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丹
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打造三星堆—金沙、九寨溝—黃龍、大熊貓、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樂山大佛等重點文旅品牌和文旅走廊,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深度開發金沙遺址—三星堆、都江堰—青城山、熊貓國際旅游度假區等旅游核心產品,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天府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都江堰市將緊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精準擔當文旅融合發展歷史使命,厚植世界遺產底蘊,守正創新天府文化,以文旅產業建圈強鏈開辟新賽道、鍛造新優勢,努力成為成都建設國際范、中國味、天府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的首位窗口。
聚焦文旅五大IP,創新世界級旅游產品供給
深挖“大遺產”資源。都江堰因堰而起,因水而興,“三遺文化”是最具辨識度的品牌。依托文旅資源優勢,聯合九寨溝、黃龍、峨眉山等世界遺產景區,打造以都江堰為起點的“致敬世界遺產之旅”,規劃建設玉堂窯、芒城遺址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發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遺產科普旅游新場景,打造具有地域辨識度、文化顯示度的新地標。
用好“大灌區”名片。都江堰自覺踐行做優做強公園城市鄉村表達、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等核心功能部署,堅持農商文旅體醫養融合發展,實施都江堰精華灌區現代化改造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通過保留原鄉肌理,再現水旱從人、美田彌望、茂林修竹、產業興盛的灌區盛景、田園畫卷,讓鄉村成為都江堰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承載。
立足“大青城”品牌。青城山是道文化的發源地,都江堰立足道家康養文化、太極養生文化和道地中醫藥文化,以高端主題養生、高端醫療等產業為發展導向,優化天府青城康養休閑旅游度假區功能分區,創新研發道家養生、研學旅游、太極體驗等精品旅游產品,打造“道源仙山”康養旅游產業集群。
擦亮“大熊貓”IP。聚力大熊貓保護與研究、文化交流與傳播、IP價值轉換與產業融合等關鍵環節,全面推動“熊貓家園”等重大項目建設,聯動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雅安碧峰峽、臥龍中華大熊貓苑開展以都江堰為起點的“熊貓秘境探秘之旅”、“大熊貓野外放歸之旅”,開發遺產熊貓、功夫熊貓、太極熊貓等IP衍生品,讓大熊貓資源更加活化與創新。
搶抓“大冰雪”契機。依托融創冰雪世界資源,開展冰雪嘉年華、歡樂冰雪季等品牌活動,挖掘龍池國家森林公園冰雪資源,豐富雪地火鍋、雪地競技打卡等“體育+”消費新場景,攜手四姑娘山、西嶺雪山、畢棚溝等冰雪主題景區共建川西冰雪走廊,探索打造成渝地區冰雪經濟重要承載區。
聚焦產業建圈強鏈,做強核心性文旅產業能級
競跑文旅“新賽道”。以全域旅游為統領,聚焦世遺體驗、文化創意、主題游樂、智能文旅裝備等多個維度和“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旅游全要素,構建順應游客消費需求升級的“泛文旅”產業新生態。重點突出世界遺產、精華灌區、道家康養、熊貓家園、冰雪運動,全力筑鏈強鏈補鏈,讓“都江堰產、都江堰造”的附加值在補鏈強鏈中升華。
內外協作“強優勢”。發揮“三遺之城”品牌優勢,不斷拓展國際交流,加強與國際友城、國際組織合作,打造“天府會客廳”,增強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的支撐作用。加強與國內外頂尖旅游城市的對標對表,借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契機,深化與川西地區、天府旅游名縣以及重慶南川、萬盛、大足等地的旅游合作,做大區域旅游市場。
打好要素“組合拳”。全面落實成都市營商環境4.0政策,做優文旅產業鏈主企業服務,重點補強研發、設計、管理和運營等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企業,適時發布文旅產業投資機會清單。成立文旅產業基金平臺,加大對旅游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及輕資產、高成長性企業的融資孵化力度。實施“產業鏈人才開源計劃”和“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用好“人才新政12條”,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聚焦功能做優做強,構建高品質旅游服務體系
交通網絡“內聯外暢”。以“交旅融合”為抓手,旅游化提升外聯內暢交通體系,打造“快旅慢游”交通格局,推進都江堰至四姑娘山軌道交通、M—TR旅游客運專線、青城山旅游交通樞紐、都江堰站綜合交通樞紐TOD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開通重慶至都江堰市的城際旅游高鐵專列,構建以都江堰為核心的“重慶—都江堰—川西”旅游交通大環線。
綜合監管“智慧賦能”。持續推進“智慧都江堰”建設,構建“一中心、三平臺、多場景”智慧文旅體系,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有效整合文化和旅游、公安、交通、氣象等部門數據信息,引導旅游資源優化配置。提升景區疫情防控精細化水平,推行“5G+紅外線”體溫檢測和熱成像體溫檢測頭盔等智慧化應用,筑牢旅游安全屏障。
以人為本“精細服務”。全力提升旅游公共配套,推出多語種網站與旅游APP,優化配置生態停車場、生態公廁等城市綠色配套設施,推廣第三衛生間等全齡服務設施,滿足國際游客、高端游客、特殊游客多元需求。全面提升市民素質和友善度,積極開展旅游志愿者公益活動和文明旅游宣傳活動,優化完善旅游咨詢服務投訴受理平臺,讓游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作者系中共都江堰市委副書記、市長)