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莉 李春艷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成都市自2016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健康試點城市以來,持續貫徹健康城市建設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生態立市、健康發展,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健康治理為路徑,為人民群眾打造更高品質、更加幸福的健康生活家園。
健康城市理念與內涵的演變
健康城市最早源于對公共健康的研究,其理念演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由公共衛生理論主導的狹義健康理念,二是由健康決定因素理論主導的大健康理念,三是國家戰略主導的廣義健康理念。在國家戰略主導的廣義健康理念中,健康城市內涵已突破公共衛生局限,擴展到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是指從城市的規劃、建設到管理各個方面都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保障廣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為人類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環境和健康社會有機結合的發展整體。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就是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圍繞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服務、健康人群、健康文化等方面不斷改善影響健康的因素,形成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環境友好、文化繁榮和宜居安全的城市健康發展格局。
成都市全力推進新型健康城市建設成效顯著
(一)以公平和效率為目標推動健康服務供給水平提升。優化和完善健康服務是建設健康城市的重要內容。成都市近幾年來不斷加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推進多元化城市健康服務,為群眾提供更優質、更均衡、更普惠的健康資源。一是構建高質量健康服務基礎設施體系。2021年,成都新晉三甲醫療機構15家,總數達到54家,位居全國第二,連續28年保持“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二是擴寬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將原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項目中的19項內容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全市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拓展醫療項目,開設特色專科,開展醫養結合、臨終關懷等服務。三是持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創新。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平穩推動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不斷加強醫聯體建設,推動成德眉資醫療資源共建共享。
(二)以共享發展為目標推進健康社會全面升級。健康社會是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成都高度注重人的“獲得感”,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城市發展使命方針,實現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一是穩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斷加強教育文化服務供給,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二是著力建設高品質公共服務體系。開展高品質生活性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實施城市道路、公共設施、背街小巷建設改造工程,構建社區商業發展便民服務新模式。三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法治化現代化。圍繞打造穩定公平可及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著力加強法治和政策環境建設,持續強化城市安全風險防控,扎實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
(三)以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為目標促進健康與環境協同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高效的資源利用是實現健康城市的重要途徑。作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成都始終堅持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一是圍繞綠色生態著力厚植生態環境本底。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治理,實施“綠滿蓉城、水潤天府”行動,形成了以天府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興隆湖水生態治理、“三治一增”等作為重要支撐和抓手的“成都經驗”。二是充分挖掘釋放生態產品價值。將宜居宜業公園城市文化消費因素融入生活場景,在城區建設了一批小游園、微綠地等綠化配套,在郊區以航空走廊、生態廊道為重點實施大地景觀再造。三是積極構建未來公園社區。已完成11個區未來公園社區城市設計,啟動創建首批25個未來公園社區。
(四)以建設全齡友好城市為目標關注健康重點人群。為重點人群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是健康城市的重要目標。成都聚焦兒童、老人、特殊困難群體等,大力推進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營建工程建設,優化完善政策,為重點群體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一是持續加強婦幼健康服務。目前,全市共有21家婦幼保健院,均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水平。二是全面促進兒童健康與發展。在社區、兒童中心、學校廣泛開展兒童保健工作。三是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相繼出臺有關促進養老機構發展、養老設施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醫養結合發展、社區老年食堂建設的政策文件,截至2021年末,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100%、92%。
(五)以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目標傳播健康文化理念。健康文化是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人文環境是健康城市的核心品質。成都將推廣健康文化與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切實提高市民群眾健康素養。一是持續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承。加強名醫館、中醫館、中醫角等“兩館一角”建設,推動中醫藥融入“15分鐘健康服務圈”。二是廣泛開展健康成都專項行動。通過開展健康知識科普活動、知識大賽等,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快體育事業發展,推動全民健身引領新風尚。三是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核心價值引領行動,打造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社區示范點,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圈”。
強化鞏固健康城市建設成效的六大路徑
在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目標下,成都市面臨著將健康城市與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相融合,建設生態環境與健康先行區的新課題。成都市應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大服務、大共享”理念,以人民健康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打造健康城市“成都樣本”。一是以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為目標,系統學習、吸收公園城市內涵、形態、價值、發展指數的相關研究,高標準推進健康城市建設。二是以共建共享為理念,發揮成都優質醫療資源優勢,組建跨區域合作的醫聯體,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延伸。三是以營建公園城市生態宜居環境為追求,以場景營造為抓手,塑造生產、生活、生態相宜,低碳產業、綠色建筑、低碳交通融合的綠色低碳城市形態。四是以智慧化健康城市建設為導向,利用云醫院平臺、公眾健康服務平臺和天府市民云,重構便民惠民服務體系。五是以強化“一老一小”服務為重點,提高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完善健康人群保障體系。六是以“健康社區”建設為牽引,加快建設“一站式”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構建快速響應的平戰轉換社區應急管理體系,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公平競爭的社區健康服務供給模式。
(盧曉莉,成都市社會科學院同城化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李春艷,成都市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