對照學習中找路、在問題導向中問需,通過深入學習《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等系列文件,匯總分析錦江城市體檢綜合評估報告等數據指標,找準抓落實的著力點、關鍵點、突破點。
結合錦江人口形勢變化、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有針對性制定實施安全、居住、交通、生態、智慧、文體、醫療、教育、養老、就業等十大基本功能提升計劃,策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春熙路—太古里交通擁堵整治、東湖梅香湖等水生態修復治理、“家門口的好學校”建設、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社區10分鐘健身圈”等重點項目69個。力爭通過十大提升計劃,更好滿足市民群眾就近便捷、品質高效、個性特色等公共服務新需求,努力推動基礎設施聯通化、公共服務均衡化、生活配套品質化、城市治理智慧化,切實為提質“幸福城”聚力賦能。
堅持治理融合,健全做優做強基本功能動力牽引
基本功能是一個相互融合的系統工程,也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對成都這樣的超大城市來說,既要以現代化的城市治理來增強基本功能的動力,也要以黨建引領廣泛凝聚抓落實的合力。
以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為牽引,建立健全“雙線融合”治理機制,將城市基本功能各個要素與基層治理有效融合,推動基層治理與基本功能協同發力、一體提升,切實把治理效能轉換為做優做強基本功能的動能。建立健全多元主體共建共治機制,充分發揮“五治”作用、推動“五社”聯動,通過建立城市合伙人、項目定期發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等機制,鼓勵商業、企業、居民、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積極參與公共安全、交通規劃、生態環保、智慧養老、醫療教育、就業創業等各個環節,切實把各方面智慧、力量和熱情凝聚到做優做強基本功能中來。
堅持機制創新,強化做優做強基本功能工作保障
基本功能內容豐富,牽涉面廣,必須以工作機制的探索創新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建立責任落實機制,構建由區公建辦牽頭,應急、教育、衛健、人社等區級部門具體負責的工作格局,形成整體推進、各司其職的良好局面。建立項目推進機制,將基本功能相關建設類項目納入政府性工程項目和社會治理項目,以項目化、清單化方式明確重點要素、短板弱項、工作進度等,推動基本功能可操作、可量化、可評價。建立要素支撐體系,加強區級財政資金投入,加大對上資金、政策爭取力度,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切實從規劃編制、用地保障、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將工作推進情況納入干部近距離考察識別、差異化考核等重要內容,邀請相關領域專家開展“錦江論壇”等專題培訓,實施重大項目“揭榜掛帥”制度,切實為做優做強城市基本功能提供堅強干部保證。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錦江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